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伟业-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堵胤锡对朱四这一忽然的决定感觉很吃惊,但是身为他这样的人,总会以大局为重的:“臣遵旨,臣必当竭力保证前方大军的粮草所需,望万岁及二位将军马到功成!”
朱四确实害怕在他的大军出击时,瞿式耜在背后使绊子,同时朱四也担心堵胤锡与何腾蛟的交往过密,毕竟何腾蛟是堵胤锡的老上级,以前的间隙是可以随着双方共同的利益而弥合的,朱四不喜欢这样。朱四和隆武帝不同,他看好的是堵胤锡,而不是何腾蛟,虽然何腾蛟是他的岳父,但是朱四毕竟对他还不够了解。
如果李锦、刘体纯、高必正、郝永忠、堵胤锡这些拥兵大将都是何腾蛟的下级,那么朱四会很安全吗?在朱四这样的安排下,所有相互之间有裙带关系的将领统统被他拆散、混搭,对于不让各派系之间的倾轧失去控制是比较稳妥的方式,直至这种混搭到了最后,将派系之间的痕迹消磨掉,那才是朱四最终想看到的结果。
鼓角争鸣,王师出征,这是朱四人生中的第一战,这是朱四的新人生,这支大军以御营前军李定国在前,京卫军的郝永忠在后,朱四与邓凯的锦衣卫居中。大军出离辕门后,柳州的百姓自发的拿出家里的食物和水在道路两旁等候,等候着这支亲人一般的队伍胜利的消息。
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奶奶挤破了人群,钻了进来,刚好拦住了朱四一行人的队伍,锦衣卫刚要制止,便被朱四叫住了,朱四下马走到了老奶奶的身前,看到老奶奶拎着一个篮子,她将这个篮子递到了朱四的手里说道:“这位将军啊,一听到大军的号角响了起来,乡亲们就都知道,你们这是要开拔了,是去打仗的对吗?”
朱四没有拒绝老奶奶的篮子,他握着老奶奶的篮子和老奶奶的手点了点头。老奶奶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她对朱四说:“将军,这是我老太婆平日里攒下的十只鸡蛋,你带着路上吃,好孩子,都说鞑子很厉害的,你们一定要小心啊,如果真的打不过他们,就不要硬拼啊,回家里来吃饱了喝足了,长得结实些,再去同他们打,我们汉人那么多,鞑子那么少,总会和他们打出一个结果来的。”
朱四听到老奶奶的话,鼻子很酸,他知道,如果自己输了,这些百姓们就输了,可是老奶奶关心的只是自己这个从未谋面的明军战士的性命,这让朱四明白了,伟大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留着让人瞻仰的,伟大的爱就存在于朴实无华的老人家的口中,这爱就是十只鸡蛋;就是邻家小朋友递过来的灶糖;就是村头大嫂的一块饼子。不要觉得这些东西微不足道,在这样一个战乱的世界中,这一点儿粮食就是这些百姓们的命啊。
如果有了这些,他们可以在最后的时刻救活自己,可他们将这些自己都非常珍视的食物拿了出来,递到了朱四的手里,朱四的手是那样的沉重,就如同百姓们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他一样。百姓们不知道朱四是谁,可这个时候朱四似乎终于认清了自己。
“奶奶,您放心,这次我们会赢的,大明的土地是留个你们这样的好人耕种的,不是留给鞑子们践踏的。您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这块石头不值什么钱,您就留着做个纪念吧,我们是锦衣卫,如果您老将来的日子有不顺心,或是缺少了粮食衣服什么的,记得拿着它来找我,锦衣卫们都认得这块石头,您老好好把它收起来。”
说完这句话,朱四伏地向老奶奶拜了三拜,向这些最最普通的人们拜了三拜,他心中发誓,此生都要为这些最最普通的大明百姓们去搏击、去战斗。
朱四们走了,里长好奇的走到了老奶奶的身边,他也想要看看老奶奶正在端详着的这块石头。“这是羊脂白玉啊,上面刻的还是龙纹!这是谁给你的,陈阿婆?”陈阿婆不知道羊脂白玉是什么,但是她知道了这是块玉而不是一块石头,玉就是宝贝,而刻着龙纹的玉自然会更值钱。
“就是刚刚一个白白净净的二十多岁的孩子给我的,说是不值钱啊,让我留个纪念,还可以以后拿着这东西到锦衣卫里找他。”里长急忙拉着陈阿婆便要走:“咱们快去找县太爷问问,这块玉到底是谁的。”
里长和陈阿婆没有找到县太爷,却迎来了比县太爷更大的官儿。柳州卫指挥佥事于海此时正身着便装,在人群之中带着其他便装的军卒,负责大军出征时的外围警戒工作,当他拿出了自己的腰牌,便有资格观看陈阿婆的这块玉了。
“您老算是交好运了,这块玉是当今圣上亲自送给您的,而且这块玉还是老皇爷驾崩前送给圣上的。就算是本将军,日后见到您也要叩拜了。”说完这话,于海便要对陈阿婆行礼。却被里长一把给拦住了:“可受不起啊,你们都是天上的星宿,这会折煞了她这个老太婆的。”
旁边儿里长的孙子却不以为然的说:“爷爷,既然这块玉是当今圣上给陈奶奶的,那您也看到了,当今圣上刚刚还对陈奶奶拜了三拜呢。”这句话让于海顿时目瞪口呆呀,他原本只是想对陈阿婆拱拱手礼让一下的,听到了里长孙子这一番话后,恐怕就得改作对陈阿婆行六拜之礼了,皇上还拜了三拜呢,一个小小的柳州卫指挥佥事还拿什么架子啊?
