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太子-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面的情形更加的让他吃惊,里面摆满了金银珠宝,闪闪发光,这个李重进不知道何时收藏了这么多的钱财。
这还不算,旁边还有许多的名人字画,美玩玉器之类的,看来也是不少值钱呀。
这李重进到底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哪里来的这么多的东西,赵旭也是大大的咋舌。
这时候赵旭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个小的箱子,它单独的被放在了一个角落里。
这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价值远远高于这些珠宝,当然也有可能是价值不如这些珠宝。
但是赵旭宁愿相信前者,能被他放到这里来的东西,能会是什么不好的东西吗说给自己说,自己都不相信的。
赵旭缓缓的打开这个箱子,里面只有一幅画,什么画能让老李放到这里来。
赵旭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是一幅普通的人物画,画上面一个人身穿铠甲,指着远处的一座山峰。
在画的旁边还题有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是一首写菊的诗,没有什么特别的,画工是是一般般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上面的时间落款是唐中和四年,这只能说明他是唐朝时候的画像,看着这画的制材也像是唐朝的。
但是不知道李重进为什么把这幅画工极差的一副画藏到这里,有什么用意呢、
赵旭猜不透,他的目光随即看向了人物的画像的上面,看到这里他的心情不能平静了。
只见上面写着大齐皇帝点江山图。
赵旭搞不懂这个大齐皇帝是谁,既然国号是大齐,那么为什么下面的时间落款是大唐的呢,这不是有点矛盾吗?
他的脑海里在不停的想着大齐在历史上能成称大齐的有几个,突然他的样睁的大大的,这个人莫不是唐朝时候的黄巢? 。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140章 通判()
黄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如果所唐王朝的衰败是始于安史之乱。( )
那么黄巢起义就是给大唐帝国披上了最后的晚装,虽然他最后战死,但是他的部下朱温后来却灭掉了唐帝国,历史也就进入到了五代十国的阶段。
赵旭在心里想到难道说的就是这个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以前说过赵旭的历史方面的知识还是可以的。
他记得这个黄巢曾经也是建立了一个叫做大齐的政权,他就是皇帝。
唐中和四年就是黄巢死的那一年,那么这么说这副画不一定就是黄巢让人家画的了。
想不通就不想了,说实在的赵旭还真的对这个黄巢十分的感兴趣,身为一个下层的人居然能撼动大唐的江山。
老黄原来是一个盐贩子,靠贩卖私盐为生,平日里和一帮子朋友喝个酒,赌个博,小日子过得倒也可以。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黄巢的一辈子也许就这样过去了,可是有一句话叫作时势造英雄。
唐朝此时已经是日暮西山了,李唐的皇室更加的无用,就知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黄巢的日子也是不好过,有时候碰到官府还不免要争斗一番,正是和官府你来我往之中,老黄练就了一身绝佳的功夫。
这一年在河南的境内发生了大旱灾,颗粒无收,但是朝廷却不顾这些,依然加倍的收取租税。
这时候黄巢的哥们王仙芝受不了带领着一帮子的人揭竿而起,反抗着唐朝的****。
一年的时间就横扫大半个唐王朝,诸省份都是很震惊,各地的官府就是紧急的派兵清剿。
这个时候黄巢也不甘寂寞在王仙芝攻陷了濮州、曹州之后老黄也带着自己的子侄加入了进来。
一时间义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很多的人都是不断加入进来,义军的声望不断的提高。
后世总是说农民起义具有局限性,这就话说的是不错,义军的声望不断的壮大。
原本王仙芝就是因为自己不顺耳起兵造反的,现在声望日渐变高,于是当唐朝有人来招降他的时候,他就动摇了。
高官厚禄的****让王仙芝****了,这时候身为义军二号人物的黄巢怒斥王仙芝,然后各自为战。
后来王仙芝还是战死了这时候的黄巢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了。
他领着他的部下南征北讨慢慢的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令唐王朝的统治者恐慌不已。
最后在公元八百八十一年的时候,黄巢攻陷了唐朝的京师长安。长安是唐朝的象征。
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继续指挥者各地的官军想黄巢的义军发起攻击。
黄巢在入城之日曾经做了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事情,那就是向城中的贫民散发财物。
大将军尚让向群众宣布:“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
