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里的规模不小,比安文里、坪南里都大,粗略估摸,至少能住八九十户人家。里门的瓦当上飞云为纹,中有两字:“培襄邢里”。
以姓为里名,说明是聚族而居。周澈问了韦强,果不其然,里中皆为邢姓。
在没有公事、又不是休沐的情况下,亭部一如郡、县长官一样,是不能擅自出界的。所以,周澈此次出来,换下了公职的服饰,裹了个黑色的帻巾,看似一个普通的黔首百姓。
“里监门”很负责任,见他二人近前,从塾中出来,问道:“做什么的?”
韦强代为回答,说道:“俺们与本里民邢刚同在横路任职,今有事去他家中。”
“横路?……,你是?”
“俺叫韦强。”
“里”的管理是很严格的,有陌生人来时必须要问清楚,如果有外人想要暂住“里”中,还必须登记,得有“任者”,也即保人。周澈之所以能在“横路亭”的各里中出入无忌,那是因为他是亭部官吏。现在来到别人的地盘,肯定会受到盘问。
(本章完)
第64章 理说侠者()
里监门打量了他两人几眼,问道:“知道邢家在哪儿住么?”
“肆门西进,即为邢舍。”
知邢刚在横路亭任职,又知他家住里中何处,看着不似歹人,里监门打消了怀疑,让开道路,说道:“进去吧。”
“肆门西进”。里和里不同,有的里是一条直道,住户分住两侧;有的里是两条直道交叉,住户分住四方。又有的里除了直道还有小巷,巷子与直道相交,相交的位置设的也有门,比如周澈住的岐阳里就是如此。“肆门”,即进到里边之后的第四个门,“西进”,方向在西边。
两人牵马步入“里”中。正是农闲时节,此时将近午时,太阳晒在身上很暖和,三两闲汉蹲在巷中,懒洋洋地聊天,瞧见周澈和韦强入来,往墙边靠了靠,让他们过去。有多嘴的问道:“来找谁的?”
韦强答道:“邢刚。”
“哟,那你们来的可不巧,老六前几天就回亭里了。……,你们知道他在横路亭么?”
“俺们就是从横路亭来的。”
几个闲汉对视一眼,先前说话的那人问道:“可是老六出什么事儿了?”
周澈心中一动,问道:“为何如此问?”
那汉子打个哈哈,却不肯说了,只道:“随口一问,随口一问。”
再问时,他们索性不开口了。
见从他们这儿问不出什么了,周澈与韦强继续往前走,走了几步,听见那几个闲汉窃窃私语,隐约听到一句:“那许家的人昨儿又来了,对老六家里说,最多再只宽限两日!……。”
往前走了几步,韦强低声对周澈说道:“看来阿刚家中确实有事,只不知是怎么了?”
周澈不动声色:“到他家问问就知道了。”
进入肆门,向西走,第六户便是邢刚家。宅院甚破,木门上尽是裂口、缝隙,黄土夯成的墙垣,围着一个不大的院子。
韦强上前敲门,等了片刻,门内有人应道:“谁?”
“横路亭亭卒韦强。”
院门打开,出来一个美妇。
周澈只觉眼前一亮,下意识地扭头去看韦强。
韦强也是呆了一呆。他虽与邢刚同亭为卒多年,也知他家住何处,但因平时劳忙,逢上休沐也都是各回自家,或孝敬父母、或亲善妻子,却是从来没有登门来过,试探性地问道:“敢问当面,可是嫂嫂?”
那美妇人神色焦急,胡乱点了点头,急急问道:“可是邢郎将钱凑够了么?”
确认了眼前美妇便是邢刚妻子,这回轮到韦强下意识地转脸去看周澈。周澈想道:“邢刚相貌狰狞,万没想到其妻竟这般美貌!这真是、这真是,……。”找不着合适的形容词,一边作揖,一边说道,“在下周澈,横路亭亭父。”
“啊,原来是周君!”
美妇忙要行礼。周澈制止了,说道:“我此次来乃是便服,不必行礼了。”向院中看去,问道,“家里还有别人么?”
“没,没有了。”受了周澈提醒,美妇人才想起来请他们进门。
院中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喂了两只母鸡,正蜷伏在鸡埘前的地上晒暖。
美妇人带着他们穿过院子,来入堂屋。堂屋里没什么东西,只在地上铺了一领席,席前一个矮案,墙上挂了个竹编的箩筐,除此之外,别无长物。虽然寒酸,但和院中一样被打扫得很干净,席子、矮案,甚至地上、墙上都是一尘不染。
看得出来,这邢刚的妻子必是个爱干净的。
请周澈、韦强二人坐下,邢妻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家里没什么东西,周君、韦君远来,必然渴了,且请稍等,妾去烧点温汤。”
“不用了,你不用忙活。我们今天来,主要有件事儿想问你。”
上次邢刚回来,邢妻已听过周澈的名字,对韦强的名字她更是熟悉。面前两个男人,一个是她丈夫的顶头上司,一个是她丈夫的同事,最先的迫急过后,她显得有点局促,听了周澈的话,便不安地侧身屈体在席前,说道:“周君请说。”
她屋中只有一领席子,礼制:男女不同席。周澈和韦强坐了,她只能站着。
“适才门前你脱口而出,问是不是钱凑够了。我且问你,你家中近日缺钱用么?”
