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爸,这好像是北宋-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此,孙悦不知怎的,心里一痛。
他知道孙春明是对的,这种敏感问题,一个成熟的官僚必须学会沉默,否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惹祸上身,何况赵光义乃是历史上真正的太宗皇帝,鬼知道历史会不会更改,别看他们现在跟赵光义斗的挺欢,但只要等他上了台,他们爷俩摇身一变依旧可以做他的肱骨,可这时候如果乱说话,那可就不一定了。
但是,孙悦有点不忍心。
赵匡胤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开国之主,不在能力,而在性格,可是,这不也是他愿意为赵匡胤效忠的原因么?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做事,舒坦啊,永远不用去担心什么功高震主,最差最差的结果也就是杯酒释兵权而已,也正是因此,他们父子俩才能放开手脚,想干啥干啥。
死就死吧,士为知己者死,赵匡胤一直以来对他们父子俩这么好,难道还当不得一句知己么?
“臣以为,三大王这些年在洛阳极有长进,更有我们父子俩全心辅佐,可堪一用。”
“嗯?”
赵匡胤很是惊喜,而孙春明的脸唰的一下就有点紫了。
“不过,晋王殿下毕竟经营日久,又曾监国半年有余,而三大王根基尚浅,与之相抗,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朝中不能没有我师父的牵制,若真的将我师父彻底赶下台,晋王殿下一定会,权倾朝野。”
“那么,你有什么建议?”
“首先自然是我师父势力的接替,尽量不要落到晋王殿下的手里,而是由官家收回来,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我建议给大殿下。”
赵匡胤点头道:“嗯,我也是这么想的,那,枢密使呢?”(历史上赵德昭真干过这活)
孙悦想了想道:“枢密副使曹彬,曾是臣的上官,其人忠勇,向来与我师父近而不密,或许……可为官家用。”
赵匡胤又点头,这孙悦又一次跟自己不谋而合了。
“最关键的是,我师父的位置。”
“嗯?此为何意?”
“官家打算如何处置我师父?”
“老哥哥陪了我几十年,总要给个善终吧,我打算封他为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安排在洛阳养老。”
“这都是虚衔,臣以为,不可。”
“可是赵普的本事你应该很清楚,以他的资历人望,不管是在哪个位置上,都不耽误他干宰相干的事啊,你有什么想法?”
“臣以为,应该再加上权知河…南府,比较合适。”
噗的一声,赵匡胤嘴里的茶都吐出来了,瞪大了眼珠子不敢置信地看着孙悦,而孙春明的脸色也十分精彩,他知道自己这儿子既然开口了肯定会有惊天之语,却没想到,会惊成这个样子。
他干权知河…南府,老子干啥去?
是,孙春明的权知河…南府已经被撸下去了,可只要赵光美立得住,赵匡胤力挺,这并不耽误他继续干权知河…南府的事,只要别派个新的权知河…南府就行。
好么,现在不但要派,还把赵普给弄过来?疯了?
“洛阳城被三大王和我爹经营日久,一直以来跟我师父都没什么关系,上面又有三大王压着,只要我们父子俩依旧留在洛阳,洛阳的发展就不会出什么岔子,到时候,迁都就成了我师父的根本利益所在了,如此一来,我师父就成了三大王势力中的一部分,或者说起码是暂时相互合作,如此,才能保证三大王与晋王可以势均力敌,让官家可以从容布置,只要等迁都一成,便可立大殿下为太子,到时候我师父、晋王、大殿下、三大王,四股势力可以维持均衡之势,再无政令三出之事,只待再过些年大殿下大些,便可江山稳固。”
孙春明黑着脸,狂踩孙悦的脚尖。
尼玛的你就不能少说两句?立太子这种话,就算全天下都猜得出来赵匡胤是怎么想的,也特么是你能胡说八道的?心理年龄都快四十的人了,怎么就不能稳重一点?
赵匡胤却觉得很好,孙悦的性子他早有把握,激动起来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他倒是挺欣赏,这爷俩一个稳重一个激进正好互补,尤其是这孩子嘴里说出来的东西虽然吓人,但细一琢磨却极有道理。
于是笑道:“若赵普做了权知河…南府,如何保证老三和你们压得住他?”
“那就要看您对我爹的安排了。”
“哈哈哈,那你想让我给你爹安排个什么官?”
“迁都么,总不能一蹴而就,不妨先将京中离得开的衙门一点点的往洛阳搬,温水煮青蛙,阻力总会小些。臣觉得,楚昭辅以国本命脉胁迫官家,实在是罪大恶极,然三司使职权太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暂且留着他,不过盐铁司,为什么不能拆分到洛阳来呢?”
“嗯……盐铁使么,你爹倒是合适,春哥儿,你以为如何?”
