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爸,这好像是北宋-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春明到此为止,也是真有点无奈了,不过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拥有了百官的拥护,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将跋扈进行到底了,你赵德昭不是要武装太监,不信任军队么?那行,那你干脆就别信任了。
孙春明找到了曹彬,与他密谋了足足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已经贵为一军都指挥使的曹军,酒因打架斗殴而降职了,却降职成了内殿班值都虞候!
也就是赵光义当年当过的那个武官,隶属于控鹤军,专门负责保卫中宫安全的。
倒不是真的要干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毕竟换了官却没换兵,之事希望宫中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能得到消息而已,不至于稀里糊涂的就成了鳌拜。
至此,孙春明与赵德昭的关系终于降至了冰点,甚至孙家父子还分别管曹军要了许多带甲的护卫之士,时时跟随左右,就连孙春明上朝或者面圣也都带着,生怕自己哪一天出门就被人给打了闷棍,并且再也没单独面过君。
赵德昭也不遑多让,每次出现的时候身后也必然跟着好多个膀大腰圆的太监。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春明别提多愁了。
他很清楚他现在的行为代表着什么,历史上这么干过事儿的大臣都有数,曹操迎献帝的时候貌似也不过就是如此而已了,然而他有曹操那条件么?坦率来说并没有,群臣任由他胡来,并且现在完全跟他一心,那是因为赵德昭开始重用宦官了,加上他们父子确实势大,不得已随波逐流,真以为曹彬是泥捏的么?他现在往大里说,勉强也就算是个霍光,可霍光最后是什么下场?
所以他因此而失眠了,仿佛脚下已经是万丈深渊。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如履薄冰。
他甚至想过要不然干脆把皇帝废了得了,他现在造反的话或许实力还稍有不足,但要只是废立的话,难度却应该不大,至于废立之后的事儿么……唉,貌似同样是不容乐观。
而赵德昭的情况却也并没有比他强到哪去。
他想建设一支大宋版的锦衣卫,哪有那么容易,这玩意建设起来最是费钱不过,就凭皇庄的那点收入,够干个屁的?他现在花的可全都是封桩库里的钱,问题是封桩库里的钱是有数的啊!自打他爹死后,这里就几乎再也没有过进账,还被他二叔用于拉拢人心花了不少,剩到他手里,其实也就是个底儿了,估摸着不出俩月,他就会被榨干。
更何况,他的令现在连皇宫都快出不去了,他又如何不焦急万分?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就得扩大太监们在宫外的势力甚至是影响力,这就不仅需要建设壮卫司了,而是整个内侍省都得扩建。
归根到底,还是特么的一个字儿:钱!
有钱才有资格和孙春明掰手腕,没钱,他就算天大的本事也休想翻得起浪花来。
从三司手里肯定是掏不出钱来了,他比谁都清楚,孙春明这么大的权利归根结底还是打钱上来的,这个字儿上他根本连斗的必要都没有,于是,趁着封桩库还没花干净还剩了一点底子,这货干脆将掖庭局也给改组了。
他将他手里的太监一股脑的全放出去,放到地方上,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尽管放手而为,反正是要钱,当然,他们达不到东汉年间的太监那么牛逼,毕竟君权本身也有限,却也有点类似于明朝时的矿监税监了。
因为孙春明毕竟在地方上势力有限,那帮太监们又打着皇家的旗号,所以他虽然管了,但还是有不少地方都被他们弄的天高三尺,甚至于那些转运使也为难的很,你说你们宰相和皇帝打架,凭啥遭殃的却是我们?
所谓二妇之间难为媳,大宋朝的地方官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怨声载道,却也真让这帮太监们把钱给刮出来了。
三个月后,内侍省正式全方位的扩建,王继恩正式从一司令官,升职成了内侍少监,手也伸向了枢密院,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进一步恶化了。
而孙春明这次,却是真的焦头烂额了。
他能感觉到,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对赵德昭酝酿着极为强烈的不满,而地方官的不满层层传递,也全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他感觉自己仿佛已经被夹在火上烤了,再这么下去,自己非得被下边的这股情绪推着去干那废立之事不可。
谁说只有骄兵驱主帅,这特么百官要是驱他这个宰相,那可如何是好?可他要真是废立了皇帝,之后呢?宦官这支手一断,这帮人还会以自己马首是瞻么?
