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5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守答道:“截止目前,共回来了五骑。”
“都是哪五骑?”
“最早回来的两骑是去北边打探敌情的,北边并无大股贼兵,只有少量趁机闹事的乡里无赖。……,接着回来的是去南边的。去南边了三骑,只回来了一骑,他们在汝水南岸遇到了贼兵的大队人马,折了两骑。据这回来的一骑禀报,郏县、襄城两县确定已经失陷。”
“这三骑回来之后,我即马上派人去请诸君前来议事了。就在你们到来之前,又回来了一骑,是从东边回来的,长社、颍阴无恙。噢,对了,元常,公达,你两人可以放心了。”
钟繇家在长社,荀攸家在颍阴。长社、颍阴无恙,就说明他两人的宗族无恙。
荀攸松了口气,钟繇亦是面上一松。
早在波才起事前,周澈因知日后将会有一个“长社之战”,就曾因此劝过钟繇,劝他把族人转移到阳翟。钟繇倒是同意了,奈何他家中的长辈不同意。
他长辈认为:别说波才尚未作乱,即使波才作乱了,作为地方上的名门冠族,他们钟家也不应该畏敌而逃,不但不能逃,反而应该带头出来,聚集忠义之士,卫护乡里周全。
对钟家长辈的这份风骨,周澈还是相当佩服的。
有道是“尽人事,听天命”。该说的话他已说了,钟家的长辈既不同意,他也没有办法。
周澈听完太守的话,就起身对着众人说道:“某总共往东边派去了三骑,而今只回来了一骑,而另外两骑的消息………东边还算太平,他们在路上碰到的贼兵不多,那两骑因而继续往东去,去陈留、陈国、汝南方向,打探这三个郡国的消息了。”
周澈派出去这十二骑,除了负有打探本郡敌情之任务外,还有“视情况打探邻郡敌情”的任务。往南去的三骑才刚离开阳翟不到五十里,就在汝南南岸遇到了“贼兵”的大部队,自然无法再继续向南,去打探南边的南阳郡情况,而往东去的这三骑运气不错,既然没有碰上“贼兵”的主力,自然需要继续向东,去打探陈留、陈国、汝南三地的情况。
钟繇道:“阳翟解围之日,贼兵四处溃散,如今只有去南边的探马遇上了贼兵的大队,去东边、北边的皆报:没有明显敌踪。如此说来,波才应该是正在南边聚拢贼兵了。”
颍川郡十七县的方位,郡内山川林木的形势尽在他的脑中,不需要地图,他就可以分析敌情。
他问道:“北边两骑、南边一骑、东边一骑,这是总共四骑。周度辽方才说总共回来了五骑。敢问将军,剩下的一骑可是从西边回来的么?”
“没错。去西边的总共四骑,两骑去洛阳,一骑去轮氏,一骑去阳城。去洛阳的路远,就算路上太平无事,今天肯定也回不来。去轮氏的亦未归来。回来的是去阳城的。”
“阳城情形如何?”
“唉,也已失陷了。”
钟繇面带忧色,说道:“阳城失陷,轮氏怕也不保了。”
轮氏在阳城西边,两地相距仅有五六十里。
贼曹橼杜佐说道:“周度辽刚才说,去南边的三骑折了两骑,只回来了一骑,那么以此类推,去轮氏的探骑至今未归,说不定也是折在路上了。”
他的这个推断很有道理。从阳翟出发,到阳城和到轮氏的距离相差并不甚远,此时去阳城的已归,去轮氏的却未归,那么确实很有可能去轮氏的已经死在路上了。
“探骑带回来的情报大致就是如此,诸君,有何见解?”
这时主簿陈鹤取出地图,铺在地上,首先发言。
他指着地图说道:“根据探马回报,郡北、郡东皆无大股贼兵,而往郡南、郡西去的探骑则分别都碰上了贼兵的大队人马,并且,郡南的郏县、襄城,郡西的阳城等县也皆已失陷。很明显,波才这个贼子现今肯定就在汝、颍之间,贼兵的主力也就在这里。”
汝、颍之间,即汝水与颍水之间。阳翟北临颍水,向南不到五十里是汝水。
计吏郭图颔首,说道:“阳翟北临颍水。波才兵败之日,数万贼兵仓皇夜溃,他们没有足够的渡船,过不了颍水,也只能向南逃窜。且则,南边的襄城、郏县,在波才围城的时候就已陷入贼手,兵败之后,贼兵们下意识地往这个方向逃遁、在其附近重新集结并不奇怪。”
陈鹤、郭图的分析和周澈的分析相同,钟繇等人亦表示赞同。
钟繇说道:“波才正在汝、颍之间收拢溃兵应是确定无疑的。明府,目前之要紧,依下吏看来,不是判断贼兵之主力何在,而是需要赶快做出决定,咱们下一步该作何打算!”
