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相爷-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槿耸翟谔啵巳硕枷肟凭偃胧耍擅磕瓿⒌穆既∶钣邢蕖R虼耍芏嗍焙蛟谡娇凭倏际灾埃钡卣杓邮砸怀。惺秸卟拍苋ナ〕遣渭酉缡浴H绱艘焕矗簧俦パ孔踊钌乇徽庖还厮⒘讼氯ァ�
但如果你是府学生,却不用参加预考,直接就能进考试考场。于是,这就催生了冒名顶替的现象。百度搜索乡村 也就是说,你可以花钱从府学生手头买个名额,国家也不追究。当然,想追究没没办法。
至于为什么如此,那是因为读书人在考取秀才之后才能有学籍,建立起挡案。如果能够从建档开始就冒名顶替,国家根本就无从查起。反正填写档案的时候动笔的是你自己,大可将自己的所有资料都填上去,甚至连名字都改成自己,最多在上面写上一句:“榜姓。”榜姓就是买的名额,也叫借姓。
这种现象造成了明清许多名人都有榜姓,比如大文学家金圣叹的榜姓就姓张,再比如清朝康熙年翰林院编修苏州长州人徐葆光的榜姓就姓潘。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苏州秀才因为家贫,父亲去世之后无钱下葬,就将自己府学生的名额卖给他人,换钱换钱买坟地将家里久停未葬的棺材给葬掉了。可见,买名额得的钱还真不少。
当然,这事也只能发生在江、浙、江西这种文化发达的省份。陕西这边,因为是边远贫穷省份,每次科举有的地方甚至连名都报不满。你能去考试,地方官就要叫一声阿弥陀佛,更别说借姓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由此可见,在没有身份证没有照片的明朝,看似严密的户籍档案其实是四面漏风,到处都是破绽。
高文前世本就是研究国学和历史的,顿时记起此事,喃喃道:“石老先生你说得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是啊,自己现在也算是有几千两身家,大把银子撒出去,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改个户籍,不就是在户籍黄册上抹上几笔的事情。
“你也别说这事容易,换你一个小小的衙役成吗?端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石廪生冷冷道:“此事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首先你得认识人,我且问你,在你老家,你认得要紧的人吗?”
高文:“还真不认识。”
石廪生喝了一口热茶,悠悠道:“说来也巧了,老夫还真认识你们老家庄浪县的知县。那人乃是老夫的同年,一道进了西安府学的。只可惜,老夫人读书可赶不上他。他就是个能读书的,一气儿中举人,中进士,又在京城做了多年官。前年回了陕西,出任庄浪县知县。此人就是个书呆子,不会做人,这么多年了,还是个小小的正七品。偏生家中有穷得厉害,老夫……”
高文的眼睛亮了:“老先生的意思是送一笔钱给庄浪知县,就说我是方孝孺一案的后人,然后改回良籍?”
“对,是这样。我那老同年呆气重得很,当官多年,偏偏不知道该如何捞钱,眼见着就要退休,就寻思着最后挣一笔养老钱。他那里,送两千两过去应该没有问题。另外,这改户籍按照制度,得礼部尚书签字。他那边,就由庄浪知县送两千两过去,问题应该不大。”石廪生这么说,心中也是这么认为的。
石老头做了几十年府学生,场面上认识的人海了去,官场规矩门清。
一般来说,每省每年夏东两季都会送一笔钱给内阁阁老做成例银子,称之为冰敬和炭敬。每笔都是白银三千两,可见,明朝的白银还是很值钱的,四千两银子为高文改个户籍当不在话下。
“而且,我不是跟你说了吗,我那老同年就是个书呆子,碰到好文章,就如同老饕见到美食,日夜颂读。你所作的那篇孔子见东山而小鲁老夫已经派人送去庄浪,见到如此好文,如此人才,他若是收了你这个门生,却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子?高文,你实话告诉老夫,那篇文章是不是你写的?”
高文:“此事事关紧要,我骗你做甚?”
“那就好,那就好,这可是举人,不,进士文章啊!想不到我韩城竟然出了你这么一个人才,可叹啊,我韩城的文脉却着落到你这个衙役身上?”石廪生激动起来:“若是你能够改回良籍,可在庄浪参加下个月的县试,五月参加平凉府试,六月参加院试,一口气给老夫考个秀才功名。说不好,秋闱你也可以争取一下!”
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起来:“若你中了举人,明年春闱再中了,那可就是进士了。哈哈,老夫被人赶出府学,遭受世人嘲笑。如今,老夫的女婿却中了进士,那才是一举成名天下知。想我陕西一省,三年才出几个进士。哈哈,嘿嘿,咯咯,到时候,老夫倒要看看往日那些羞辱我、损害我的人究竟又是什么嘴脸!”
