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大周天下-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劾。其实袁家本意是想获取周澈他们部里的侍郎之职,但是周澈没有个这个资历,想要安排别人上位,所以要把周澈“打压”下去。这会“打压”周澈,是为了磨练他。
至于二千石曹么…那位老狐狸沈腾突然“生病了”,所以并未上朝,因此他部无人在朝堂听参,自然也就无人应答。
天子刘宏听罢两部的奏本,并没有当堂予以决断,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朕知道了!”
因为二千石曹没人在场,不能当场反驳,两人只好暂且退下。
朝会一散,三法司正式开战的消息立即在朝野中传播开来。对此,百官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三法司执掌的不仅是天下百姓之法,他们同样要受到其的制约,一个彼此制衡、互相敌对的三法司远比一个抱成团的三法司更受他们欢迎。
周澈也于此时正式进入了百官的视线,不过因为他妄图以一己之力挑战廷尉府和御史台,而且他本部内部也没有甚么人支持他,所以百官并不看好他的结局。
尽管他是袁家女婿,出身周氏名族,可这是朝堂,就连袁逢、袁隗到了朝堂上,也不可能为所欲为,进了这个圈子,就得遵守这个圈子的规则,谁也不例外。
韩馥回到御史台,见侍御史唐众在他的官房门口,韩馥看了他一眼:“唐君且进去说。”
“韩中丞。吾听闻朝会上。。。。。。。。”
“吾知汝交好于袁本初,此事是袁公的意思。汝当慎言。”韩馥向上拱了拱手道。袁公就是司空袁逢。
“诺。那在下告退。”唐众执礼退下。
唐众从韩馥处离开后,点过卯后,寻了个外出公干的由头,去找袁绍。
“韩文节弹劾之事,君知道否?”
“吾亦刚知。”袁绍皱了皱眉头。
“那袁公的意思?!”
“韩文节弹劾廷尉府,理由是什么?理由是量刑太重,常家子应该罪减一等,挟此声势,籍此民意,只消此案能按照御史台的主张办了,三法司中,阿父执掌的御史台就能压他们一头,接着袁家出面,把你安排去台阁做那个二千石曹的侍郎,可是皓粼怎么判的?”
“皓粼判的是无罪开释!”
袁绍摇了摇头道:“皓粼虽是袁家女婿,但是他资历不够,不可能捧他上那个位置。台阁如果顺从廷尉府的意见,御史台就可以连他们一块告!如果台阁顺从御史台的意见,那御史台就稳压廷尉府一头,还可以把二千石曹拉过来为我所用。皓粼貌似是与御史台站在一边的,但是。。。”
唐众听到这里,终于也明白过来,接口道:“但是,他比御史台更胜一筹啊!我们要求对常威罪减一等,他却判了个无罪释放!如此一来,马上就主客易势了,现在不是台阁部曹顺从御史台的意见,而是御使台成了跟在他屁股后面摇旗呐喊的一个小卒!”
袁绍道:“不错!所以阿父担心的是,如此一来,这桩案子他要是办成了,声名鹊起的人就是台阁,三法司中高人一头的就是二千石曹,而御史台,岂不是为他做了嫁衣么?那么沈腾为代表的江东派就会做大。”
唐众恍然大悟:“所以袁公才来个‘大义灭亲’,把二千石曹和廷尉府都告了!”
事情已经很明白了,袁家势力为了渗入台阁,不惜把周澈当棋子,要扳倒陈锡和沈腾,从而遏制宦官势力和江东势力。
可唐众旋即皱皱眉道:“如今廷尉府主张严判,御史台主张轻判,台阁部曹干脆判了个无罪开释,这下子该怎么办?御史台的处境貌似有些尴尬呀!”
“韩文节紧随郭寿祥之后出面弹劾,本就是亡羊补牢之举。如今二千石曹按兵不动,廷尉府弹劾它,而韩文节则重申台阁部曹和廷尉府之过,接下来怎么办,就要看圣上之意了!”袁绍分析道。
郭寿祥是郭祯的字
唐众苦思道:“袁公没有后招了?”
袁绍道:“却也不然!想必君午休完毕,回到御史台,韩文节必会召唤于你。”
“那本初吾先告辞了,倒是很想知道韩文节的后招。”唐众告辞。
。。。。。。。。
果不其然,唐众一回御史台,韩馥立马召见:“广泛兄,你马上发动麾下监察御史们上表弹劾,就说周澈处理此案时,大肆收受贿赂!”
广泛是唐众的字。
唐众惊讶道:“他可是在偏袒常家,那可是一介平民,若说贿赂,拼得过王锌么?这个理由,陛下如何能信?”
韩馥抚着胡须,微笑道:“常家自然是没有什么钱的,可是这事却牵涉到吏部曹那位考功令史,而这位考功却是王甫门下的。王甫与吾党人又是死对头。袁家想对付王甫,会放过这个整垮王令史的机会?咱们御史既然有风闻奏事的特权,岂可不用呢,袁家都‘大义灭亲’了,咱们无妨再泼盆‘脏水’。”
唐众眼中闪过一抹狠意,击掌道:“对!把吏部曹扯进来,把王甫也扯进来,让这潭水再浑一些,水越浑,鱼就越好摸!”
