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宋锦绣-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变的更加的糟糕。
叶清臣对于赵信,也是非常好奇,作为财相,叶清臣是见过赵信的,当时在宫中的惊鸿一瞥,可是没有感觉到赵信有什么的不同,却没有想到,赵信在短短时间之中,涌出来了这么大的动静。
一个抽身而退,解决了的皇位的争夺问题,这个仁宗都感觉到头疼,并且九龙夺嫡,这个天才的创意,直接让朝堂上的力量,从内耗的相互争夺,引向了平稳的发展,有序的争夺。
更别说,水泥和棱堡,改变了战争形态,又创立了这个铁匠作坊。
之前的那些好处,作为文臣的叶清臣,没有太多的感觉,可是这个铁匠作坊,可是感触良多的,不但一下子解决困扰他多年的北宋经济问题。
可以节约千万贯的支出,虽然属于三司的资金可能只有数百万贯,却可以让北宋的经济向好,只要不再出现一些问题,北宋的就会逐步的好转,甚至一些不属于三司的支出,也属于财务的资金,这样从侧面变相的减少了一些支出。
这些都是赵信做出来,同时,他也听说了赵信的民品生意,可怕啊,千万贯的销售,民品的利润肯定是要高于政府订单。
更别说平均价格75文,其中肯定有一定的人工成本,可是更多的应该是利润,想到可能会创造出几百万贯的利润,他就有些心痒。
要知道,现在北宋的经济向好,可是支出在短期是增大了,这些都要三司来承担,要到未来,最少是明年,当一切都展现出来才会有减少,如果能够得到赵信的部分支持,那就太好了。
三个人之中,也就叶清臣是最迫切的,然后是韩琦,他有一些需要询问赵信的,之前赵信也说过,用钢铁骨架的棱堡更好,现在铁匠作坊已经有了较为廉价和大量的钢铁了,不知道可不可以用,到时欧阳修,纯粹是恰逢其会,他的态度最为轻松。
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见和西北布局()
说叶清臣是公元1000年生人,到现在,不过是44岁,比起韩琦来说,才大八岁,可是不过是36岁的韩琦,看起来还如同青年人一般英姿飒爽,如果不说年纪的话,二十五六岁都有可能,可是比他大八岁的叶清臣,已经是垂垂老矣了。
赵信一阵感慨,对于叶清臣,也就多了一份怜悯,如果记忆之中没错的话,他应该是4年后,庆历八年逝世的,虚岁才不过五十,之所以这么早,就是因为心力接瘁。
一个小小公司的财务问题,都要由专门的会计出纳共同出马,更别说,千疮百孔的北宋,叶清臣多方奔走,别说是十几万贯,就算是一两万贯,甚至是几千贯,也揪住不放的。
从一个榜眼出身的清贵官员,变成了一个分毫必究三司使,叶清臣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
庆历年,已经是北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仁宗后期,虽然时政方针,更加出色了,可是无子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别是黄河的改道,一场席卷整个中原,数千万人口的大灾难,银钱几乎是流水般的划过去,这让本就勉强支撑的北宋财政,雪上加霜。
赵信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可是苦心经营,如同一个补锅匠一样,拆东墙补西墙,勉强支撑的北宋的财政,轰然倒塌,对于一个人信念,心神,甚至是身体的打击,所以,这一年,不过48岁的叶清臣故去,北宋却少了一个出色的财相,逐步的坠入了深渊。
叶清臣,就是这么一个的形象,满头白发,面容枯木,看起来,说是60岁以上,也有人相信。
叹息一声,或许,今生,他会过的比较舒心一点,毕竟,财务状况,在铁料和定海军的出现之后,就将不是问题了。
简单的谈论了一下,最初,叶清臣只是为了认识赵信,总不能直接开门见山,就提到钱的问题,一个三司使,这样也有些太过没脸了。
到是韩琦,跟赵信的交道打的更多一点,也更加的熟悉,他开门见山的提出,是不是用钢铁替代。
韩琦一说话,赵信就知道,韩琦想要干什么了,钢铁替换竹子,这是不错的选择,铁匠作坊,在目前,或许炼制一些出色的钢铁,那有些问题,一般的钢,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建筑业使用的这种螺纹钢。
只不过,这样的投入也就打了,钢铁的比重比较大,一个棱堡,如果全部使用钢铁的话,起码也需要60吨左右。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现在钢的价格,比之以前,有巨大幅度的降低,可是基准的价格,依然在15文左右,也就是说的,1吨钢铁,30贯的。
相对于以前,这个数字,已经非常低了,60吨的需求,1800贯,看起来还能够接受,可是会让整个棱堡的造价,在原来的基础上面,提升1500贯左右。
也就是,原来可以建设3个棱堡,现在只能够建设两个。