邢妻扭了扭身子,不安地说道:“邢郎没对周君说么?”
“没有,所以我们才来问你。”
“既然夫君没说,那……。”
周澈打断了她的话,说道:“阿刚虽没说,但自回亭中后,他连着多日沉默寡言,每日只是举重不止。这样下去怎么能行?你不必顾忌他,究竟发生了何事,尽与我言就是。”
邢妻犹豫不决。
“其实你不说,我们也知道了。刚才来的路上,遇到了几个你们里中的住民,听他们说是许家,……。”周澈说到此处,故意顿了一顿。
一听到“许家”之名,邢妻神色陡变,从局促不安变成了惶恐害怕,颤声说道:“既然周君已经知道,妾也就不隐瞒了。昨天高家的人还来,说最多再等两天,要是仍不还钱,便要、便要,……。”
“便要如何?”
“便要将妾绑走顶债。”
“抵债?”周澈顿了顿,从容地问道,“你家欠许家了多少钱?”
“前几年大疫,阿姑病重,为延医买药,去年借了许家四千钱。”
周澈顿时了然,原来是为给她婆婆治病,所以欠了许家的高利贷,问道:“四千钱?月息多少?”
“一百五十。”
一个月利息一百五十,一年利息一千八百钱。本钱四千钱,折合下来,贷款的年利率百分之六十。周澈微微蹙眉。他虽没借过钱,但也听说过,通常来说,当时借贷的年利率在百分二十上下,百分之六十明显过高。不用说,定是许家趁火打劫。
“去年何时借的?”
“二月。”
周澈很快算出来,截止目前,该还钱不到七千。他暗暗奇怪,五、六千多钱,虽不少,也不算很多,邢刚还有个兄长,两家凑凑,再找亲戚借点,总能拿出来的。邢刚却为何那般作态?他说道:“还差多少钱不够还给许家?”
“五千钱。”
周澈愕然,难道是他算错了?又算了一遍,没有错,的确本息合计,不到六千钱。就算邢刚一个钱也没有,也不该还差五千。他心知其中必有玄虚,问道:“本息合计,不足六千,还差五千钱?”
邢妻也很愕然,说道:“本息合计,该还八千二百五十钱,怎会不足六千?”
周澈细细询问,方才知晓,原来邢家向许家借钱的时候,所签文书上写得清楚:一年内还,月息一百五十;如果一年到期还不上,那么月息改为按前一年本息总计的百分之百。也就是:如果本息总计五千,从第十三个月起,每月的月息变成五百。
邢妻说道:“本来这钱今年二月就能还上的,兄公因听人言语,欲以钱生钱,所以没还,而是与人约为行商、贩卖货物。早两个月赚了点钱,上个月收了一批麦、黍,卖时才发现尽为陈粮,且斤两不足,底下竟有以石充重的!只这一下,只这一下,就……。”她泫然欲涕。
周澈听明白了,这事儿全怪邢刚的兄长,有钱还的时候不肯还,拿去与人合伙做买卖,上个月买了一批伪劣假货,一下把钱赔完了。
前汉及本朝虽然本着重农轻商的方针,“禁民二业”,禁止一个人从事两种行业,农人就是农人、商人就是商人,但人性逐利,根本就禁止不了。不但地主争相经商,普通的小农也会合伙做买卖,就像是陈盼他们立“僤”一样,合伙人在一块儿立个契约,约定各出多少本钱,并约定权力和义务。像这类小农组成的商业团体有大有小,少则各出本钱数百,多则各出本钱数千。
周澈问道:“出了本钱多少?”
“五千。”
“虽尽为陈粮,又缺斤短两,但总不致亏损完,估计能收回多少?”
“兄公算过,不足一千。”
“……。”
周澈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邢刚的兄长也真是个人才,五千的本钱,赔得剩下了不到一千。他说道:“问许家借钱的是你家么?”
“阿姑如今随兄公住,这钱是兄公借的。”
“那为何欠钱还不上,要拿你抵债?”
周澈问完,没等邢妻回答,他就知道自己问了傻问题。多明显,定是许家人相中了她的美貌。果然,邢妻脸上飞红,小声答道:“许家听说兄公折了本钱后,本是去他家要债的,当时妾刚好去给阿姑问安,两下撞上。不知、不知为何,那许家就改来妾家追债了。”
她先时眼中含泪,这会儿面上飞羞,端得楚楚可怜。周澈瞧她的模样,心道:“长成这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