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官人-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风仗,而不能打逆风仗。
可神奇的是,士气是会传染的。万一整个军队都怕了对面,哪怕先锋军再能打,一旦后方不稳,也是能被猪队友说拖累,最后兵败如山倒。
士气的重要性,在冷兵器战争时不言而喻。吹嘘己方军队人数比对面多,就能形成一定的心理优势。再辅以一点点心理暗示,士气就会猛增了。
第377章 推诿()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打仗之前喜欢吹牛了,一方面能吓吓敌人,说不定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本方的信心。反正也没什么害处,那就吹咯,反正不吹白不吹。要知道,兵法上都说了,这是“兵不厌诈”!
不止是宋朝喜欢吹嘘,西夏也喜欢吹嘘,甚至辽国、大理、交趾、高丽……但凡是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在战争上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但,这就苦了情报人员了。
情报最看重的是真实性,连对方有多人都摸不清楚,还怎么打仗?
李清臣也是在枢密院干过的,知道里面的猫腻,所以才立即提出了质疑。他李清臣清楚这事,曾布岂能不清楚?只是曾布也是要脸面的,被李清臣这么一怼,牛脾气也上来了:“李侍郎,老夫就只收到这样的暗报,你要是有质疑,请自个去探探敌情罢!”
李清臣最是耿直,廉洁奉公不说,还是难得的清官。这种勤俭节约的习惯,甚至到了富贵之后都没改。他不贪钱,一心为公,属于不可多得的好臣子。特别是他居官奉法,从不会因私废公。这一点,是他历经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三朝而不倒,被历代帝王信任的缘由。三朝元老,在这时候也算不多了。额,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宋朝的皇帝性命确实不长。
所以,李清臣看到曾布这种作态,就知道曾布想干嘛了。无非是借机夸大西夏的战力,好为自己的工作推脱。
一旦宋朝战败,曾布的工作也没有失职——情报我已经上报了,是你们不听,非要出兵打的,怪我咯?
要是宋朝战胜了,曾布也有功劳——没有我上报的情报,就不会提前准备粮草,厉兵秣马,更不会有这样一场胜利了。
都是同朝为臣,李清臣这样的臣子,哪里看得惯曾布这种“墙头草”,推卸责任的臣子?当即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曾枢密使果然是好算计,夸大对手,灭自己威风,怕是要推卸责任?但曾枢密使莫要忘了,尔为枢密使,要是情报不明,你一样有不可推卸之责!”
曾布也怒了:“李侍郎,老夫秉公直陈,哪里有甚么算计!倒是你,一直揪着老夫不放,可是挟公报私?!”
李清臣冷笑道:“若是这样,老夫更要参你一本尸位素餐了。党项人夸大军力,你却奉为圭臬,莫不是你当陛下,当满朝文武皆是傻子不成!”
这就等于撕破脸皮了,不过这确实是李清臣的做派,他一生耿直,更是以韩琦为榜样,看不惯任何对国家有害之事。曾布这等作态,岂不是正中他下怀?曾布被他这么一说,直接哑口无言,然而他脑子转得快,立即下跪说道:“陛下,臣怕情报不及时,得到消息便呈与陛下,绝非如李侍郎所言,有任何推诿之心!若有,臣甘愿受罚!”
“好了好了,朕叫你们过来,不是看你们争执不休的。”
赵煦也是一阵头疼,西夏进攻在即,他们却还在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争吵,这还是朝堂吗?跟菜市场差不多吧!赵煦忽然想起张正书说的一句话,政客都是优伶,最是会演戏的。优伶就是戏曲演员,赵煦觉得张正书的比喻一点都没错。
看看堂下诸位重臣,哪一个不是演技出众之辈?
当然,也有人不屑于演戏的。比如章惇,比如李清臣。
赵煦的心中跟明镜似的,他自以为自己已经看穿了堂下这些大臣的底细。殊不知,他的底细也被堂下的大臣们看穿了。
“朕也收到情报,党项人将会在冬日发动对平夏城的进攻,甚至里面还有阴谋……”不用说,赵煦说的是张正书的推断,甚至是结合了史实“推测”出来的。可以说,西夏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张正书这个穿越者的眼睛。没办法,谁叫张正书是穿越者呢?
听了赵煦的话,堂下的重臣们都沉默了。
无他,这个推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这些大宋的重臣都不相信这个说法。
没理由儿子会害母亲啊!
李乾顺有再深沉的心机,现在也不过刚刚束发,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弑母?他就不怕天下人群起而讨之?
