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世唐人-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次日,天刚蒙蒙亮,大军集结完毕,李世民兄弟二人带头冒着流星般的箭石冲锋,将士们奋不顾身,搭着梯子越过护城河又将云梯搭上城墙
。
战事如火如荼,唐军在李世民兄弟二人的带头作用下,气势冲天,士气如虹,相反守军这方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李世民一夜不攻城是为了防止伤害无辜百姓是一部分,另一个是想晾着敌军,给予其心理压力,摧毁敌军军心,敌军彷徨等待了一夜,必定军心浮动,加上暴隋无道,出身底层的普通军士也无甚忠心。
正当节节胜利之时,城东门突然大开,里面冲出一对手拿杂七杂八武器的人,大喊着“义军壮士快快进城”。
李世民看见城门开了也不管是不是陷阱,立刻扼守住了城门,指挥大军进城了,守军见大势已去也大多投降了。
你且道那城门为什么会大开,原来是城里的士族大户反水了。
原来还是那城守高德儒做的好事,这厮看见唐军攻城激烈,便集结城中大户,勒令他们交出自家仆役私兵,阻止民军守城。这些大户平日里都蓄有少量私兵和大量精壮仆役的,可是城里大户甚多,组织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战力。
但是城中大户是那么容易就舍得割肉的吗,这些私兵仆役可是他们成为大户的基本,也是在这乱世安身的一种保障,于是这样士族大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的纠结在一起反水了,还杀了高德儒以正决心。
西河就这样取下了,次日,李渊率后续大军来了,可是紧接着的问题又来了。
正当唐军沉浸在首胜的喜悦中的时候,对于李氏集团来说,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了。
刘武周占领了马邑,暗中联合突厥打算袭击唐军老巢太原。
李渊等人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有点慌了,如今好不容易首战告捷,中原窦建德,李密,王世充等混战不休,正是占据关中,夺取帝都,以成霸业的好时机。
可是正在这时却传来这个消息,若是执意南下攻长安占关内,那老巢必失,太原他李家经营多年,重要性不言而喻。李渊可是对他那个纨绔儿子李元吉是毫无信心的,要说李元吉能挡住刘武周突厥联军,那是打死他也不会相信的。
这时,他的几位参谋军事的意见也出现了分歧,有人建议继续南攻关内,时机不可失,失了太原可以关内为根基;一方面又有人建议回援太原,以保后地。
李渊一听,肯定是倾向于回援太原的,太原他苦心孤诣的经营方有了如今的局面,要说舍弃那是很难得,再说哪里还有他的儿子家眷。
于是李渊就打算立即下令回援太原,可是这时,他的二儿子李世民进帐说道:“父亲不可,如今时机难得,正是我等浑水摸鱼攻占关内占据长安的天赐良机,不可失却”
李渊大怒一拍案桌:“那太原怎么办,那是我李家的根基啊,且还有家属在,怎能不救”。
李世民听此言,想到长孙无垢和聪慧过人允文允武的李破军,眉间也是一阵犹豫。
可是他想到自己的计策和大业,又坚定下来了。
行礼道:“父亲,请稍歇,我有一策,可解此困”
李渊一听,心思一转,也是希冀的看着李世民,如果能有两全之计肯定最好,他已经起兵如果无功而返,肯定不会有好下场,而且他也向往成功后的诱惑。
李世民整理了下思绪说道:“禀父亲,突厥南下一向是劫掠一番就会离去,是以求财为主,我等不若派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带财富珠宝前去劝说突厥可汗,如此一来,可汗必然退兵,突厥一退兵,孩儿料定那刘武周断然不然独自进军,此乃两全之法,望父亲决断”。
李渊问言初时一喜然后又皱眉道:“如此以来,我等岂不是私通外邦蛮夷,恐为中原义士所不耻也”。
裴寂出列笑道:“唐公此言有失偏颇,要说私通外邦也是那刘武周所为,岂是我等所为,至于中原人士看法到时候成王败寇,谁说的准呢,我到以为二公子此计甚好”。
李渊见裴寂也赞同,手下也没人反对,于是就同意了。
众人商议一番,就决定派遣有胆有识的起兵老臣刘文静带财物前去说服突厥退兵。但是李渊还是有点不放心太原根基,于是留下一路大军屯于西河,进可以助夺取长安,退可以迅速援救太原。
后路问题解决了,也向中原已经起义的势力最大的魏公李密示好,表示唐军愿恭李密为盟主。不用担心外力干预,于是大军齐心协力攻向长安。
中途在大城霍邑逗留许久,只因大雨连连,道路泥泞,又有隋室名将宋老生阻挡,所以在霍邑受阻,只得屯军于贾胡堡。
在经过一番艰难战斗后,利用守将宋老生性情急躁的缺点,终于攻克了霍邑。
攻克霍邑后李氏集团内部又出现了分歧,有人建议发兵河东,有人建议继续攻占长安关内,在经过李世民哭谏之后,李渊终于下定决心攻取长安。
