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金手指-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梅搂着孟小丫的一条胳膊,把头靠在孟小丫的见上,调皮的眨眨眼睛,在孟小丫耳边窃窃私语,两人显得亲密如同姐妹。

    甄家村距离县城不到十里,是一座三四百户的小村落,大部分人都姓甄,就算不姓甄,也和甄家沾亲带故。

    长长的车队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甄家村,“大郎!到祠堂了!”

    甄乾从车厢里伸出头,望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甄家村,甄家村始于何时已经很难说的清楚,反正南北朝之前这里已经有甄氏祖先居住。不过那时的甄家村和现在的甄家村已经完全不同,也和甄乾后世印象中的甄家村相去甚远。

    眼前的甄家村更像一幅山水田园泼墨画卷,百年的古巷幽静深远,村口一条小溪缓缓的围绕村庄流过,夏天像一条青绿色的玉带,到了冬天变成了一条洁白的丝绸。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村口几株大槐树只剩下了枯枝,几片残叶在风中摇摆……。

    村里的房舍几乎全被积雪笼罩了,只留下几个黑洞洞的窗户,像一双双大睁着的眼睛,诧异地打量着这个白雪的世界。

    在村口的位置上有一座巨大的古宅,斑驳的老墙,青石铺成的小道,首先看见的是,古宅正前方石雕的楼牌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甄氏祠堂,显得庄严肃穆。

    正门两边有两个高大的石台,石台四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人物造型故事,福、禄、寿三星等,刻画得惟妙惟肖。

    祠堂的门已经敞开,高约三米多,宽也有三米,左扇门雕刻着“文丞”、右扇刻着“武尉”。

    小梅搀扶着孟小丫走下马车,跟在甄乾身后走进了祠堂,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巨大的石碑铭,上面清楚的刻着祠堂最近修建的时间,和参与者的姓名。

    整座祠堂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前堂,第二级正厅,第三级为后堂。

    在前堂和正厅的中间是巨大的天井,让整个祠堂的通风和采光显得更加的合理,两侧有同往正厅的长廊,在长廊的墙壁上各种富有寓意的图案,“孟母三迁、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等等,每一幅画都生气怏然,活灵活现。行过走廊,穿过长廊,便来到了正厅,这里并没有那么多壁画,似乎缺乏了古色古香,但屹立着的两条石柱却很有神韵,很宏伟,高有六七米,上下两端却雕刻得很精致,有许多祥云缭绕在其中,在正上方刻画着“光宗耀祖”的牌匾,整个大厅就显得古朴而又雄伟。

    如果再往前走便到了后堂,这里也有一座天井。天井后面就是后堂,里面拜访着许多先辈的灵牌,供奉着列祖列宗,这里没有壁画、也没有过多的装饰和雕刻,只有一对寓意家族长久的祥瑞画在上面,福禄寿三星也有,灵牌的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源远流长”,下联是“枝繁叶茂”,横额是“开枝散叶”对联,用金色大字所写,笔法雄劲有力,极具感染力!

    这座祠堂始于一百多年前,之前的祠堂毁于隋末唐初战火之中,而甄乾后世看见的祠堂,修建的历史还不到三十年,中间甄氏祠堂到底重建过多少次已经没有意义了,让甄乾深深的叹息。

    (本章完)

第199章 甄家族长(二)() 
按照竹书纪年所记:“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仗而庙祀之”。

    这便是祀祖的****,从此以后,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对祖宗的祭祀。供奉食物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方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祭拜先祖的意义却是相同的,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佑和保护。

    善尽孝道,儒家视“祖先崇拜”为“孝道”之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致也”。

    祭祖的基本含意是要后代子孙对于死去长辈尽孝,孝顺的表达除了在生前的奉养,亦包括死后的祭祀,从安葬开始,安葬之后继续祭祀,以表明子孙对长辈的敬意与孝心。

    慎终追远,“慎终”是对死亡的慎重态度,在死亡时谨慎处理;“追远”则是死后继续的纪念。

    孝道的表达从临终的安葬到死后的祭拜,对儒家或中华文化传统而言,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维护宗族是祭祖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增强族系的血脉联系,保持家庭的身份,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使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保持完整与永久的仪式。

    祭祖活动间接促使后代子孙紧密团结,形成互助的宗亲,并对本家本族有更深的认同感与向心力,藉以维护宗族,让同一血脉、姓氏的人因此更团结互助;安家固邦:就治国而言,古代封建制度下,孝顺与齐家、治国是相通的。