(本章完)
第36章 大战孔有德(5)()
行军的这三天,朱四一直都带着陈阿婆送给他的那个篮子,里面的十只鸡蛋,他也一直都没舍得吃,他想让这十只鸡蛋为他见证一场胜利。行军第三天的时候,张福禄和全为国赶到了朱四的队伍里。
“你们怎么又跟来啦,朕不是告诉过你们去柳州照顾两宫太后吗?你们连朕的旨意也不遵从?”
朱四在嗔怪这两个一直都对他忠心耿耿的仆人,可这种嗔怪的语气中似乎还带着些欣喜。毕竟这两个人是朱四的家人,行军的途中如果没有这两个人每日里的拌嘴,朱四还真像缺少了调味品一样,感觉没什么滋味儿。让他们去柳州照顾两位太后,也是为了他们的安全,还有临走时需要他们去自己的母后身边做个告别。
张福禄和全为国一身大汗淋漓的,脸上都是风尘,喝了一大袋子水过后,张福禄才喘着粗气说道:“万岁爷头几天去太后那里问安的时候,两位太后当夜就没有睡安稳,又看到奴才两个跑去她们那里时,险些没把我们两个打出来,慈圣太后说了:万岁爷的龙体是最要紧的,要是万岁爷有个闪失,她们都不要活了,叫奴才两个立刻滚回来,就算是当肉盾,也要在战场上挡在万岁爷的身前。不但有我们,还有太后们身边的中官儿常涉也一并被两位太后打发了过来,说是我们多死上一回,万岁爷就能安全一次。”
朱四一听都气乐了,摇着头说:“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呀,还肉盾,朕的两位老妈儿可是真能想,这么后现代的词儿都从她二老儿的嘴里说出来了。肥猪到是肉多,打起架来也比不过好猎犬啊,你说你们到底是肥猪呢还是猎犬呢?”
包括新来的常涉,三个太监这会儿都对着自己直叹气:“咱们哪是什么猎犬啊,是肥猪呗,还是被人家绑起来杀的那种。”
全为国这时又发挥了自己碎嘴子的本质,一脸秘密的对朱四说:“万岁爷,奴才给你讲个乐子,您爱听吗?”朱四打了个喷嚏,才说道:“对了,帮朕在行军中解闷儿才是你们可以做的。”
全为国一听更是来了精神,而张福禄一看到朱四在打喷嚏,连忙从秉笔太监王坤手里边儿抢过来一件儿披风,赶上了朱四的马,帮他披在了肩上。一个照顾的朱四无微不至,另一个则给朱四讲起了八卦新闻,这让三天来感觉很是无聊的朱四露出了笑脸。
“万岁爷,您出发之前不是给了陈阿婆一件礼物吗?”“哪个陈阿婆?”“当然就是送您鸡蛋的那个陈阿婆啊,我们俩当初在郝永忠军营时说您佩戴的那块玉是老皇爷留给您的,虽然当时只是胡说八道,没想到这事儿锦衣卫知道,而且话已经都传开了,嘿嘿。”
“哦,老人家原来姓陈,看她的衣服都破成那样儿了,你们来这里前难道就没有给她送些银钱布匹之类的过去?算了,想你们也是没这主意的,朕当时也是忘了,回去一定记着。”
全为国一看朱四真的很关心这个陈阿婆,一拍手:“万岁爷,奴才们不是没有这份儿心,可这事儿早被人家给抢先啦。”
朱四眼睛一放光:“谁呀,这么机灵?不会又是候性那兔崽子吧。”“让万岁爷猜着了,就是候性那个。。。。。。”全为国刚要准备随着朱四也骂候性一声兔崽子,被张福禄在马背上伸起一脚踢在了屁股上,又跟他用眼神儿提醒了一下,有常涉在。
常涉这人的毛病比起全为国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号称‘长舌’最爱的就是嚼舌根子,候性又是永历皇帝的嫡母慈圣王太后和生母慈宁马太后面前的红人儿,常涉更是两宫太后最信得过的宦官,全为国一个死太监要是骂候性一声兔崽子,候性肯定就听见了。
压抑住骂人的冲动没喊出音儿来的全为国,禁不住连声的咳嗽想掩饰住刚刚的尴尬:“咳咳,咳咳,万岁爷,自打您给了陈阿婆一块玉佩之后,陈阿婆就成了柳州城最大的名人儿啦,不时的有州府里的官吏和柳州卫的指挥使、同知、佥事这样的地方大员去陈阿婆家里慰问啊,候总兵刚刚迎回两宫太后的銮驾,如今正在柳州,自然是不会落于人后的。别的官员只是去陈阿婆家里做做样子,客套一下,有的甚至连个见面礼都不带,可候总兵就不一样了,他是去陈阿婆家里帮助陈阿婆盖房子的,还准备为陈阿婆立一块牌坊,上书‘积善之家’。”
朱四一听说要立牌坊,又想起以前的故事了,啐了一口说道:“一个大字不识的白丁,还学人家文人的花样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