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的。我听说,每当入冬,乡间的寇贼便多。县君担忧这两个寇贼的行为会被别人仿效,所以决定早点将之处死,以一警百。”
周澈默然。
“每当入冬,寇贼便多”这句话说得没错,他操练里民的借口也正是“以备冬寇”,但为何“每当入冬,寇贼便多”?这些寇贼中固有真正的贼盗,但却也不乏走投无路的穷人,与其饥寒而亡,不如拼上一死。只杀人,不治民生,此为舍本求末,实乃饮鸩止渴。
他想道:“如今国家积弊已深,根子全在‘天子’、‘朝廷’。有识之士岂会不知此实舍本求末?只是奈何无能为力。我一个后世来的人,乱想这些也无用处,至少今之县君还算清明,总要强过那些阉宦子弟、贪官暴吏。……,罢了,远的管不了,只说说眼前事,别的乡、亭寇贼多起,我这里虽然暂时尚且平静,但也不可大意,需要早做准备了。”
……
他正想着,听见有人从屋里出来,踩在地上积雪上,吱吱作响,转过身,见是裴元绍、庆锋。
“你们要哪里去?”
“巡查亭部。”
周澈停下思忖,透过院门望了望远处的里落,心道:“正说要早做准备,便该巡查亭部。”说道:“我和你们一起去。”
裴元绍陪笑说道:“雪还没停,冷得紧,路上不好走。澈君,俺们去就行了。”
“这是今冬第一场雪,下了一天一夜了,也不知诸里中有无里民受冻挨饿。除了安文里外,别的里中有好些人家住的都是茅草屋,万一被积雪压塌,麻烦就大了。且方才听汉升说,别处乡、亭近日来盗贼多起,咱们这儿尽管还太平,但也不能不细加巡查。……,走吧,咱们一块儿去各处看看。汉升兄,阿叙要不你们也随我一起?”
周澈又叫上周仓,留下严伟、韦强看门,几个人即出了舍院,前去诸里。先去了北边的坪北里、藤溪里、昌文里,继而转去南边,又去安文里、泰坪里、坪南里。
几个里转下来,凡里中孤寡贫穷,周澈一家一家地慰问,见有缺衣少食的,便或多或少地留下几个钱,又交代里魁务必要组织人手,帮那些住着茅草屋的人家及时清理屋上积雪。
一圈走下来,大半天过去了。
冬季天黑得早,因下雪,天又阴沉,所以虽然还不到薄暮,天色却已冥暗,里中很多人家开始做饭,炊烟袅袅,落雪纷纷,巷中悄寂,不闻人声,虽在里间,恍惚令人如遗世独立。
最后去的是坪南里,从里中出来后,周澈本想再去一次泰坪里,——刚才去时,没能见着陈盼,听那里的里长说,好像是“大贤良师”张角又有什么书传下来,本县的太平道头目都去了邻乡相聚,陈盼作为本乡数一数二的首领,也去了。
周澈对这个消息很感兴趣,只是还没等走到泰坪里,才从坪南里出来没多远,远远地见有个人披着蓑衣,带着斗笠,独自走在前边。
周仓狐疑地说道:“这人披蓑顶笠,挎囊带刀,像是过路的行人。这两天连着下雪,便是本亭黔首也甚少出门,更别说旅人了,从前天到现在一个都没见过。……,这人是谁?三叔,要不要叫住了,盘问一二?”
周澈心中一动,想起了黄忠之前说的那些:“这阵子县中各乡、亭的寇贼明显变多,接连发生了好几起劫案”,想道:“小心无大错。”颔首道,“确是有些可疑,去问问也行。元福、阿庆你随裴君齐去,谨慎些。”
裴元绍、庆锋二人都是徒步,按刀疾行,将那人撵上,周仓骑马侧翼而行。
周澈与黄忠等人驻马远观,见周仓他们先将那行人围住,周仓、庆锋站得略远,握住刀柄,警惕地盯着那人,裴元绍离得较近,但也是小心翼翼。他们三个皆为亭中的老手了,在对付“寇贼”、“嫌犯”上很有经验。不需提醒,也知要谨防“贼人”暴起伤人。
那行人毫无防备,骤然被包围住,最先的反应是往腰间摸刀。周澈心中一紧,就要拍马过去,却又见在周仓说了句什么后,那人随即放开了手。两边交谈几句,因相距远,周澈听不到具体内容,只有只言片语被风吹来,大概是周仓在询问他“从哪儿来”、“叫什么”之类。
很快,周仓问完了话,留下裴元绍、庆锋看住那人,赶回来禀报。
“问清楚了?怎么说的?可有路引?”
“他自称荆州襄阳人,从冀州来,姓童名渊。有路引。不过我看似乎他是个高手,不似普通旅人。”
“童渊?”周澈愣了下,又下意识地转脸去看了一眼黄忠,再回过头来,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童渊。”问道,“……,他说他是哪里人?”
