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官人-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官人,你的脸色怎么这么奇怪?”李师师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气,居然在后世是这么响亮的。张正书突然想起了,这样的一个佳人,在靖康之耻后便没了踪迹。一说是她不愿伺候金人,吞簪而死;一说是她从良后郁郁而终;一说是她逃出东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不管怎么样,下场似乎都不怎么好。
张正书的脸色为什么奇怪,就是因为他知道了历史,才会这样的。
“咳咳,没事没事……”张正书突然笑道,“没想到李行首居然是忠良之后,也怪不得了。只是,我有个不情之请,你能否揭下面纱,给我看看你的真容?”
这不是张正书好色,而是他真的很好奇,到底是怎么一个女子,才能被称作是天下第一名妓?估计只要是个男人,在这时候都应该这么想的吧?
“奴家还以为,小官人和寻常男子有些不同,没想到也是一般无二啊……”
李师师却有点失落地说道,然而,她却没有推脱,而是轻轻揭下了面纱。下一刻,张正书眼睛也亮了。确实,李师师长得非常动人。鬓鸦凝翠,鬟凤涵青,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一时间,张正书脱口而出一首诗道:“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李师师“扑哧”一下笑道:“小官人,你念的这首诗,是晏几道写给另一个李师师的,可不是写给奴家的。”
张正书一愣,然后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袋,笑道:“原是如此,我也不知道如何就念将出来了。”然而心中却道:“那个倒霉蛋,经史典籍没有一句记得牢的,倒是这些艳诗艳词记得一字不差!不过这李师师长得确实很美啊,就好像后世的大明星一样,她应该还是没化妆的那种……是了,像古装的张敏、刘亦菲和刘诗诗的结合体,冷艳!”
“圣人有云,食色,性也,这有什么好掩饰的。”张正书笑道,“更何况,你确实很美,怪不得那么多人会为你疯狂……”张正书这话是一语双关,其实说的不仅仅是那些秀才,那些士大夫,还包括了宋徽宗。
“再好看的皮囊,也有老去的一日。倒是奴家觉得小官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才情,和寻常人大不一样……”李师师盯着张正书,似乎想要把张正书看透一样。
第84章 胸襟()
为什么大部分男人都不太喜欢第六感很强的女人?
因为这些女人的第六感都太特么准了!
张正书也是一阵无语,他虽然是“特异独行”了些,但也做得不算出格吧?这年头,多的是王孙贵族斗鸡走狗,也有专门研究斗茶的,甚至还有专门对器械感兴趣的。当然,也只有有闲情逸致,还有家财万贯的人才能如此任性,寻常人是任性不来的。只是张正书哪里有什么才情了,什么时候青楼行首的眼光这么低了,她不应该对那些满口诗词歌赋的秀才感兴趣的么?
张正书虽然在后世上过大学,但他也知道,若是论文学素养,便是眼前这李行首都完爆他了。他实在想不明白,他能有什么才情。“难道这李师师看上我了?”张正书虽然平日里有些自信,但绝对不会自恋到这种地步的,摆明了是不可能的事嘛!
“李行首莫不是看错了罢?”张正书有点尴尬地笑道,“我虽然有点自信,但说到诗词歌赋,经史典籍,琴棋书画什么的,几乎是十窍通了九窍……”
“‘十窍通了九窍’,这是何解?”李行首还以为张正书这么自恋的呢,居然敢说自己这么厉害。
殊不知,张正书接下来这句话把她彻底逗笑了:“也就是一窍不通……”
“奴家说的才情,与学识无关,而是与胸襟有关,与抱负有关……”
李行首嘴角洋溢着愉悦的笑容,那好似冰山上的冰雪融化一样,又好像一缕阳光透下云层,让张正书都看呆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张正书是个很正常的男人,自然也是禁不住她这么“诱惑”的。张正书怔怔地看着她如画的面容,眉目动人,肤色雪白,精美耳坠挂在娇嫩的耳垂处,一时间出了神。
“胸襟……???”
她不说这词还好,说了这词,张正书看向她的“胸襟”,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倒是有些大失所望。不过也是,在宋朝这种罗衫,虽然和唐朝时差不多,对襟、腰身清秀苗条,甚至抹胸都还在,只是更加保守了——毕竟不是唐朝的宫廷服饰。便是这样,略显厚重的衣物,还是遮住了女性该有的曲线,让张正书大失所望。
“是啊,小官人的胸襟,最是让奴家敬佩。适才听得小官人一席话,奴家才发现,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小官人你的。”李行首赞叹道,“若是小官人肯为官的话,那真的是大宋之福,百姓之福了!”