也就是说我们黄王起兵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百姓,不会像李氏那样不爱护你们。
你们不要这么惊恐,没事的,你们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这一招果然很奏效。
很快的城中的百姓已经接受了义军,有的甚至还加入了义军,这时候黄巢也住进了皇宫。
公元八百八十一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三日,黄巢在唐皇宫的含元殿,称皇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成立国家当然要有官员治理了,原来义军里面的人当然要用了,不过,他们的的才能实在是有限。
根本就不可能担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这时候黄巢有个个决定就是要启用唐朝的原来的官员reads;。'。 超多好看小说'
不过他不是每一个官员的都能进入新的王朝根据百姓的述,对着这些人酌情的留用。
还别说这一招还真的管用很多真正为百姓干实事的人,都留在了大齐的中枢。
后来黄巢还是被赶出了长安,后来转战地方,终于在公元八百八十四年,被手下出卖,最终被杀。
赵旭在脑海里回忆了一下这黄巢的大概的一生,倒是不失为一个英雄,这幅画被李重进收在了这里,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自己还是留着吧,万一以后有什么能用着呢,再说这幅画也不带,也可以随身携带。
他不知道这还真的是引起了另一段故事,这是他现在不知道的,到那时候所有的事情就都清楚了。
赵旭又在这里面看了看,什么也没有,就走了出去,他一出去就让人把这些财物给抬出去。
现在扬州城的百姓经过这些兵痞的搜刮已经很贫困了,这些钱正好分发给他们。
反正他也不管李重进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钱财,他只记住一句话,那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所以这些东西归还给百姓是最实用的,不然放在这里有什么用呀是吧。
当主管的人员把这些东西分发给城中的百姓的时候,说是朝廷发给他们的。
当即百姓就齐刷刷的跪倒在地上,高呼着大宋万岁。百姓的要求就这怎么实在。
不论是谁当皇帝,只要给他们好处让他们有利益,他就拥护谁,这样赵旭感叹民心这东西还真是……
赵旭这扬州城的事情基本上是步入了让正轨了,他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他就准备回京了。
在此之前赵旭已经让人将此处的情形告诉赵匡胤了,此时赵匡胤也已经看到了这份详细的战报。
“哈哈,太子真的是不负朕望,这么快就将李重进给平定了,来呀所有的将领都有重赏reads;。”
朝廷上的众臣这时候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朝廷打了胜仗,这才多长时间。
看来太子真的是名不虚传,真不知道是太子太厉害了还是李重进太无能了。
但是还都是说恭喜陛下,恭喜太子。
赵匡胤的眼笑得都眯了起来,又平定了一个前朝旧臣的叛乱,这一下子大宋的江山就更加的稳固了。
“拟旨,太子所奏朕都准了,让太子尽快回宫。”
赵旭所奏的无非就是让那个陈思诲任扬州知府,翟守珣人通判(通判还没有真正的实施),让韩令坤接任李重进任淮南节度使。
这时候大臣范质走了出来:
“敢问陛下什么是通判呀,是个什么职务,老臣记得我们并没有这个官职呀?”
不仅是他很多的人也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样的官职,以前真的没有听说过。
赵匡胤看到大家都是很疑惑,自己却笑了起来:
“众卿是不是都不知道,赵普你也不知道吗?”
赵普老老实实的走了出来,表示自己不知道,这不是谦虚他真的不知道。
以前赵匡胤还真是和他商议着来,不过这次他真的是不知道,他看看赵光义。
赵光义也是摇了摇头,自己也不知道,赵普和赵光义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两人在赵匡胤当皇帝不就之后,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讨论着国家大事,很多的时候朝廷的大事他们都知道。
不过这次真的是两眼一抹黑,这个通判他们两个真的不知道这个皇帝今天是怎么回事。
“看来众爱卿是真的不知道了,这也不怪众卿,这是朕和太子商议良久的,正好这次在扬州开始实施。”
“朕现在就和你们解释一下这个通判是怎么一回事。”说着赵匡胤就慢慢的解释了起来。
经过一番极其费口舌的解释,大家这次总算是明白了,原来是皇帝想限制地方的权力了。
按照皇帝的解释这个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简称,它是知州的助手。
把这个职务置于各州、府,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明确的规定只要是这个辖区内的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通判都有能力过问。
这个过问并不是直接的过问,毕竟这些都是知州的分内之事,但是要知州在处理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