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功盖三分国-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话,刘备也是印象深刻的,特别是去岁诸葛孔明在徐州提点过后,刘备多少次午夜梦回,都回味过这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很快,刘备就感觉到不敢置信。
去岁,诸葛孔明提到这句话时,刘备就有点觉得不可思议。
当时江东孙氏不是孙策当主公的,怎么轮到孙仲谋了?
现在,诸葛孔明又点到了这句话,而且还是诸葛孔明刚说了,江东孙策命不久矣的时候!
难道说,孙策之死,背后还有孙权那小儿什么事?!
刘备不敢置信,然后却又不得不信!
第268章 该朝贡了(2)()
“孙权当时年方九岁,便才华外露,连曹操那等枭雄都不得不感叹,生儿子就得生像孙权那样的。孙权年幼时倒还没什么,但现在孙权已经十八岁了,而江东却不是他孙权执掌。”
诸葛孔明说到这里时,就连关羽都明白过来了,他同样也是不敢置信。
孙权和孙策不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么?
而且,其父孙坚死时,孙权还不到十岁呢,基本算是他兄长孙策抚养长大的,怎么可能
其实,关羽还没有明白过来,在君权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一个成语问世:停尸不顾,束甲相攻!
孙权是枭雄,有野心,胸中也有韬略。孙策虽同样有野心,却只是英雄,是猛将,胸中几乎没有半点韬略,行军打仗或者攻略江东,都是只凭个人喜好。
而且,因为是一手带大的缘故,诸多兄弟姐妹中,孙策最喜欢的就是孙权。
对于幼弟孙权,孙策是没有半点防范之心的。
但是,在江东大权面前,在有可能君临天下这个诱惑面前,孙权还能敬爱他的兄长么?
以后世阴谋家的眼光来看,孙策被刺这件事情,谁获利最大,谁就最有可能是幕后黑手。毫无疑问,曹操和孙权都洗脱不了嫌疑。
没有了孙策的掣肘,曹操就可以放心的与袁绍决战,不用再担心被人背后偷袭了。
大哥孙策死了,遍关江东孙氏诸兄弟,除了孙权之外,还有谁最为适合继承江东之权柄?
须知,这个时候的孙策,虽有儿子,且还不止一个儿子,但是他的儿子都还年幼,说在襁褓中都不为过,如今又是乱世,襁褓小儿又怎么可能继承一方权柄?
“那么,咱们到底要不要提醒一下孙策呢?”赵子龙犹豫良久,不由得问道。
对孙策这人,赵子龙其实有点英雄相惜的,他觉得,若让孙策就这么死于慈和和阴谋之下的话,这对于一位猛将来说,就是窝囊,没有死得其所。
当然,这样的想法,关云长也有,这是猛将之间的英雄相惜。
像他们这般凝罡境的猛将,就该死于军阵之中,就该死于猛将之间的对决,死于小人之手,死于阴谋诡计之下,这就是最窝囊的一种死法。
站在个人的角度而言,刘备其实也想提醒孙策的。
但是,站在一位君主,特别是他刘备是汉室后裔,而孙策却又是馋食他老刘家江山的枭雄,站在这样的角度而言,刘备还巴不得孙策这样的人物都死绝了才好呢。
所以,到底要不要提醒孙策,在刘皇叔而言却是更见犹豫的。
“还是不要提醒的好!”诸葛亮出言道。
“咱们出言提醒孙策,会有什么好处?”
“什么好处都不会有,反而会获罪于孙策,何也?”
“试想,咱们好意提醒孙策之后,他多半也会留意。如此,刺杀之事短时间内多半不会发生。然后,没有刺杀之事发生,孙策会怎么看咱们?”
“孙策便会以为咱们是在挑拨离间!”
“不管是挑拨他与曹操,还是挑拨他与其弟孙权,孙策必定会这么想。”
“如是,咱们的好意提醒,就成了驴肝肺了!”
“再者,咱们提醒之后,刺杀之事依然发生了,不管他人刺杀孙策能否成功,江东君臣都不会感激咱们的,甚至还会认为咱们是贼喊捉贼,是咱们想要刺杀孙权!”
诸葛亮说的这两点,还真就有可能成真。
甭管是谁,贸贸然的跑过去跟孙策说,你从小一手带大的弟弟,你最喜欢的弟弟孙权,他要害你,孙策多半会直接揍你个半身不遂的。
而且,孙策还会想,是不是你们这些刁民想害朕,然后便贼喊捉贼的说是孙权或者曹操呢?
“还有最为重要一点,咱们为什么要提醒孙策?”
