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铸清华-第9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您是正经的布衣卿相,何须用这样的浅薄之言来试探在下呢,”袁世凯这时候说开了,倒也无所畏惧,虽然后背心已经全被冷汗浸透,对面着王恺运玩味的眼光,他侃侃而谈,“有些人身居高位,却无德无能,不能发挥高位上应该有的作用,可有些人,虽然不在棋局之中,却可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这说的就是王大人啊。”
“在下知道王大人的能力,故此,宁愿敲金钟一下,也不去捶破鼓三千。王大人,”袁世凯原本已经坐下来,这时候又站起来鞠躬,显得十分恭敬谦卑“若是您雪中送炭施之援手,在下一定为王大人马前驱使,决不食言。”
“请坐,请坐,”王恺运点点头笑道,“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您袁蔚亭这一番话,倒是说中了我的心里,算的上是我王恺运的知己,既然如此,我自然也要帮上一帮,你说,”王恺运朝着天上指了指,“这个意思,想好了吗?”
“是。”
“宫内不见四品以下的官员,这你是知道的,你已经卸任通商大臣,如今算是待参,宫里头人是不会见你的。”
袁世凯心内微微一喜,“规矩是规矩,事在人为,昔日王大人和高大人,不也是四品以下,却可以得到宫中****召见。”
王恺运微微睁大眼睛,随即一收,“好一个事在人为,你说的却是不错,凡事的确是事在人为,可如今宫中有二圣,不知道您想要王某引荐哪一位?”
“我?”王恺运心内狂喜,上前走了一步,随即有些迷茫了起来,有两位,到底要投入哪一位的麾下?
袁世凯迟疑了,一直都是十分淡定的袁世凯,这一夜终于露出了有些迷茫的表情,是啊,到底要见哪一位?
王恺运微微一笑,“既然还没想好,那就先回去想好吧,什么时候想通了再来我这就成,有一位曾经和我说过,不要在深夜里做人生的大决定,蔚亭,你回去了,在白天好好的想一想,到底要如何选择。”
王恺运起身送了袁世凯出门,他就站在檐下,对着拱手告辞的袁世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话:
“夜深露重,路有些看不清了,你小心行走。”
李鸿章和孙毓文聊天到了半夜,才疲倦的回到了安徽会馆,他的年轻已经不年轻,所以熬夜对他来说,十分的疲倦,不过他的精神头极好,到了起居的地方,还不想着休息,其余的人都长随李三拿了安神的银杏汤上来,李鸿章这里了却心头一件大事,别的事儿就重新想了起来,“李三,你今个去见袁世凯,他怎么说?”
李三把今天去倚翠居所见所闻和所说都讲了一遍,李鸿章原本这会子神色已经十分轻松,但是听到李三说的话,不免又肃然起来,原本拿着银碗喝汤的手,顿时抖了一下,“什么?小姐真的是这么吩咐的?”
“是这么吩咐的没错。”
“这,”李鸿章有些惊讶,“菊耦不至于如此小气啊,”转念一想,不免释然,“毕竟还是女孩子家家的,也属于正常之事,不过这下子,可把袁世凯得罪了。”
“老爷,那袁世凯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算不得什么,看在昔日吴帅的面子上,帮衬一二,是老爷您的仁义,若是不帮衬,别人也说不到您的头上,再者,咱们也并不是没有帮衬,这不是叫小的送了银子去了嘛?”
李鸿章摇摇头,“银子是小,面子是大,这样子把话说给他听,别人不知道其中的意思,袁世凯是聪明人,不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含义,”他突然觉得碗里的银杏汤失去了原本的滋味,放在了边上,“他是个人才啊,却有些桀骜不顺,需要磨一磨,不能打压他。”
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就算是李鸿章对着盛宣怀,按照李三的记性,也未曾这样的推崇,“老爷,”李三隐隐有些疑惑,“袁世凯不过是无名小卒,为何老爷如此看重他?”
“一个无名小卒能在朝鲜,没有新军支援的情况下,把局面这么维持下来?”李鸿章摇头说道,“日本人在朝鲜可是咄咄逼人的很哪,若不是他几次救了朝鲜国王和闵妃,只怕是现在,老早日本人已经是吞并朝鲜了,他手里的牌不多,却能打的这样的好,这是我看中他的地方,杀伐果断是都有了,就是一点不好,在朝鲜的影响,就连闵妃都和朝廷告状,”李鸿章虽然不是北洋大臣,可朝鲜的事儿,也知道的不少,“奢华无度,榨取朝鲜地方,这是跑不了的,所以这次的革职,也算不得什么,有功要赏,有过则罚,这到哪里,都是没错的道理,他这次革职,我没说上话,我也懒得说上话,这人还是要压一压的才好,”李鸿章喟然叹道,“我不是也被压了好一阵子吗?”