    无可否认,儒家祭祖的幅度不是纯粹伦理性的,因为它多少也带有一点宗教色彩。

    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甚至相信人死后可以降祸或赐福,“文王既没,在帝左右”,为了安葬祖先、安慰生者,必举行葬礼,留下许多墓葬和随葬品;为了供养祖先,要修家庙、建祠堂,从不会丝毫的吝啬。

    每年新年祭祖,都要重修家谱、编族谱,家族的人口每年都要有些变动,都会在这一天里记录在家谱上。

    孟小丫一定要跟过来的意思很明显,想得到甄家的正式承认,虽然孟小丫不是甄乾明媒正娶的妻子,还不能进入甄氏家谱中,根据宗法制度的规定,妻妾关系的实质是一种主仆关系,妾对妻必须恭敬有加,不得逾矩。

    但妾生的庶子是妻宗法意义上的孩子,是法定的母子关系,也就是说,妾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妻产下后代。妾与自己的后代只是血缘上的母子关系而不是宗法认可的母子关系。

    不过妾也需要得到甄家的认可,不然生下的孩子只能是婢生子(奸生子),和后世的私生子意思差不多,得不到家族的认可,所以为了自己以后的孩子,孟小丫还是忍着***之痛出现在甄氏祠堂外面。

    家族的祠堂不是乱进的,就是正妻也是一样,正妻一生只能进祠堂一次,就是在刚嫁入家族的时候。

    当然如果是女人选择丈夫死后守节的话,女人便可以每年进祠堂祭祖,但这时她代表已经死去的丈夫祭祀祖先,所以小梅和孟小丫只能站在祠堂门口,羡慕的远远看着甄乾走进祠堂。

    祭祖有族祭、家祭两种。

    族祭即祭远祖,一年春、秋二祭或一祭一扫墓,都是很隆重的。

    家祭一般规模不大,由于是近祖,子孙不太多,多不举行大祭,而是逢生辰忌日和年节祭拜,称为设供。家祭时,男女子孙媳妇都可来拜祭,也不穿祭服。

    既然是祭祖就需要有祭品,祭品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世家祭品主要是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

    在诸多食物中,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作为祭品的食物除“牺牲”外,还有粮食五谷,称“粢盛”。鲜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间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诗经》中屡屡提及。佛教传入中国后,“斋祭”中果品更丰。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的常用祭品。

    但普通人是不可以用六畜祭祀祖先的,唐代一般使用羊作为供品,宋明之后用羊豕等作为供品,马和牛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

    玉帛作为供品也只能被皇族使用:神灵讲究衣着饰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帛。《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墨子·尚同》云:“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品。

    远古时期人也被当成供品祭祀: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代称“用人”,后世称“人祭”。古籍载,秦灵公时曾经用公主妻河,而战国时魏国邺地“河伯娶亲”的闹剧更是有力的证明。人祭中还有以童男童女祭神灵的现象。以童年人体作祭品,与仙家凌空御风、长生不老的追求相关联。

    有些地方祭祀还采用血作为供品: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血能维持人或动物的生命,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作祭品的血有人血,也有牲血。

    祭祀的场所总要在某些特定的地点举行。一祖先的坟墓,在坟场墓地祭祀祖先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俗称上坟。二是自家的祠堂,各大姓巨族多建有大宗祠堂祀远祖,富有者也多为高、曾、祖、父四代近祖建祠堂,少数还有为自己建祠堂者。

    古代祭祖是隆重的宗族活动,村里要演戏娱乐,热闹非凡。为了纪念先辈,弘扬祖德,凝聚宗亲,祷求祖灵庇佑,要在宗祠内安设神龛,神龛内摆放先人的“家神牌”。神龛约三四米高,宽一米半左右;家神牌约一市尺高,宽三市寸。家神牌由两块木片合成,外涂黑漆或红油漆,用金粉写上已逝祖先(神主)姓名。两块木片合拢处,写神主的生卒时日,有的还写上官职简历。

    始祖放在神龛最高层的中间,其余的依次逐层排放。祭祖时就把祭祀对象的神牌请出放于供桌上。有些地方把祭远祖和祭近祖结合起来,受祭祀的祖先人数众多,便开龛门祭拜,不请出神位。

    祭祖仪式由家主或者长辈牵头,祭祖的前一天,就需布置好祭堂。

    祭祖的当天清早,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