相反,竹子就没有那么困难,陕西不产大竹子,可是江西和江苏都盛产,特别是江西,大片大片的竹山,从中间挑选积年的大毛竹,稍稍处理之后,可以用船运,输送到河南府,然后,就是不足千里路程。
就算是使用钢铁,同样也需要如此,甚至因为钢铁更重的缘故,耗费会更高的。
无论是造价,还是方便性,最终,赵信还是说服了韩琦,以毛竹为主。
同时,赵信也给了韩琦一个保证,那就是,所有的铁料,会根据他的需要,在铁匠铺一次性的成型,不必担心重新锻造的问题,这就节约了很大的功夫。
说实在的,陕西那边技术水平比较的薄弱,虽然在军方,也有随军的铁匠,也就是修补一下兵器的水平,甚至重新锻造的都很少,真的要是如同给枢密院那样,弄一大堆的铁料过来,那个问题可就大了。
他们没办法加工,甚至有可能产生浪费。
实际上,这段时间,看似在枢密院,在京城,韩琦也没有闲着,几乎把兵部的所有资料都看了一遍,无论是最近的,还是以前的,主要的就是山川地理的。
在没有可能大规模建造的前提下,保守估计,他的30万贯,会有12万贯用于修建棱堡,也就是说,他最多能够修建的,也就是在50…60座。
听起来,着不少,可是洒在整个陇西这边,特别是跟辽国和西夏接壤的漫长地盘上,真的不多。
棱堡跟山寨,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不可能直接把山寨改成棱堡。
山寨有山寨的好处,未来当棱堡承担起防御的重任,可是已经建好的山寨,总不能拆掉吧,用来作为边民生活和集散地,还是可以。
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想法,韩琦已经初步的做出了选择,接下来,就是看看赵信这边,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赵信听说韩琦的想法,真的有些受宠若惊了,韩琦是什么人,北宋仁宗后期,甚至是横跨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元老,位高权重。
能够从一个普通进士,走到宰抚的最高位,在军民两方面,都有非常不错的能力,他来问,真的是高看他。
赵信,或许因为后世的咨询,眼光,对于全局有不错的想法,可是行军打仗,从来都不是他长处,他也没有接触过,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在这个方面,耗费更多的精力。
可是韩琦这么诚心的询问,他也不能拒绝的,没办法之下,只能够装模作样的看看。
可惜陌生的地名,这些都不是大战所在地,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有些时候历史看待的,都是在青史留名的大人物,甚至说,仁宗朝,能够听得上名字,都是大人物。
反倒是那些看起来很重要,甚至是立下不小的功劳的,完全没有名字和记载。
军事上不懂,可是图还是可以看的,没有什么山河地理,只是看平稳分布就可以了。
大体上,这些棱堡,以三个一组,每一个棱堡之间的距离,不超过60里,这几乎是快马一个小时的距离,相互依存,互为犄角,在这三个棱堡的区域之中,是绝对安全的区域,不拔掉这三个钉子,身后的一切都安全了。
三角形,是最稳定,最具备进攻性,60个分成了20个组,几乎挡在了西夏的最前线,反倒是面对辽国的地方没有。
赵信愣了一下,指出了这个问题。
韩琦绝对是深思熟虑过的,辽国跟北宋的边境非常的绵长,从山东河北开始,一直都延伸到山西陕西,再到西夏这边,绵延数千里。
可是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人口稀少,或者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如果要设防的话,防备不过来。
不过对于北宋来说,是远,对于辽国来说,何尝不是,千里奔袭这玩意,对于流寇来说,这没什么,对于国家军队,特别还是北宋时期,那是噩梦,辽国要来,也是在河北方向,从这里,也是不划算。
赵信点出来,或许辽国不会来,西夏呢,西夏如果那么老实,不涉足辽国的领地,那就不会跟辽国开战了。
再说了,为将者,必须考虑所有的可能性,赵信提到的,确实是韩琦所没有想到,不过这么大的地盘,如果真的摆上一堆的棱堡,就有些浪费了。
赵信只是在战略眼光上面点一下,具体的做法,就由韩琦自己来,果然,很快的,韩琦就做出了取舍,从西北面,抽调了2组,虽然说,会造成西面的薄弱,可是18组顶在哪里,还有后方的城市城寨,少两组并不是问题。
在辽国这边,这两组也不是为了御敌于外,而是为了警戒,所以,不在意3个一组的方式,而是分别的布置,6个每一个之间,可能距离超过200里,却可以让最少1000里的范围,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穿过。
这个布置,如果放在城寨方面,那就是给西夏送菜,只要西夏选择这一条路,那么这些城寨,恐怕连一天都当不下来,所有的士兵,武器,给养,都会成为西夏的战利品。
可是放在棱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