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人都爱马文才-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程是顺流而下,很快就已经看见了戒备森严的码头。
大约是接到了消息,码头上只剩全副武装的甲士,为首的是身着便装匆匆赶来的祝母,正翘首观望着水面上的消息。
见李管事的船上挂上了自家夫君的旗子,祝夫人的脸上才终于露出了笑容,指挥着身后的武士们前去迎接。
直到这时候,马文才才发觉祝家的码头并不是只有一处可以上岸的,之前胡大逃跑下水之处原来是运货的通道,至于祝家人,自有专门上岸之处。
祝伯元领着受惊的祝英台率先上了岸,一上岸便把女儿推到了妻子的怀里,再回身和下船的马文才道谢。
“方才我已经从李管事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原来马公子对犬子有救命之恩,之前多有怠慢,还望勿怪。”
他的表情比之前温和的多。
“马公子也受了惊,今日好好休息一夜,明日庄中将设宴款待几位贵客。”
祝伯元瞪了眼妻子。
“几位客人都是高门公子,怎么能安置在英台的小院中?你派人将前院几处我待客的雅阁清理出来,让英台的救命恩人并几位好友住下。”
祝夫人本有自己的盘算,此时却不好在大众广庭下对祝伯元说,她在外从不忤逆丈夫的话,顺从地应下了。
祝英台见祝伯元一回家就把她和马文才分开了,有些焦急地看向马文才,后者对着她微微摇了头,示意她不必担忧,祝英台这才安心地窝在祝夫人的怀里,用逃避的态度面对一切。
马文才经此一事,可谓是身心俱疲,等回到前院的雅阁后往榻上一倒,根本就爬不起来。
他原以为自己会很快睡着,可只要一闭眼,那胡大含恨带惧的一双眼睛就总是浮现在眼前,让他根本无心安眠。
就连他都是如此,今夜祝英台会如何辗转反侧,可想而知。
到了第二日,祝伯元果然设宴款待马文才与魏坤等人,但并没有用马文才救了祝英台的名义。
想来是祝英台的身份见不得光,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至于祝英台被劫持的事情,更是最好不要让人知晓。
孔笙几人只听说了昨日庄中有人生乱,马文才又不是多口舌之人,于是几人都只以为是祝英台的父亲回来了,替自己的爱子招待同窗而已。
在会稽学馆读书的,不是家中并不能继承家业的嫡次子,便是如马文才一般家中无人上进便可能会被除士的次等士族,即便马文才“精挑细选”了几位出身较为显赫的同窗来做见证,也都算不得什么高门俊才。
几人原本只是访友加出门散心,没想到会得到上虞豪强祝庄主的厚待,一个个受宠若惊,无不慎重以待,生怕堕了自家的名头。
只是祝伯元似乎对这个宴会并不上心,入了席后屡屡分神,连客气话也没有多说几句,皆是祝夫人在圆场。
陪坐一旁的祝英台则两眼通红,眼下生黑,气色比几日前“重病”时更差,看的顾烜几人根本不敢放开情绪,生怕祝庄主怪罪他们打扰了生病的祝英台休息。
“我家英台身体不适,竟劳动几位公子来我祝家庄探望。只是之前外子不在,我一妇人家不好单独出面招待几位,实在是失礼了。”
祝夫人示意几位侍女斟酒,向席上几人举杯。
“感谢几位在馆中对英台的照顾。”
“惭愧惭愧。”
性格老成的孔笙举杯道:“我等在学馆里对英台的照顾,及不上和英台同窗同舍的马文才。何况论才学,论人品,我等皆在英台兄之下,实在不敢说对英台有什么帮助,倒是他对我们启发更大些。”
“哦?竟有此事?”
祝英楼怕母亲重惩祝英台,于是并没有将祝英台在学馆中一些出格之事说明白,此时祝母听说祝英台在学馆中才学皆优,甚至让孔笙几人折服,忍不住有些好奇地看了祝英台一眼。
这一眼看的祝英台如坐针毡,恨不得让孔笙不要在说了。
“正是如此。”
岂料孔笙有意向祝家庄卖好,又接着夸道:“甲乙丙三科,英台兄皆名列前茅,除了射策优异,更精通书、算,实乃甲生中少见的人才……”
“书、算?”
祝伯元听到孔笙所言,似乎回过了神,表情莫名地望向英台,“你算学很好吗?学那个作甚?”
祝英台身子一颤,正欲解释,却见一知客童子匆匆而入,跪在了祝伯元身边,耳语了一番。
马文才见那知客童子是从前门方向而来,心中一喜。
“究竟是什么事,竟让祝家下人打断了主人的宴席?”
