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盖三分国-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军都打到眼前来了,再不撤走的话,难道等着再成为汉军的俘虏么?

    如果,他孟获帐下有十几二十万勇士的话,他倒敢依仗着银坑山,与汉人战一场再说。问题是,现在他们银坑山的勇士,顶多只有三五千人,是挡不住汉军的兵锋的。

    所以,这个时候,按照中原汉人的兵法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只是有点可惜了这银坑山。

    而且,放弃银坑山之后,他孟获可就从此失去巢穴矣!

    翌日,当赵子龙带着五千轻骑,抵达银坑山时,银坑山已经是人去巢空。

    嗯,准确的说,是孟获他们已经逃之夭夭。

    反倒是那些逃之不及的蛮人老弱,都还在银坑山。这些老蛮人,大多眼神麻木,似乎等死一般;倒是有不少老蛮人,殊死抵抗汉军进入银坑山的步伐,最终却只能成为汉军的战功。

    异族,都该杀,并不存在老幼之分!

    傍晚时分,诸葛亮带着大军,姗姗抵达银坑山。

    看着眼前的银坑山,诸葛亮倍感熟悉而又陌生。

    前世,原主南征时,银坑山也曾被汉军占领过。

    只不过,那时的银坑山,又叫做三江城,是一座城池,属于蛮人建造的城池。

    在十万丛林外围生活的蛮人,是熟蛮,与边地的汉人接触较多,连他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接近汉人的生活方式了。譬如这建造城池,就是蛮人向汉人生活方式靠拢的第一步。

    从原主的记忆中,诸葛亮知道,三江城是孟获建造的。

    自从孟获执掌银坑山的部落之后,他就在慢慢建造三江城,到了蜀汉建兴四年的时候,三江城早已成为南疆蛮族的第一大城池,足以媲美中原的一些郡城。

    前世,原主三擒孟获的时候,攻打三江城,也曾感到过棘手的。

    只不过,眼下的银坑山,却还并没有三江城。

    嗯,准确的说,银坑山四周已经有些土围子,却还远远达不到城池的模样。

    这却是孟获执掌银坑山以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建造城池的缘故。

    只可惜,孟获执掌银坑山的时间并不长,这三江城看起来,像是才刚刚破土动工的样子。

第504章 银坑山,三江城(2)() 
传说,一只蝴蝶在太平洋上空扇动了一下翅膀,引起了大西洋上的一场海啸。

    这就是后世非常著名的“蝴蝶效应”!

    或许,基于这个理论的缘故,此时汉末的某些轨迹,已经明显不同于原主前世的记忆了。

    譬如说,蛮王孟获造反,就提前了二十多年。

    是以,他诸葛亮南征,也提前了二十多年。

    而这时候的蛮王孟获,执掌银坑山也并没有几年的时间,是以,银坑山的这座三江城,此时还并未建立起来,目前也只不过是一个占地面积颇大的土围子罢了。

    其实,蛮王孟获还是有些眼光的。

    按照汉人的眼光来看,银坑山这里确实适合建城。

    银坑山方圆百里之内,都是一片小盆地,纵有些山林,却也不是什么高山险峻。有这方圆百多里的一片小盆地,以南疆一年三熟的特性,也无怪孟获的部落能够养活二三十万蛮人。

    在这片小盆地的背后,就是银坑山,也是这方圆百多里之内,唯一的一座大山。

    银坑山中,盛产金银,这也是此山名字之由来。

    当然,银坑山这个名字,自然不是蛮族取的。

    话说,距此两百多年前,汉军横扫南疆,银坑山这里也曾被汉军占领过。当时,汉军在这里扎营,在银坑山中发掘了金银等物,是以,当时的领军大将,就将此山命名为银坑山。

    在盆地外围,有三条河流,其一是泸水,其二是甘南水,其三是西承水。此三水绕银坑山而过,在其东南八十里处,也就是在孟获部落外围处汇合。

    这也是前世孟获建城之后,三江城这个名字的由来。

    背靠银坑山,前有三江水,身处盆地,此处乃天然的建城之所在!

    只可惜,此时的三江城,尚只是一座土围子。

    “如此富饶之地,让蛮夷占据,实在可惜了些!”

    站在孟获的木楼前,诸葛亮俯瞰着银坑山这片盆地,心中不由得叹息着。

    银坑山这片盆地,如果交给汉人来打理的话,最少能开拓出三百万亩以上的田地来。

    这几乎相当于中原汉地一个小郡了。

    而且,这里土地肥沃,四周又有三江水灌溉,加之南疆一年三熟的特殊气候,如果再辅以他诸葛亮的高产作物,仅银坑山这里,每年最少可以提供千万石粮草!

    要知道,官渡之战,袁绍五十万大军,也不过准备了百万石粮草罢了。

    更不要说,银坑山中还盛产金银!

    只是,此地远离中原,没有联通汉地的驰道,也没有直道,交通不便,即便产出千万石粮草来,运送到中原也十分不合算,豆腐都盘成了牛肉的价钱来!