老头子已经陷入了疯狂的想象,高文也被他形容的光明前景激得气血翻腾,五内都在燃烧。心蓬蓬地跳,浑身都是热汗,喃喃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我要科举,我要做官。不,我要点翰林,我要做我大明朝的阁老……大丈夫,当醒掌天下权,施展胸中抱负!”
可是,这石老头的话可信吗?
第七十六章 穿越后最大一笔投资()
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想到这里,高文冷静下来,问:“石老先生,你叫我凭什么相信你。难不成就因为你这么一句话,我就巴巴儿将四千两银子给你?”
石廪生点头:“也对,四千两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看到过这么多钱。高文,你若相信我,老夫大可写一张借条给你。若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你大可来寻我的晦气。若是成了,嘿嘿,老夫……”
是的,若是事成,石老头可就是捏着高文的把柄了,还怕他不成?
话没说完,石廪生就提起笔“唰唰”地在纸上写下四千两白银的借条,用用印泥按了手印,递给高文,厉声喝道:“若是事成,你得娶我女儿。以你那篇文章来看,将来中个进士当不在话下,真若有那么一天,你给她一个诰命夫人的名分。老夫已经对不起我那苦命的阿三,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补偿。高文,你写一份婚书给老夫。”
说到这里,石老头又哭出声来。
四千两换一个良籍,从内心来说,高文还是很愿意的。不过,石老头附加了这么个条件却有些让他不快……可是,这里是明朝,是古代。自由婚姻一说也不存在,一对男女成亲,不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想来,自己将来成家也会如此。罢,罢,罢,为了自己的前程,将来娶那石幼仪就是了。况且,那小姑娘还真是生得漂亮啊!
想起石幼仪那楚楚动人的身姿,高文心中却是一荡。
当下,就提起笔写了一份婚书给石廪生,又道:“此事关系实在太大,而且,又要动用那么多银子。我的钱都放在母亲那里,这事还得她老人家点头才是。”
“那是自然。”石献珠看到婚书,眼睛一亮,赞道:“好字,你这手字,天生就是做编撰、编修的料,老夫这识人的眼睛果然了得。”不觉中,他心目中已经将高文的前途从举人提高到进士,最后又拔高到点翰林了。
收好婚书,石廪生严肃地说:“今日我已经派人将你的文章送去平凉府庄浪县老同年那里,老夫给你一日时间筹钱。看最快章节就上乡村 我后天就要去平凉办理此事情,现在已是一月中旬,下个月就是县试。时间已经不多了,你改户籍还得派快马去京城运动,好在有大笔钱撒下去也慢不了,怕就怕你这里耽搁了。对了,听说你在老家的地契还在,一并拿来,也好将户籍落到庄浪县。”
高文一想,时间确实很紧,若是错过了,今年的县试还真赶不上了。就点头:“好,明日上午我一准给老先生回话。”
石廪生站起身来:“就这样,我明天午后就雇车马去庄浪县。小畜生你给我听好了。将来你若反悔,不肯娶我女儿,或者亏待了她,老夫就算是拼了身家性命也要与你同归于尽。”
这已经是杀气腾腾了,石廪生一口一个小畜生喊得难听,问题是高文拿他也没个奈何。
送走石廪生之后,高文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又如何睡得着。本打算明日一早再去同母亲说这件事的,此刻再也按捺不住,出了门,大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四千两银子是自己此刻的所有身家,这次都要全部撒出去,可谓是自己穿越到明朝之后最大一笔投资,投资的是自己的未来,投资的是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最后站到什么样的高度,不能不慎重。
高母的耳朵何等敏锐,高文高一踏进巷子,她就已经听出是儿子回来了。
等到高文站在门口时,高母已经点了灯,开了院门,吃惊地问:“文儿,这大半夜的你怎么回来了,可是出了要紧事?”
内心中,她突然感觉到一丝不安。
果然,儿子的声音听起来很是沉重:“娘,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快,进屋去。”
等进了堂屋,石幼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泡了一杯高文最喜欢的信阳冒尖,还是价格昂贵的冬茶,热气腾腾地放在桌上,然后就要退出去。
高文却叫住她:“石姑娘你也留下听听,此事也关系到你,把门关上。看最快章节就上乡村 ”
“是。”石幼仪关上门,然后又将一口少热的竹编火笼放在高母的膝前,就立在后面,低眉顺眼。
高文又深深地看了她一眼,心中暗道:其实,石小姐家里虽然穷,却也是书香门弟,她又识字,性子又好,知道孝顺母亲。大丈夫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只是,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这男女之事,强求是强求不来的。今日,得将此事问清楚了。若她不愿意,此事就此做罢。
他心中已有了主张,就问母亲:“娘,咱们手头还有多少钱?”
高母:“娘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倒没有别的花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