张正书哪怕再自负,也不敢这么说。他红着脸皮,讪讪地坐下道:“哪里哪里,不过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已。其实,主要是朝廷上下的眼光都太狭窄了,不知道天下有多大。”
“天下?不外乎就是辽国、西夏、吐番、天竺、大食罢了?是了,东边还有个倭国,天下便是这么大了吧?”李行首觉得奇怪,这天下能有多大啊?
然而,张正书却淡然一笑道:“错矣,天下之大,中原不过一隅。我中国虽号称乃是天下之中,认为‘天圆地平,中国居中’,殊不知天下之大,远超寻常人想象。其一,世界之大,远不止这几个国家。据我所知,起码还有西域诸国、高丽,南洋那里还有数十个小国,甚至再往西海上万里,有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等,甚至还有一块比大宋还要大得多的陆地,上面全都是昆仑奴。其二,我们脚下这块大地,并非是平的,而是一个圆球。”
“这不可能吧?”李行首差点没跳了起来,这脚底下是个球?这叫她怎么可能相信!
“如何不可能?”张正书正准备下一期报纸搞个大新闻,推出“地圆说”,于是翻找了不少资料,才总算找到古代也有“地圆说”的证据。“东汉时,张衡所著《浑天仪图注》有云:‘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三国时,王蕃所著《浑天象说》有云:‘天地之体状如鸟卵,天包于地外,犹卵之裹黄,周旋无端,其形浑浑然,故曰浑天。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
虽然,这些都是古人所云,并非是我杜撰的。然而,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我问过曾出海之人,他们都说,出海之时,若远方有船而来,必先见到桅杆。何解?皆因大地非平面,而是球面,所以肯定先见到桅杆,而不是先看到船身。当然,这只是证据之一,若想证明脚下大地真的是球形,找个人出海,一直往西走,也会回到原地。那么,就彻底证明了,大地是个圆球……”
张正书的侃侃而谈,让李师师都有点懵圈了。
“……这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大宋只着眼于一隅,却看不到天下之大。为何朝廷一直想拿河套?真的是为养马地吗?不然,为的只是河套平原,可以种植庄稼罢了……”张正书淡淡地说出了大宋朝廷上下的意图,不就是迫于土地压力,想要找个继续容纳人口的地方吗?
历朝历代,就没有宋朝这么多的人口,当然,宋朝的粮食产量也大大增高了。但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大宋还是不堪重负。且不说经济负担重,就是稍稍有个天灾,都能弄出几十万流民来。你当宋朝真的想把流民招进禁军、厢军啊?是没办法啊,把青壮都安抚好了,那么剩下的老弱妇孺,自然也就没有造反的能耐了。
然而,看似繁华的北宋,却是起义不断,甚至是历朝历代最多的,平均下来一年就有一次。很多人都以为宋朝繁华安定,殊不知这也是北宋最黑暗的地方。只有在大城市,繁华安定才是存在的。而在很多地方,却只能在生死线挣扎。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卖身为奴之人?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啊!人口急剧的繁衍,而土地兼并却越来越严重,粮食分配也严重不均匀。要是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要是有什么天灾,那肯定出岔子的。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宋朝对可以耕种土地那种强烈的渴望了,简直是如饥似渴啊!偏生宋朝军队掣肘太多,甚至荒谬到要按照朝廷颁下的阵图排兵布阵,能打赢才怪。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宋朝老是对外战争不利了。
李行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间怔住了,良久才说道:“真的是这样么?”
张正书冷笑道:“如何有错?所以,跳出局限一隅的眼光看,我大宋要打的不是西夏,而是交趾!交趾,有良田数十万顷,黄金遍地……”
第85章 知我者()
“嘻嘻……”
李师师见张正书这么一本正经地吹嘘交趾有多好,实在是忍不住,偷笑了起来。
原本还没什么的,张正书觉得自己这个战略意图是为大宋量身定做的。可是被李师师这么一笑,一下就破功了。说实话,美女的“嘲笑”,对男人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张正书就一下子变得自我怀疑了起来:“我说得不对么?”
李师师慢慢地收敛了笑意,然后才说道:“小官人果然是与常人不同,寻常人哪里知道交趾是甚么地方?更别说它是否富庶了……”
这是实话,如今汴梁城的百姓就好似后世魔都人一样,除了本地人以外,看谁都是乡巴佬。这种优越感,甚至整个宋朝都一样。除了宋朝之外,哪里都是夷蛮之地。这也是独尊儒术的不良后果之一了,任何一个学术没有了竞争对手,那它必定是失去活力的,趋向稳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