且说那未央宫宣室,天子刘宏把御史弹劾周澈大肆收受贿赂的奏章递给近侍张让,笑问道:“让父以为如何?”
张让接过那摞竹简,简单地扫了一眼弹劾的题目,哼了一声道:“这些士族党人狗咬狗,京师文武百官都在看三法司的热闹。这一回可好,三法司居然打起了罗圈架…”
张让把奏章一合,递还给小宦官,淡淡地道:“竖子得志,不免猖狂!”
天子刘宏莞尔道:“周澈年纪轻,又是乡吏出身,自然比不得让父这么老成持重!呵呵,年轻人嘛,闯劲儿总是大一些。”
张让微微皱了皱眉,又道:“如今廷尉府弹劾台阁,御史台弹劾廷尉府和台阁,二千石曹呢,沈腾躲起来了,丢下左右令史一边自己掐架,一边跟外人掐架。如今御史们又上书弹劾周澈收受贿赂,隐隐然把吏部曹和王常侍都扯进来了,朝局如此混乱,陛下不担心么?”
刘宏站起身,把手搭在侍从宫女臂上,悠然道:“朕,从来都不怕乱,就怕它不乱!”
刘宏举步往外走,对躬身相送的张让道:“由尚书台吩咐下去,叫他们…三司会审吧!反正都是狗咬狗一嘴毛。朕好久没看热闹戏了,让父你说呢。。。。哈哈哈!”
(本章完)
第200章 核实供词()
周澈因为被弹劾,只能暂时呆在别院里,不能去部曹,此时曹操在与他一起饮酒:“本初叫我告诉你,御史台已弹劾你办案不公,阿附朋党,收受贿赂,邀买入心。”
“知道了,多谢孟德、本初关心,某自有打算。”周澈微笑作答,神态从容。
“本初也是难做人啊!袁公谋划的是大局啊。皓粼兄,莫要责怪啊。”曹操抚慰道。
“本初是吾舅兄,怎么可能怪他。只能说京师水太深。其实袁公指使御史台告我,也是为了保护我。”周澈饮了口酒道。
王锌和其背后的王甫向他施压,他早就想把这事儿透露出来了。奈何想要自检并不容易,那会被人当成圣人的。而圣人是拿来捧的,不是用来交的,那么做会让他成为孤家寡人,在官场上被人孤立起来,如今有御使台告状,他们就不敢赤果果地向自己施压了。
“那为何把廷尉府和御史台都弄成了对头?”
周澈道:“不管我顺着哪一面,都会被一方利用,同时得罪另一方,要想不被动,只有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才能跳出这个桎梏,反过来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毕竟我姓周,不姓袁。这人呐,最后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曹操没有接话,似乎在想些什么。
周澈闭目养了会神,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整理了一下衣衫,举步向外走去:“孟德,咱去蹴鞠?”。
“好啊。”
可是走到门口,一个衙差下马拜见道:“周司刑,台阁有召,速回本部。”
天子刘宏下旨由三法司组成三司联合审理王逸被杀一案,地点就设在部曹大堂。
关于这个三司会审,还要从尚书台建立说起,汉武帝时,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从而设内朝官,任用少府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秉其它职权者,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汉成帝时,随着朝廷的政务越来越繁琐,尚书的权力日益庞大,开始实行分曹治事,始置五曹尚书;各曹以尚书令为首,尚书台成为对君主负责执行一切政令的工具。
而廷尉是九卿之一,是外朝官,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刘秀加强了尚书台权利,把廷尉部分权力夺走,以便牵制三公为首的外朝官。这种名为“杂治”的会审制度体现了皇权对司法权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三司会审就是后来的“三堂会审”是指重大疑难案件,由三法司会同审理。它分三个级别:大三司、中三司、三司使。
御史大夫(司空)或中丞、部曹尚书或侍郎、廷尉卿或丞组成的三司是最高级别的三司,称为“大三司”;由部曹令史、廷尉监、御史台侍御史组成的三司会审称为“中三司”。由部曹主事、监察御使和廷尉史共同决断疑狱的,称为“三司使”。
此刻在台阁部曹所举行的三司会审就是第二等级别。
二千石曹共有五座刑讯庭,今天用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座,整个部曹的人早已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刑庭外面,眼看着一身簇新官袍的周澈稳稳走来,他笑着向送他升堂的部曹同仁们拱手示意。
这场官司,他还真不太担心。如果这桩官司完全是一桩依据法理去审判的案子,他现学现卖的律法知识还真未必斗得过那些在司法衙门里待了大半辈子的人,可是这里面还涉及了道德伦理,而且这道德伦理绝对可以影响法律的判决,那就不然了。
在司法条例的细节上斟酌推敲,他未必是这些在刑法上浸吟多年的老油条的对手,可是既然涉及到道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