第四百零三章 大动作()
虽说是激动之下信口开河,不过这一番话,孙悦其实早就是已经斟酌许久了的,这一招不管是对赵匡胤,还是赵光美和他们父子,确确实实是最好的办法了。
唯一的问题,可能也就是赵光美能否压服赵普了,说实话孙悦还真挺期待跟这位便宜师傅好好过两招,看看这位在哪都能玩一言堂的绝顶聪明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还能不能翻出浪花来。
所谓三司使,又称记相或财相,毋庸置疑就是国家的钱袋子,是仅次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枢密使的帝国第三宰相,但其权利,实则是来自于三司合一,如太宗年间赵二曾将三司拆开,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则三司使也就啥也不是了。
三司,即为盐铁司、户部司、和度支司,顾名思义,分别对应资源、民政、和税赋。盐铁司就是管资源的,因为盐和铁这两样东西是封建王朝最主要的经济命脉,所以延伸一下的话,说是管货币也未尝不可。
总之,这职位若是有本事,玩出花来未尝不可,说句大实在话,玩行政玩军事他们父子俩未必会比古人强出多少,甚至稍有不如,可若是玩经济,谁来都特么得叫爸爸。
孙春明虽然不同意孙悦如此激烈的做法,但既然儿子提出来了,看样子官家也有要采纳的意思,他也就只好跟着儿子一条道走到黑了。
当天晚上,赵匡胤在酒宴上高度赞扬了赵光美在洛阳建设上的卓越成绩,并当众宣布,册封他为燕王,这小子的人生终极梦想就算是实现了。
后来赵匡胤醉酒,赵光美本打算要送他回行宫,可结果这货非得要住在孙春明家里,这不扯犊子呢么?他住进去了孙家父子住哪?再说安保问题也没法解决啊,于是破天荒的,孙悦当天晚上被叫道行宫里‘侍寝’了。
是真·侍寝,跟赵匡胤就在一个枕头上睡的,孙悦都特么快要疯了,自打他穿越以来,他发现这帮大佬都可喜欢睡他了,动不动就让他陪睡,鬼知道这个礼贤下士的传统是谁发明的。
虽然这样做肯定是于礼不合,可谁让人家是皇帝呢?而且还喝多了,想干啥就干啥,总比真让他住在孙府好吧。
无从去猜测赵匡胤的用心,或许是在借着酒醉以这种方式在表达他对孙悦的看重,告诉那些魑魅魍魉们,孙悦就算真成了白身也绝不是你们可以轻易招惹的,不过孙悦倒是觉得,赵匡胤只是想单纯的把孙春明支走,跟自己好好唠唠。
不过孙悦觉得,之前在茶馆里说的已经够吓人的了,所以一晚上只是高弹轮廓的跟赵匡胤唠了一下历史走向和经济建设之类的问题,太过敏感的东西,并没有触及,赵匡胤可能也有点失望,加上确实是醉了酒,聊着聊着,也就睡了。
但孙悦却没睡着,因为这货打呼噜的声音太响了,又不可能用脚踹他,反正这一晚上别提睡得多遭罪了,怪不得他的皇后都短命呢,天天晚上睡不好能长寿就怪了。
第二天,赵匡胤在孙家父子和赵光美的陪同下参观了玻璃厂,又给予了高度赞扬,当场决定,将玻璃定义为国家战略资源,第三天又参观了高炉炼钢的试生产,给的赞扬就更高了,于是决定,将盐铁司搬迁至洛阳,由孙春明担任盐铁使,每周汇报一次工作就行,而且不是向三司使楚昭辅汇报工作,而是直接汇报给他本人。
因为钢铁厂和玻璃厂一样,也是军委参半股,再加上最大的水泥厂也是在这,所以赵匡胤干脆直接将军委也给搬过来了,却没让曹彬负责,而是由枢密直学士孙悦接管,以上搬迁事宜由新任燕王赵光美全权接管。
看了一天钢产量,赵匡胤更满意了,大笔一挥,军械监也过来吧,嗯,既然军委和军械监都过来了,那什么火药厂啊,官窑瓷器厂啊之类的官办工坊,就统统过来呗。
啧,这么一来漕运好像有点不太够用了哈,那就能者多劳,给燕王再加一活,全面负责东西两向的运河修建。
经过孙悦一晚上的开导,赵匡胤已经想明白了,洛阳以后就专门负责工业,开封则只需要负责商业就够了,二者相互依存,互不打扰,挺好。
这特么几乎已经是向天下人宣布,老子就是要迁都,你们爱咋咋地了。
当然,这些政策都还没加上门下省的章,并不是保证一定能施行,不过好歹赵匡胤也是开国之君,若是铁了心办这点事儿都办不成,那他这个皇帝干脆就别当了,直接禅让给赵光义得了,毕竟现在的赵光义还没到后来德险之争那个地步呢不是。
就这样赵匡胤在洛阳又待了七八天,将洛阳的各个地方都转了个遍,并详细的了解了洛阳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本来赵光美想让他再多待两天的,但赵匡胤却已经有点坐不住了,毕竟后边的赵光义还监着国呢。
于是洛阳人民满怀不舍的送走了他们挚爱的天子,然后又风风火火地投入到了洛阳大建设当中。
抽了个时间,孙悦跟赵光美十分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