李鸿章发着牢骚,李三却不接这个话茬,“那小的再去倚翠居一趟。”
“不必去了,”李鸿章摇摇头,“今个已经得罪了他,这么晚再去寻他,岂不是显得老夫理亏?我虽然看中他,可他到底如今要靠我的时候多,我靠他的时候少,老夫这个架子,却不能倒了,何况袁世凯现在正是面子挂不下来的时候,估摸着正在生闷气呢,到时候起了冲突,叫外人看笑话,且不必理他,过些日子,你下帖子,请他亲自过来,我和他说几句话,这就掀开了。”
李鸿章是为了将来北洋的事务在布局了,他现在管理威海的军港,差不多北洋水师一半的事情可以管到,但是这个管理权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若是将来来一个要权的直隶总督,那么自己半句话也插不上,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九、训政意向(二)给第一粉丝!!()
现在自己插手北洋水师,一来是王文韶好说话,凡事他总是和稀泥过,愿意有人当差,他不操心就行,二来是兵部荣禄主政,昔日两人有同袍之义,这些事儿算不得什么,第三,就是最要紧的,慈禧太后对这件事情不反对,之前也说过,可以参与一部分的北洋水师事务,这才有现在自己管理北洋水师的局面,可这个参与到底不是主管,而李鸿章如今一心念念的就是想把北洋水师彻彻底底的接手过来,而不是现在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
说来也是可笑,力主疆防的左宗棠居然凭借水师大胜得以封王,而一直力主海防的自己,居然在南北洋水师里面,算不得上是最有权柄的官员,这实在是太讽刺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自己的资格的够够的了,慈禧太后也必然会给自己,若是自己想要的话,她应该也会给,可是,这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如何,李鸿章实在是不敢确定,他摇摇头,暂时不理会袁世凯,“接下去咱们还有要紧的事儿忙,袁世凯先放一边。”
“是。”
过了三五日的时候,天气终于开始升温变暖和了,原本四九城最多的风沙,现如今也少了些,空气之中有了一点水汽的湿气,不再和初春那样依旧的干燥,这一日,翁同龢正值休沐,故此在家中歇息,虽然之前甲申易枢被解除了军机大臣的职务,别的差事一直都在,如今还是在礼部当着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他如今礼部的事儿,不太插得上手,但就翰林院和毓庆宫讲学的事情,就已经十分的繁忙了,加上他特意重视翰林院和毓庆宫讲学两个差事,哪一个都是顶重要的事情,今个是很难得的休沐,他也不准备出门访客,到底是帝师位份尊贵,又是赫赫的礼部堂官,如今要让他出门来拜访哪一位的人,也是不多了。
何况今天有重要的事儿要商议,翁同龢等着他的学生们过来,已经安排好了茶水,日头也已经中移,可要紧的人这会子还没来,翁同龢隐隐有些诧异,这是为何,于是他吩咐自己的管家出去打探一二,到底是有什么事儿耽误住,不一会,管家就进来了,“黄老爷来了。”
黄体芳是翁同龢的得意门生,素来最讲究风仪,但是今日必然有什么不得了的大事情发生,他疾步走了进来,跑的有些气喘,倚在门边,不顾及形象的大声的说道,“老师,不好了!”
“什么事儿大惊小怪的,”翁同龢不动声色,心里却是做好了警惕,果然黄体芳就说了一个让翁同龢闻之色变的消息出来,“李合肥,李合肥,上折子,请慈圣继续垂帘!”
“本朝圣圣相替,自文宗皇帝以来,同光中兴之盛世,首赖坤德兴武备而图北海,办新军而克越南,理洋务而兴百业,听朝政而万民安,此乃皇太后之德政也,皇太后夙兴夜寐,朝乾夕惕,未有一日之安枕,才有如今煌煌天朝,气象万千之大观,如今中兴未办,诸国环伺,八旗、洋务等诸事繁杂之事不胜枚举,中枢之决断,不可委于其他之人,臣百跪奏请皇太后不复提撤帘之事,等到来日,再行撤帘。臣山东河南总督,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二等公李鸿章奏。”
张之万读完了奏折,养心殿上一片静悄悄的,半点声音也没有,门口外头伺候的太监们似乎也知道今日商议的事儿,最为紧要,更是缩小了身子,靠着墙低着头小心翼翼的当差,李莲英垂着手就站在东暖阁的外头,不发一言,过了好一会,坐在外面宝座上的慈禧太后,才慢悠悠的开口了,“这个李鸿章,实在是胆大妄为,这中枢的事儿,也轮得到他一个在外的总督插嘴了?”
“是,”董元醇开口说道,“李鸿章刚刚入京,就敢擅议中枢之事,应该好好申饬。”
“只是,”董元醇继续说道,“他所言的道理却是没错,同光中兴,首赖坤德,这些年若是没有皇太后的一力操持,如何能够有如此局面?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臣的意思和李鸿章一样,也请皇太后,”他低着弯腰行礼,“继续垂帘,请勿再提撤帘之事。”
李鸿章的奏折,实在是令这些人十分惊心,皇太后才在年初就再三下旨,不许任何人再擅议撤帘之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