呵呵,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若是干了,别人不说,曹彬第一个就会抓住机会与他划清界限,他离成为霍光好像也就不远了。
第五百六十四章 著书()
时值初秋,花儿落叶而黄,蝉儿消水儿凉,耕种的人家差不多都在准备着秋收,这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然而对富贵人家来说,倒是挺闲。
无事一身轻的孙悦,罕见在洛阳城居然广发英雄帖,到处呼朋唤友,要请朋友们一块上他新建好的书院中,赏桂花,钓螃蟹,到了晚上又煮了一锅香茗,温上几杯好酒,将百日里钓的螃蟹用开水煮了,敲开壳子后尽是肥美的膏腴嫩肉,倒也好不逍遥。
这样逍遥的日子已经过了好多天了,孙悦有时候甚至真心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的。
说起来也是气人,他的书院建好了之后,终究还是从孙春明家搬了出来,给自己在书院中另起了一个青砖淡瓦的小院子,然而他自己的亲儿子却还是没争得过孙春明,暂时留在了孙府,父子俩为了这事儿,互相之间都已经不说话了。
而书院这里风景虽好,也算鸟语花香,但人烟却难免稀少,若不是这样整日的呼朋唤友,他都要无聊死了。
当然,能被孙悦一邀的,朝堂或军中大佬肯定是不多,大多都是些年岁相仿,相对还算得上年轻却已初见峥嵘,前途无量的那种俊彦人杰,因为这地方天天开派对,孙悦又是吃过见过真会玩的,所以久而久之的,孙悦这里居然成为了全洛阳最顶级的一个小沙龙,许多的天下大事居然都是在这里议定的,从这传出去的建议就连政事堂也颇为重视,人人都以能参加孙悦的沙龙为荣。
赵德昭自己都不信,孙悦会真的甘心归隐山林,但他如今既然摆出了这么一副架势,他自然不会有所阻拦,反而愈发的恭敬起来。有时候甚至暗想,孙家父子若是现在收手归隐,倒也不失为一对名垂青史的一对贤相,那是给什么封赏都心甘情愿的,倒也不可能不让他们安享晚年。
不过这特么也就是想想。
事实上赵德昭很快就发现,他特么想多了。
历史上,通过修书这种事集权的皇帝或大臣多了去了,更何况还是兵书,只是大多都发生在宋明清三朝,因此这赵德昭也好,满朝文武也好,对此大多有点后知后觉,发觉蹊跷时木已成舟却是有些晚了。随着陆陆续续的越来越多老帅回京,加入了孙悦写兵书的大业,孙悦这次所谓的退隐,终于逐渐的显露出了真实面目。
孙悦先是号召那些手里已经没有了兵权的老将领甚至地方节度使一块过来帮他修书,反正他这书院风景秀美,也挺适合养老的,很快就得到了在京老将的热烈追捧,尤其以老资格张永德最为积极,这货可是特么赵匡胤的老上级。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门生故吏,孙悦自己更实在新军中留了不少的旧部,这里每天晚上又都开派对,于是这些将领就隔三差五的往书院上跑,孙悦也就让这帮人有事儿没事儿的帮着一块参与参与,同时他和那帮老帅还能集思广益的传授那些一线将领一点军事经验,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事情发展到这儿,倒也还算是一切正常,然而事情很快就特么跑偏了。
书院么,哪有不收学生的,很快,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甚至外族的,只要是手里有兵有权的,都把儿子送了过来,由孙悦领着那帮老将军们亲自授课,传授兵法,表现格外良好的还可以成为他们的助手,帮着修书。可以想象,未来十年的大宋新军之中,稍微上的了台面点的高级军官,都将从此而出。
再之后,孙悦又说什么有教无类,号召京中及各方节度使、防御使、将各人手中表现的比较好的,识字的基层军官,尽数派过来参与兵书的编写,说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演练和推演阵法。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唐朝时候的宿卫啊!军官训练营啊!这些兵学成之后纵使比不得那些将门虎子,也绝对是天下兵马中的中坚力量。
如此一来,军中现在及未来二十年内的上、中、两级军官居然就这么全都握在孙悦的手中了。
更绝的是,孙悦还借口修兵书要查资料,天天安排那帮小翰林们往他这跑,那帮翰林也挺愿意去,可问题是,翰林院本质上可是皇帝的秘书处啊!是属于中书省下面的!
至此,孙家退而不隐,大宋旋转门的第一步差不多也就完成了,政事上不论,军事上的事儿,哪个人员调动他插不上嘴?两百人以上的调动,不出半个时辰这边就能得到消息,甚至于就那几千个‘帮助修书’的精兵,自成一营都有点凶,完全不受枢密院节制的啊!!这不就相当于孙悦的私兵了么?要知道理论上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也不过用了八百私兵而已。
旋转门的精髓,就在于这层牢固的双向影响,退政从学的大佬,靠那些一线事业上的学生保持对官府的影响力,而这份影响力又切切实实的保障着学生古吏们的前途。如果这其中再加上些许师生之间的伦理大防,和崇高的有点过分的个人威望,以及一个只手遮天的爹……这特么好像几乎就是个死循环。
赵德昭不由得有点懵了。
怪不得孙家父子对他大肆使用宦官的反应虽然激烈,却并没使用什么神鬼莫测的手段,完全不像他们以往的作风,这特么……完全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