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官人-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08章 反制手段()
当然了,这些民宅出租可不便宜,哪怕是公廨,也挺贵的。曾经有一位叫章伯镇的京官发过牢骚,说“任京有两般日月:望月初,请料钱,觉日月长;到月终,供房钱,觉日月短。”
换成白话文,就是这章京官到月底就没钱用了,是一个挺潮流的宋朝“月光族”。
当然了,这也和宋朝的俸禄制度不合理有关,底层官员的俸禄紧巴巴,虽然比明朝好一点,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而高层的官员俸禄多得用不掉,这贫富差距太大了啊!虽然初衷嘛,就是要让大伙都盯着升官发财这一条路,可盯是盯了,但顺手发财可没忘。不管官大官小,能揩油的就揩油,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腐败透了。能不贪的,都成了另类!
当然了,宋朝的制度还是挺人性化的。
在熙宁到元丰年间,朝廷便拨款在皇城右掖门之前修建了一批官邸:“诏建东西二府各四位,东府第一位凡一百五十六间,余各一百五十三间。东府命宰臣、参知政事居之;西府命枢密使、副使居之。……始迁也,三司副使、知杂御史以上皆预。”这批官邸,民间称为“八位”,一共就八套。能入住这八套房子的,那都是朝廷重臣。像什么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三司使、三司副使、御史中丞、知杂御史这些副国级的干部才有资格。至于部长以下的,麻烦还是自掏腰包,“僦舍而居”吧。
而且宋朝也懂得调控房地产,在仁宗朝时还曾经下了一道“限购令”:“诏现任近臣除所居外,无得于京师置屋。”也就是限制现任京官购置第二套房子,百姓则没有这个限制。
反正啊做京官不容易,要是清水衙门的官,那就更惨了。
好像王宗望这种官,给张正书的感觉就是:“他丫的,这棒子贪污了多少钱啊?”
也难怪,像寇准,做了四十年的清官,临老了在汴梁城都买不起一间房子。可这王宗望,居然有三进院落!
张正书一边不齿,一边跟着赵煦进了这王府。
咳咳,什么鬼味道?
张正书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呛鼻的中药味。
“那老小子是真的病了?”
张正书小声嘀咕道,章惇却瞪了他一眼,说道:“自然是真的病了,难道还敢欺君不成?”
“呵呵,赵煦那小子被你们耍得还少?”
当然,这句作死的话张正书是不会说出口的。
“你们是……?”
一个看似王府里的主人出来,疑惑地问道。
“王卿何在?”
赵煦淡淡地问道,一股不怒自威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样的赵煦,好像是有那么点皇帝的架子了。不过张正书看了蛋疼,对面那个中年人实在是太没眼力了,赵煦都这么说了,还带着带御器械满街走,他居然都醒悟不过来。
“家父有恙在身,诸位是家父的同僚么?”原来是王宗望的儿子,怪不得张正书在史书上都找不到王家后人的记载,原来是草包一个。
“朕来看望王卿。”赵煦表明了身份,他也是赶时间的。
这中年人吓得连忙作揖道:“不知是陛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无须多礼,带路吧!”
赵煦也好像有点受不住那草药的味道,不耐烦地挥手说道。
那中年人兴奋地站直了身子,但走路就有点颤巍巍了,但在张正书看来,就是装的。有那么兴奋么,至于吗,做戏能做全套吗,这王宗望都病得快死了,你这做儿子的还兴奋成这样,说得过去?
一阵吐槽之后,总算是见到王宗望了。一个已经病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的老头,强撑着要起身,但被赵煦按住了:“王卿勿动,且好生歇息着。”
“老臣能得陛下探视,当铭记三生……”
两人都是演技派,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客套话,才总算在张正书的耐心耗完之前,说到了正题。赵煦示意闲杂人等出去之后,才把张正书的密信上的内容,再加上今日看到沙盘模拟的结果一说,然后王宗望就急了:“陛下,咳咳咳……这复北流是万万……万不可啊!咳咳咳……”
赵煦沉默了一会,等王宗望咳嗽了一阵之后,才摇了摇头说道:“朝廷没钱修东流了,国库已经空了,在夏收之前,国库挤不出一点钱银来复东流的。”实际上,赵煦还是倾向于东流,没办法,谁叫宋人都怕了契丹人呢,要是失去黄河天险,契丹人就能从幽云十六州长驱南下了。这样的情形,是赵煦万万不能接受的。
王宗望瞪大了眼睛,好像失去了希望一样,躺在病榻上只剩喘气了。
张正书却没有啥感觉,这老头是让大宋徒费钱粮的元凶,有什么道理把水往高处引的呢,哪怕是后世南水北调工程也没这么蛮干啊!关键是,蛮干就算了,还没效果,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不过,王卿,朕也想过了,复北流也是不错的,据河而守,料那辽国也攻不过来。”赵煦沉声说道,“不外乎陈兵数万罢了,把京东东路的禁军调过去,足矣!”