魏坤好奇的凑过身,在马文才席边窃窃私语。
“不知道,但看样子,好像是什么麻烦事。”
马文才看着蹙起眉头的祝伯元,语气淡淡:“恐怕是祝家的家事,我们不要窥探太多。”
“这个我自然知道,只不过是好奇罢了。”
魏坤见马文才不愿多谈,有些无趣地坐正了身子。
祝家夫妻二人看了看席上众人,大约是碍于他们在场,有些进退为难,但知客童子通报完并没有走,而是跪坐在主人身边,显然想要立刻等个回话。
“你这孽子!”
祝伯元突然起身。
这一声吼得祝英台身子一抖,表情愕然。
“伯元,不要吓到客人。”
祝夫人不赞同的制止了丈夫的举动,但语气也有些急促地开口问女儿。
“你怎么会认得傅大中正的?”
“什么傅大中正?”
祝英台越发迷茫了。
“姓傅的,我只认识同窗傅歧一人。”
不仅是祝家夫妻,席上魏坤、孔笙等人听到“傅大中正”俱是一惊,一向自视甚高的顾烜更是“啊”了一声,失态地站了起来。
“可是本州大中正傅昭傅使君?”
祝夫人点了点头。
“英台,傅使君派了中正官来,要你立刻写一幅字给他带回去,他要为你评定书品。”
第177章 书圣棋圣()
祝英台并不知道傅昭是谁; 可对于所有的士族子弟和有着野心抱负之人来说; 中正官便是能让人最快上达天听的“贵人”。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便是“中正定品”,每州、每郡皆有中正官,州中正称之为“大中正”; 郡中正称之为“小中正”,担负着为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发现德才兼备者的任务; 除此之外; 便是为人才评定人品、乡品等。
在没有科举的年代,中正官擢选当地有才有德之士; 并为中央输送人才,曾是朝廷擢选人才的最好途径。只是后来世家渐渐把持上升途径,唯有上品出身的士族方能担任朝中“清官”; 中正品定倒成了阻止人才上升的渠道。
有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人品、才德皆为上品; 然而只因出身并不入上品; 朝中吏部司的官员就将其官品就定的很低; 起点一低,便很难靠自己的努力再升入上品。
是以从前朝以来; 所谓的“俊才”们对中正官都是又爱又恨; 爱的大多是出身高门的士族,一旦被定了高品,则扬名四方,出仕也有很高的起点;
而恨的则是出身较差的寒门子弟或破落士族,即便人品被定的很高; 可一到推举出仕时,别人提起出身,还要可惜一句“某某某德才兼备,只可惜出身乡品太低……”
马文才的名字便是当年的中正官随口起的,这么直白的名字明显不是如今的起名风格,可马家却无人敢改,只是以小名“念儿”称呼,可见中正官在士族之中的地位。
担任大中正的,都是在一州之中负有声望、品行优异,且善于品鉴人物的高门子弟,这人还必须是在职的朝官,才能兼任一州中正的职务。
大中正三年一次重新评定品级,是州中最受人关注的事情。
因为要选拔具有特长的人才,这些大中正多为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官吏,还得是皇帝的心腹信任之人,所以这些大中正虽是士家出身,却不能和士族有太多牵扯。
譬如祝英台所在扬州的大中正傅昭,便是以不结党营私著称于世。在朝廷上,他从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交私利;在私事上,疏远本族子弟,不为本族子弟谋职,隐居闹市之中,常以读书记述为乐事。
最重要的是,他其实是傅歧的族叔,同郡望却不同支。从傅昭担任大中正之后,傅家人为了避嫌,也为了不给他惹麻烦,从不让家中子弟去叨扰他,连同支都避嫌,傅歧更不会随意提起这门亲戚,傅昭越发像是傅家的边缘人物。
马文才敢说自己能让祝英台上学,便是早就知道傅昭今年会巡视五馆,早早就已经留有后手。
他知道傅昭虽明面上“避嫌”,但人都有私心。
傅昭好学,与吴兴、吴郡、会稽三地的博士陆琏贺革等人都熟识,又爱护自家子弟。五馆学生受梁武帝重视,傅昭便多次派出“访问官”出巡会稽、吴兴、吴郡三弟的学馆,选拔优异的人才提供给本州州官任用,又因傅歧在会稽学馆,傅昭对会稽学馆尤为重视。
提前从学馆里擢选人才,其实也是让士族学生的“天子门生”之位进入了选择阶段,第二梯队的人竞争“天子门生”无望,便可从容的由中正评定中出仕。
马文才自信自己是学馆中最优异的那一群,正因为如此,傅昭反倒不会急着为他定品,一旦他入了“天子门生”,自有皇帝为他定品,否则若他定的品级不高,却得了皇帝青睐,岂不是说皇帝眼光不好?
祝英台原本也是如此。
她在学馆中成绩优异,又深得士、庶两派学生喜爱,除此之外,无论是策论还是书算,甚至是乙科的骑射,她都留下了敏而好学的名声,也属于最有希望争取“天子门生”的第一梯队之列,傅昭本也不该为她提早定品。
但为了“公正”,便不能做的太明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