    如是,银坑山就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思考间,诸葛亮就有了决断。

    银坑山,诸葛亮是断断不能放弃的。

    川蜀虽是天府之国,然,蜀地每年的产粮却也是有限的,在养活蜀地数百万百姓之外,最多也就只能供养三四十万大军。超出这些,对蜀地而言,就是大负担了。

    然而,刘皇叔要三兴大汉,三四十万军队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百万大军,刘皇叔的梦想,就只能是梦想!

    百万大军,就算不是战时,每年都要消耗千万石以上的粮草。一旦百万大军出川,大战连绵,没有三五千万石以上的粮草储备,更是想都不要想。须知,后世司马氏灭吴,可是在淮南屯田十余年,积攒了五千多万石粮草,才敢行之的呢!

    所以,在刘皇叔占据蜀地之后,还急需一块产粮地。

    而银坑山这里,如果侍弄好了的话,每年就能提供千万石粮草。这样的地方不要多,只要有三五块这样的地方,百万雄狮出川,刘皇叔三兴大汉的梦想,就不再只是梦了。

    至于说,这里交通不便?

    可以预计,这次南征结束之后,俘虏的蛮夷肯定不在少数。

    这么多俘虏,其中大部分会押送回中原,送到那些矿洞中,或者修桥铺路什么的;而剩下的一部分,正好修缮南疆这里的道路,顺便修建三江城,然后开坑这里的田地。

    当然,在诸葛亮的计划中,南疆,到时候需要开垦的,可不仅仅只是银坑山呢!

    诸葛亮正在心中筹划着,这时候,赵子龙却找了过来。“军师,孟获再次逃了,这里剩下的五万多蛮人,都是老人和小孩儿。”赵子龙禀报道。

    此次及时进兵银坑山,赵子龙是先锋。然而,当赵子龙抵达银坑山时,孟获他们却早已逃走了,银坑山这里只剩下一些实在跑不了的老幼蛮人。这让赵子龙有些郁闷。

    “五万多蛮夷老幼?”诸葛亮有些沉吟。

    如果俘虏的是蛮夷青壮,还能将他们押送回后方充作奴隶,充斥在矿坑和屯田的地方。

    但是现在,银坑山这里俘虏的五万蛮夷,却是蛮夷中的老幼,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无法成为很好的劳动力,这就是比鸡肋还坑爹了。这样的俘虏,还不如没有呢!

    杀掉这些俘虏?

    这个想法在诸葛亮心中闪现了那么一下,边迅速被他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诚然,异族都该死。

    但是,这些手无寸铁的蛮族老弱,却不能死于他诸葛亮之手。

    这是会遭天谴的!

    沉吟稍许,诸葛亮下令道:“给这些蛮族老幼,每人发放两日干粮,然后将他们驱赶到山林之中放掉。”

    这倒不是诸葛亮心存仁义。

    这些俘虏都是蛮族老幼,留着无用,还特么浪费粮食,还需要兵力看管;杀掉他们的话,诸葛亮又不可能下达这样的军令,怎么办,那就只能将他们放掉喽!

    当然,让诸葛亮就这么放过这些蛮夷,也是不可能的。

    五万蛮夷老幼,每人只有两天的干粮,他们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诸葛亮可是“记得”,蛮族可不讲究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呢!

    显然,赵子龙也想到了这一点,拱手领命之后,就下去安排去了。

第505章 银坑山,三江城(3)() 
博南山,八番部落。

    就地形上来说,博南山与孟获的银坑山类似。都是背靠大山,坐拥一片小盆地,然后又有河流绕盆地而过,物产丰饶,乃是天然的休养生息之所在。

    在博南山这里,生活着八个部落,是为八番部落。

    其中,带来洞主所在的部落实力最强。

    且说孟获等人,弃银坑山连夜而逃,在山林中惊慌奔逃了两天,才逃到了博南山。

    “呼,总算逃出来了。”

    在带来洞主的部落中,朵思大王惊魂未定的庆幸道。

    “逃回博南山,咱们就算是安全啦!”带来洞主笑道。

    众人将目光看向带来洞主,颇有些不解。博南山距离银坑山,也不过五百里左右的距离,汉军追杀过来的话,最多也就十天半个月的事儿吧,难不成博南山能挡住汉军的兵锋?

    带来洞主解释道:“咱们博南山有八个部落,是为八番部。”

    “小弟年幼,在博南山的八个部落中,势力是最小的。其他七个部落,大者三五十万人,小者也有十多万人,总计起来的话,招募三十万勇士是没问题的。”

    “小弟愿意从中说和,为两位大王招纳博南山的勇士。”

    带来洞主这话倒不是出牛皮。

    博南山这片地域,物产富饶,养活百万蛮人不成问题。

    而八番部的蛮人加起来,也确实不下百万之众,而蛮人,只要不是老幼,基本算是全民皆兵。是以,带来洞主说的,招募三十万勇士,真的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