王宗望又咳嗽了几声,苦笑道:“果然是……是天意啊,天威难测……”
章惇其实也看不起这王宗望,虽然他是有点能力,但其实为人还是很迂腐的。大概是有棒子的血统吧,也认死理。好像宋辽之间,永远都是辽攻而宋守一样,难道大宋就不能主动进攻了?
就在刚刚,章惇被张正书提醒了,已经拿出了一个反制契丹人在谈判桌上讹诈的手段,那就是调集大宋精锐水师,乘舟北上,直达幽云十六州沿海。同时,随时准备登陆,威慑幽云十六州。
要说雁门关是大宋的咽喉之地,幽云十六州就是辽国的命根子。辽国的钱粮,大部分都靠着幽云十六州供给的。要是宋辽双方撕破脸皮,大宋完全可以仗着水师的优势,袭扰幽云十六州。也不用攻城拔寨,只要掠夺农户,破坏农田,然后撤回榷场,那就足够辽国喝一壶了。
双方都投鼠忌器,肯定是打不起来的。只不过嘛,以前是辽国肆无忌惮地讹诈大宋,现在大宋也能反制一二了,总的来说,是只赚不亏的。当然了,这要把握其中的度,万一耶律洪基真的发疯起来,不管不顾要攻打大宋,那就算是玩脱了。章惇带过兵,当然知道守得再严密,也有被攻破的一天,唯有进攻,才能让对方感觉到忌惮。
第609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就在这时候,赵煦也再次询问了几句,万一黄河真的决口,要怎么办。
王宗望不愧是治水行家,虽然他脑子不清楚,一心要弄成东流。但认命了之后,他倒是有几点启发的:“首先……自然是疏散百姓了;其……其次,就是尽力修复决口之处;若事不可为,则最后手段就是趁着现在,疏浚北流河道,也不用多,只要是大名府至河间府一段,北流撑过去了,则危害就小……小多了……”
说到治水,王宗望好像有了支撑一样,整个人的脸色都红润起来了,好像回光返照一样。
“若是在低洼处,挖大湖以蓄水之,王卿以为如何?”
赵煦紧接着问道,好像有点急迫的样子。
“挖大湖以蓄水?”王宗望沉思了一会,才说道:“北流……地势落差极大,若是寻得一处佳地,顺势引导水流走向……此事可为也!”这也不是王宗望信口胡诌的,毕竟都是聪明人,只需要想一想,就知道这泄洪之法是不是可行了。
按照张正书的设想,这治河一事,除了要挖好水库以外,更要注重泄洪。
洪水一到,这威力绝非凡人能抵挡得住。即便在后世,有诸般科技手段,也难以抵挡得住,最后还是得靠人力堵住缺口。这还是在中国,要是在其他国家,呵呵,那就是除了派出舟艇接济之外,就任由洪水泛滥,冲毁家园,绝对不会去堵什么缺口的。
大概是汉人自古以来就信奉人定胜天的念头吧,在世界诸般神话故事里,都是神仙移山倒海,唯独汉人的上古故事,是以人做主角的。比如大禹治水,就是汉人不屈服天灾的象征。洪水来了怎么办?汉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以简陋的工具,愣是把洪水制服了。即便是汉人神话中的神仙,那都是人做了大功德之事才成仙的。比如开天辟地的盘古,比如创造人类和补天的女娲,比如尝百草的神农,比如第一个发现火的燧人氏……
汉人不屈服的精神,才使得原本毒虫猛兽环绕的中原,渐渐变成了鱼米之乡。
看看这时候的江南就知道了,随着中原土地的不够用,原本瘴疠弥生的江南沼泽地,已经被汉人迁徙过来,然后逐步得到了开发。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章惇的功劳了,正是因为他打败了盘踞在荆湖之间的割据势力,才使得江南之地真正进入大宋的治所里,可谓功劳甚大。
也正是因为间接使得民族融合了,汉人才得以大举进入江南,开发江南。
不然的话,等金兵打来,赵构来到江南,那也是个未经开发的江南,有个屁用?也正是因为江南得到开发,南宋才能以一隅之地,对抗金元一百多年。
其实,张正书早就知道了北宋这会开始了经济重心南移了,甚至于张正书也派人到江南,大肆收购田地。
无他,张正书就是想推广占城稻,还要改良占城稻,让江南以最快的速度成为鱼米之乡。
江南成了鱼米之乡,张正书才能真正掌控漕粮的话语权,才能让大宋不至于连开封府被破了,也无法逃脱性命。冬季且不说,但是在春夏秋季,肯定是能有一条退路的。实在不行,逃到海上也能乘海船到江南,伺机再北伐。
那时候,怕是岳飞也出山了,张正书在暗中资助,定可一举收复河山。
当然了,这是最坏的结果,只要赵煦不那么短命,赵佶没登基为帝,这个后手就用不着。但是,有备无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