“荆州襄阳,却是从河北归来。”
周澈扒拣记忆,却和初见黄祖、黄叙时一样,也是半点也想不起某某是是哪里人。他心道:“童渊?!好耳熟啊?只是。。。。。唉。。。。。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恨以前看书不求甚解,凡遇到人名、籍贯处都是一眼扫过,致使现在如此茫然。……,罢了,不管此人是谁,只冲周仓说他是个‘高手’,我便得见上一见。”
周仓见他突然发呆不语,觉得奇怪,旋即咳嗽一声,问道:“三叔?”
“啊?”
“话都问清楚了,那人该怎么办?是放走?还是留下来再盘查盘查?”
“我去见见他。”
周澈招呼黄忠父子,打马奔驰,也不等周仓跟上,径来到裴元绍、庆锋的边儿上,打量这个叫“童渊”的行人。
行到近处,才发现这人个子八尺上下,换算成后世的单位,也就是一米八吧,面容枯黄,外披蓑衣,里边只穿了件黑色的单衣。此时,这人已将斗笠取下,头上戴了个竹冠,装束简陋,腰上插的是长剑,剑柄上缠绕了几圈麻线,剑鞘只是两个木片,外用绳子缠着,包住了里边的剑刃。不过这个人确实如周仓所说的一样……是个高手,无形中有一股强大威势气场散发着………不怒自威。
周澈打量这人的时候,这人也在打量他,心道:“不意这等地方,竟有此等亭部官长!”周澈骑马带刀,装扮利索,人既英姿飒爽,随行的黄忠诸人,也是仪表堂堂,更兼身材壮大。
这人看着黄叙,又想道:“这少年暖裘骏马,宝剑玉佩,显然非富即贵,却恭恭敬敬地随行在这个亭吏身侧,煞是奇怪。”琢磨归琢磨,不耽误作揖行礼,他自报门户:“诸君可是本地的亭部巡查么?在下童渊。打从河北来,备归去荆襄。”
周澈跳下马来,把这人扶起,还礼笑道:“在下周澈,见过足下。”
“周……?”
童渊怔了怔,试探地问道:“敢问可是安城周氏的周?”
“正是。”
童渊闻言,立刻又行了一礼,这一礼比刚才那一礼隆重多了。他说道:“久闻周氏高名,今日得见足下,三生有幸。”心中恍然,“难怪这富贵少年恭谨相从,他却竟是出自周氏。……,只是怪了,有这么好的出身,却怎么来任职亭部?”虽有疑惑,不好相询,暂且存疑心中。
周澈上前两步,再次将他扶起,笑道:“足下也听过我周氏之名么?周澈不肖,愧对家门,不敢当足下之礼。”问童渊,“请问表字?”
“在下草字雄付。”
“足下荆襄人氏却从河北冀州归来?冀州距此地有数千里之远,天寒地冻的,你怎么一人行路?”
童渊答道:“我以武会友,去冀州拜访大贤良师。”
“噢?大贤良师?张角?!那不知足下的恩师是哪位大贤?”
“确实是去拜访大贤良师。我的恩师是常山国玉真子。”
常山国?!东汉永平十五年,孝明帝封皇子刘昺为常山王。都城元氏(今河北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领11县和都乡侯国(今河北平山县城西)。
建初四年(公元79年),徙常山王刘昺为淮阳王,常山复为郡。永元二年(公元90年)封淮阳王昺之少子刘侧为常山王,常山复为国。从此,常山王国一直沿袭到220年魏国建立时废除为郡。
“常山国玉真子?常山?”周澈心里纳闷:“我只听说过,常山赵云赵子龙。。。。。。等等!赵云?哎呀!我想起来了,赵云的师父不就是童渊么!!!。”
童渊是张绣、张任的师父。童渊早年收徒两人,一人是北地枪王、“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蜀中枪王张任,乃是益州蜀郡人,后出仕益州,官任益州从事,后刘备入川,射杀刘备军师…凤雏庞统。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凤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
童渊晚年收赵云为关门弟子,传其毕生所学,赵云在“百鸟朝凤枪”的基础上创造出他的成名绝技“七探盘蛇枪”。后来与其师兄张绣在长坂坡鏖战,以七探盘蛇枪击败百鸟朝凤枪,斩杀其师兄张绣。
“足下孤身一人,远赴千里以武会友,实令我敬佩万分。真敬佩足下胆勇!”周澈指了指黄忠,说道,“上午时候,汉升还对我说,听县里讲,近日在各地发生了多起劫案,足下一人一刀,冒雪独行,胆气不可谓不壮!”关心地问道,“路上可还太平?”
童渊语气平淡地答道:“一路走来还算安稳,只在陈留遇到了群盗,被在下尽数杀了。”
“……。”
周澈只是随口一问,表示关心而已,没想到他还真碰上劫贼了。三个以上的盗贼才能被称为“群盗”,也就是说童渊至少杀了三个贼人。裴元绍、庆锋确实是将信将疑,虽口不言说,却都暗自怀疑:“此人孤身一人,能以一击多?”
周澈赞道:“足下真壮士也!”
风雪弥漫,天色晦暗。裴元绍、童渊等都是步行,鞋早就湿透了,走着路还好,这一停下来,小腿往下都是冰凉刺骨。周澈察言观色,善解人意地说道:“天色已晚,将要宵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