长安虽有阴世师,卫文升等人守防,但是还是挡不住士气高昂的唐军,再加上内李三娘麾下娘子军作为内应,长安也很快一战而下。
攻下长安后,李渊下令安抚,废除隋室暴法,一堆明面上的话讲来,什么匡扶社稷等等,掌控了长安城。
又改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
于是李渊彻底霸占了朝堂,又让傀儡皇帝下旨晋封其为唐王,封李世民为光禄大夫,唐国内史,秦国公。于是我们的主角李破军也成为了小公爷世子了。
留在太原的家眷也接到了通知,要迁望长安城了。
李破军望着这生活了两年多的唐国公府,心中既是不舍又是一阵豪情。
长安我来了,长安来了,大唐还会远吗?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破军随家眷动身就要前往这天下第一城——长安城。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第十一章:伤别晋阳城,破军初盗诗(二合一)()
11。伤别晋阳城,破军初盗诗
上回说到李世民兄弟破西河
李叔德长安称唐王
话说李渊占领了长安,立马着手彻底清洗关内流寇小军阀,以图完全掌控关内。只有内部安稳了才有心思北上河东,西除薛举,霸据函谷关以西,而后效仿秦汉,谋图天下。
李世民这时也忙的很,因为年底他将会拜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军十万东进攻取隋室东都洛阳。
若是李破军在的话,他肯定会反对的,因为熟读隋唐的他知道,此次东征将可算是无功而返,只在三王陵打败隋将段达,好歹不算白跑一趟,因为王世充被隋炀帝勒令出战瓦岗李密后战败,就固守洛阳,手下又有段达,元文都等人辅佐,将洛阳经营如铁通一般,岂是那么容易攻克的。
唐军此次东征起兵十万,耗时数月,却只得击败隋一偏师,可是极为不划算的,也让尚还弱小的“唐国”伤筋动骨,所以李破军个人认为谋士如云的唐军作出这个决定是很不理智的,因为不了解王世充的实力而茫然进军。
但是就算李破军能够谏言,但是也得要李渊等人听啊,你想啊,一群智谋之士决定的策略,会因为一个不满三岁的稚童的反对而改变吗,那是不可能的,想反可能还会怀疑你后头有人怂恿你呢。
李世民虽然忙于军事,但也没忘记派遣人去接家眷,所以李破军在太原很快接到了举府迁往长安的通知。
到了动身的日子,李破军作为一个三岁小孩又是小公爷肯定是不会做什么事的,他只得在一旁看着他母亲长孙无垢指挥着管家搬东西。
“福叔,那个案桌也搬上,二哥平日总在这案桌上办公乃至用饭,想来也用习惯了”
。
老管家李福迟疑的看了看书房里那看着就敦实厚重的梨木案桌,就指挥着手下人去搬了。
这时长孙无垢的话又传来了,“福叔,二哥书房墙上那几副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和展公(隋朝书画家展子虔)的书画可别让下人去搬,待会儿我亲自去拿,那可是二哥最喜爱的作品,可不能损坏了”
管家李福也知道李世民喜爱书画,钟爱这几副书画,赶忙吩咐吓人手脚利索着,别碰坏了。
李破军无语的看着这年轻的不像话的母亲,才十七岁,这在古代有儿女虽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李破军总是感觉到说不出的别扭,前世十七岁不过刚快成年的高中生,而此时却是人母。
但是他的心里却是无比的幸福与敬爱,前世李军是个孤儿,没见过自己的母亲,缺乏母爱,每当看见别人母子一起,他就会感到很羡慕。
李破军看着长孙无垢忙碌的身影,他也知道娘亲与母亲是很相爱的,此时却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连李世民平日用的东西她都亲自过问动手。
过了一天,府中都整理好了,偌大的国公府忙碌了一天才把迁徙的东西整理好,李破军一夜激动无眠,期待着长安之旅,第二日精神萎靡的被小秋喊起来了,要出发了。
李破军被母亲牵着出府了,一出大门就吃惊了,国公府前一条大道,此时排满了马车,一直从街头排到了街尾,李破军大约估计怕也是得有上百辆的,李家主仆上下上百人和数百精锐卫士也集合好了。
终于出发了,李破军被长孙无垢拉着手上了马车,他也无心去看路边的原生态风景了,实在太困了,就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睡着了,长孙无垢看见孩子睡着了,轻轻将李破军抱在宽大的马车上的软塌上,并慈爱的拉了床毯子盖上。
马车摇摇晃晃,嘎吱嘎吱的响,伴随着骡马的嘶鸣在黄土路上走着,突然在一传令家丁的呼喊中停下了,马车一停,李破军也迷迷糊糊的醒了,抬头一看,光线有点暗,看见了母亲长孙无垢在一旁看着一本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