五官椽韩撼不懂军事,之前军议的时候很少发言,这会儿激动地说道:“贼兵虽败,主力尚存,万不可给彼辈喘息之机!依吾之见,当迅速点齐军马,出城南下,趁贼溃兵尚未被波才完全收拢之机,奋勇击之。要不然,等波才把溃兵聚拢完后,彼众我寡,局面又要不可收拾了。”
韩撼家在舞阳,舞阳在襄城南。
如今襄城已经失陷,舞阳有没有失陷虽尚未可知,但一则“贼兵”主力现皆在襄城周边,二则从襄城到舞阳也不过几十里地的路程。他心忧家中,不免激动。
周澈瞧了他一眼,心说:“‘当迅速点齐军马,出城南下,趁贼溃兵尚未被波才完全收拢之机,奋勇击之’。此言听起来似有道理,然不过书生之见罢了。城中的郡卒只剩千余,自己带来的并州新军还没形成战斗力,以此区区人马守城或可,主动出城南击野战,真取死之道也。”
他有心出言反驳,念及韩撼本郡名士,又是五官椽,名高位尊,不好直言驳斥,又且军议才刚开始不久,许多人还未发言,因此转念一想,心道:“我且坐观。钟元常、郭公则皆智谋之士,想来定能看到‘出城南击,与贼野战’的危险,等他们都发过言后,我再说不迟。”
(本章完)
第583章 汝南局势渐稳定 颍川势态陷胶着()
出了太守府,黄盖笑对桓玄说道:“桓君,今铁官刑徒已然成营。编伍的时候,我细细看了,老郭带来的这些人虽因常年在铁矿中劳作,显得骨瘦,然瘦而不羸,只要稍加调教,必为虎狼之军。如今又得了兵器。从今以后,这平舆城必固若金汤了啊。”
铁官刑徒、附奴常年从事重体力劳作,尽管大多都很瘦,但并不虚弱,只要给些时间,补充些营养,力气上必胜过常人。又且,铁官刑徒从事的劳作大多需要配合,一个人是做不好的,在铁矿里实行的又是军事化管理,较之常人也更有纪律性、组织性。
桓玄对这近千铁官刑徒也是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有此千人,确可足保平舆不失了。”
文瀚插话说道:“兵库中现尚有军械数千件。桓君,何不将之全部取出?”
“全部取出?”
“对啊。黄君带来的那些人,除了老郭的铁官刑徒、附奴,还有千余的百姓、豪杰啊!何不干脆将他们也一并编入周氏部曲?”
桓玄心道:“我何尝不想!”只是这千余的百姓、豪杰不比铁官徒刑、附奴。
铁官刑徒、附奴或为刑徒,或为奴隶,将之临时组军,把他们编入自己的麾下,反对的人不多。百姓、豪杰都是编户齐民,正儿八经的汉家良民,桓玄一个百石兵曹椽,哪有资格把他们编入自己的手下?就算他们中有主动投军的,也得太守出面任用才行。
黄盖亦知其中关节,笑道:“府君不是已有令下,凡‘有意杀贼报国者,可去袁功曹、王主簿处报名’么?只这新编而成的‘铁营’已够桓君忙活的了,哪里还有空去理会他们?”
“这倒是。”
旋即桓玄对着韦强等人下令。
韦强、庆锋、许阳、文瀚等人被桓玄委任为“曲长”,虽不是出自朝廷的任命,但各自也有了四百人的手下。汉家最重军功,可以想象,只要黄巾还没有覆灭,有了这四百人在手里,他们早晚能立下更大的军功,早晚能博得一个正式的官职。
韦强答道:“桓君,你放心去休息罢!分发兵械的章程你已经定下了,吾等必能按照你的章程,把它办好。”
所谓“章程”,其实也很简单………两汉的部队主要分为四个兵种,步、骑、车、水。
具体到汝南郡来说,因为汝南既不临海,又不在边疆,且郡中亦无归属朝廷直接管辖的“将屯兵”,只有一些负责地方治安的郡卒,因此既无水军,也无成建制的骑兵。
至於车兵,早在前汉武帝后就已被迅速发展起来的骑兵所代替,时至如今,虽然建制还在,平时大多用於礼仪,充当仪仗队,在战时,也通常只是被用於运输辎重或结营防御。汝南亦无车兵编制,虽有些轻车,数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汝南现有的兵种大多是步卒。
两汉的步卒分为三种:不着铠甲的轻步兵、披甲执锐的“甲士”和使用强弓劲弩的弓弩兵。
其中,弓弩兵虽属於步卒范畴,但平时基本上单独编制和管理,平时单独训练,战时配合其它步卒或单独执行作战任务。
桓玄“分发兵械的章程”即是按此制定的。说白了,他这个章程依据的还是汉军的惯例。
他从兵库领来的军械有刀、有矛、有甲,也有强弩。
强弩乃是杀人利器,此前曾有人谏言禁民间买卖此物,虽没有获得执行,但由此也可见朝廷对其之重视,郡中储存的也不多,他只领出来了两百件。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弓弩的作用,他决定依照汉军之惯例,从“铁营”这一千二百人中选出两百个力大能开强弩的人,单独编成一个曲。
这两百个人已经选好了。百人一屯,两个屯的长官也已经定下,一个是高佳波,一个是铁哲。
高佳波擅使强弩,其兄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