“如今,刘荆州垂垂老矣,一旦刘荆州仙逝,荆襄这块肥肉必然引起群狼环伺。其中最有实力和条件争夺荆襄的,北方的曹操,汉中的咱们,还有江东孙氏。”
“孙策若活着,以他的骁勇,还有能聚众的能力,在争夺荆襄时,必然会成为咱们的心腹大患。相反,若是孙权领导的江东,争夺荆襄时,咱们略施小计就能让江东束手束脚。”
孙策任人唯能,用人不疑。
他用太史慈,便相信太史慈不会叛他,让太史慈独领一军,放出去攻城略地。他用周瑜,可以将江东的所有兵马交给周瑜统帅,毫无保留的信任。
当然了,若真有人敢背叛,以孙策的骁勇,也能很快就镇压。
这就是孙策的底蕴。
但是孙权,这没有这般底蕴。
前世,但凡孙权对周瑜毫无保留的信任,将江东兵马都让周公瑾统领,赤壁之战后,荆襄根本就不会有刘皇叔什么事儿的。前世的江东,三任大都督都没能善终,这就是明证。
所以,若是孙权执掌江东,他诸葛亮想要挑拨江东的君臣关系,实在不要太简单!
诸葛亮说罢,偏厅中久久无语。
出于个人对孙策的感官而言,在场的这几人,包括诸葛孔明在内,其实都不希望孙策死于刺客者之手的。但是站在刘皇叔这个集团的立场上,他们就只能坐看孙策被刺。
沉默良久,刘备开口道:“眼看着正旦就要到了,我意遣使入许昌朝贡,孔明以为如何?”
刘备适时转移了话题,不过这回说的也是大事。
关羽和赵云却有点诧异。
朝廷若是在长安或者洛阳,刘皇叔遣使朝贡没毛病。但是如今朝廷却在许昌,在曹操的掌控之中,刘皇叔这时遣使朝贡,岂不就是默认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事实?
闻言,诸葛亮有些诧异,却还是颇为欣慰的点首赞同道:“不错,主公今日不说此事,过几天臣也会建议主公,遣使前往许昌朝贡的。”
如今,刘皇叔刚刚夺取了汉中全境,加上又到了年底了,确实需要遣使朝贡。
即便今日刘皇叔不提,过几天诸葛亮也会建议的。
第269章 慰问(1)()
朝贡,这是上古分封制度确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种制度,或者说仪式。
三皇五帝时期,其实就已经开始采取分封制度了,都是分封那些有实力的臣子或者部落,坐镇那些野人或者异族猖獗之地,为华夏民族开拓着生存空间。
然后,那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就会约定,或三年或五年的,大家同时前往当时天子所居住的都城拜见,并带上战利品或者其他礼物,这就是最初的朝贡之由来。
当时的朝贡,更多的其实就是类似于述职、表功。
及至后来夏、商、周三朝,朝贡已经不仅仅是诸侯朝见天子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后来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几乎就是依靠着诸侯们的朝贡来养活的。
到了汉朝,朝贡,就是分封出去的宗室诸侯,或者大汉周边的藩属国,每年一度都会前往长安(或者洛阳),朝见当今天子,这就是礼仪问题了。
当然了,诸侯朝贡时,礼物也是必须要带足的,甚至还必须是重礼。
汉初,好几位诸侯就是因为朝贡时贡献的黄金成色不足,然后被夺去诸侯封地的。
只不过,到了如今这个时局,朝贡早已名存实亡。四周的藩属国就不必说了,没有惦记着中原的花花江山才有鬼呢,谁特么还会不远万里跑到许昌去朝贡?
至于各地的诸侯,想起来许昌还有个朝廷的时候,或许会意思意思一下,遣使朝贡。
当然了,这时候的朝贡,多半就是利益交换了:咱遣使朝贡,就是变相的默认了你曹老板掌中的这个朝廷,那么你曹老板是不是也该意思意思一下呢?
当初,董卓雄霸京师的时候,刘表遣使到洛阳朝贡,然后朝廷就册封了刘表为荆州牧。
须知,荆州刺史和荆州牧,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前几年,孙策刚夺取吴郡的那会儿,也曾遣使前往许昌朝贡。
然后,孙策就被朝廷敕封为吴郡太守。
说白了,如今朝廷都名存实亡了,诸侯们还能想起要朝贡的,无不是想着这个名存实亡的朝廷之敕封。毕竟,有了朝廷的敕封,坐拥一地的诸侯才能名正言顺。
刘皇叔现在想着要朝贡,心思多半也是如此。
见到孔明也同意遣使朝贡,刘备心中高兴,然后又问道:“那么孔明觉得,何人可为使者?”
向中央朝廷派出使者朝贡,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派去的。他刘皇叔身为主公,不到万不得已,自然不能亲自前往许昌朝贡的,这不是自己送上门去给曹操搓么?
而军师诸葛孔明和庞士元,他们也是不能充当使者的。
这倒不是担心他们二人被曹操给扣押,而是他们的官方身份,目前还不能担任使节。
诸侯向朝廷派出的使者,这都是必须拥有朝廷认可的官方身份的。
诸葛亮和庞士元虽然是军师,但这只是刘皇叔自家封的,他们这个小集团认可,左近其他诸侯也没有人指摘,却倒底没有经过朝廷的认可敕封。
诸侯麾下的官员,虽然多是诸侯关起门自家任免的,却也必须上报朝廷,获得了朝廷的正式文书,这些自家任免的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