然而,和这些被纲常伦理固定了思维,跳不出囫囵的大臣不同,赵煦是可以理解李乾顺的。说是皇帝,却被人好像傀儡一样操纵着,换做是谁能甘心?哪怕是母亲又如何,天家之人无亲情可讲,为了权力,甚至可以弑兄弑弟——没错,说的就是李世民。至于弑母,听起来是骇人听闻了些,但借宋朝这把刀杀人的话,却不用背上骂名。
赵煦想起了高太后,即便到了现在,他对高太后的怨恨还是一点都没有减退。
且不说他老爹费尽心思拿回来的“失地”,被她和司马光拱手送出,更是将宋神宗的变法全盘否决。甚至到了可以亲政的年纪,高太后都握紧权柄不放。更让赵煦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他生母朱氏也过于严苛,甚至可以说是当成婢女一样。
朱氏出身寒微,幼时遭遇极坎坷,入宫后,初为神宗侍女,后来生了赵煦、蔡王赵似和徐国长公主,直到元丰七年才被封为德妃。朱氏温柔恭顺,对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一向都毕恭毕敬。可高太后对朱氏的态度如此,这让赵煦怎能咽得下这口气?
可以说,高太后并非赵煦生母,还把持着权力不放。此乃国仇家恨,赵煦一亲政,立即推翻元祐更化的一切,这就看得出来了,他对高太后是真的恨,恨入了骨子里的那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赵煦是最能理解李乾顺的那个人。别人觉得李乾顺不敢弑母,可赵煦却知道,党项人并不是遵循儒家纲常伦理那一套的,所以李乾顺敢。
“章卿,你说说看?”
赵煦见所有人都沉默了,没人敢接这个话题。这摆明是个坑啊,谁敢说这种观点?所以,他开始点名了,作为此时唯一的宰相,章惇肯定是第一个被叫到的。
“陛下,臣以为……此推断甚为荒谬!”
章惇犹豫了好久,才说出这句话来。
第378章 出尔反尔()
章惇也是无奈啊,哪怕他知道赵煦说的话在理,而且很可能就是李乾顺的真实想法。但,章惇却无法支持赵煦。无他,就因为章惇是宰相,他天生就要维护纲常伦理的。如果章惇不维护纲常伦理,他也就没有了施政基础了。哪怕他得到了赵煦的全力支持,哪怕他的手段再高超,失掉了群臣的支持,他也是独木难支的。
赵煦也明白,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却没有说话。
世界上有些事就是这样,明明知道实情是这样的,偏偏不能说实话。特别是政治的事情,就更加虚伪了。
“不过,若是党项人真个在冬日来攻,我大宋西军,当在破敌之后,尽力开疆拓土,争取一战灭掉夏国!”章惇是带过兵打仗的,当然知道赵煦说的话有五分可信度。别小看这五分,能通过一点点小事情来推断出五成把握,这已经是逆天了。
更何况,冬日不易作战是常识来的,哪怕党项人要打破常识,冬日来攻,那也是有很大几率兵败的。比如隋炀帝征高句丽,就是拖到了冬日被反击的。在平原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在高原山地上?
有了这样的推断,章惇还不懂扩大战果,那他就枉为这个宰相了。
当然,宰相也有水平高低的。要是给司马光这样的宰相,他恐怕只会固守城池,却不敢乘胜追击,更别说扩大战果了。保守稳健是没错,可太过保守稳健,那就是病了。有句话叫做,“天授弗用,反受其咎。天授弗取,反受其害”,大宋已经错失太多这样的机会了。
这都是因为,大宋以君子之国自持,不可趁人之危。或者是明明看到了机会,却担心是敌人的陷阱,抑或者是朝中有势力在拖后腿,导致机会白白错失。现在,大宋已经自食其果了。且不说交趾时不时跑出来打闷棍,西夏人的步步紧逼,就连辽国,都有点重启战争的意思。
一时间,四面环敌的大宋,甚至有点捉襟见肘的意思。除了国库抓襟见肘,兵力上也捉襟见肘。这说起来也很讽刺,大宋养兵百万,能战之兵却只有二十几万,大部分还是西军。至于禁军?早就烂到骨子里了,朝中哪个大臣不知道?
所以,听到章惇这么说,曾布立即提出了质疑:“章相,此举恐怕不妥罢?若是中了党项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奈之若何?”
章惇知道,像曾布这种没打过仗的文人士大夫,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战争是怎么回事。虽然章惇也是读书人出身,但他却是真真切切亲自上过战场的。用出将入相来形容章惇,一点都不过分。他之所以能做到宰相,是有绝对实力的。可以说,出将入相的人,在宋哲宗朝已经找不到第三个,因为第二个是章惇的族兄章楶。这样的人才,赵煦岂能不用?
虽然,章惇的战绩嘛,确实上不了台面,因为他打的只是内战。北宋时的荆湖南路(也就是后世的湖南)、荆湖北路(也就是后世的湖北),还有不少割据势力。章惇就是以强硬的手段,打击夷蛮、豪强,平整土地,开发了这两个地方。甚至史有记载,章惇在南江杀戮过多,无辜者十八九,漂浮的尸体遮蔽江,人不敢吃鱼几个月。可见,章惇并非是什么良善之辈,甚至心狠手辣起来,谁都怕。
这样上过战场,对兵事很有见地的宰相,岂是曾布这等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算无遗策,运筹帷幄的文人可以比拟的?所以,章惇在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