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大片的屋舍,多数都是富贵人家的居住之处。

    “古来之人,争霸厮杀,疆域可以扩张到很远,但最多也就是几百年天下,除了那诸侯分封的周朝,就是前世的汉朝,将东西汉加起来,也就是四百年的时间,即便算今世,把新汉也接上去,就现在朝廷的这个德性,显然也是到了走下坡路的时候了,整个汉朝也就是五百年的岁月,甚至这单算新汉,都可能只有二百年不到的命运,就这还要派出周边部族的影响。”

    实际上,那个华夏断绝的事,一直困扰着陈止,他也在思索着传承绝学的意义,最近隐隐有了一点心得收获。

    “莫说是这新汉,就是后世的几个朝代,也不过三百年的治乱循环,开国之处,因为战乱的原因,人口减少,无主土地众多,可以分配于众人,于是经过繁衍,就会迎来盛世,但经过发展,土地兼并严重,最终就要走向毁灭,不管开国的时候创立的多么完善,也无法避免,毕竟一个人撑了死,也就活个百年,如何能控制得了后面的事?”

    “若是以兵事起家,一同八荒六合,建立地上王朝,也不过就是三百年天下,更不要说当下因为技术的传播,冶铁的革新,周围的游牧部族接连崛起,恐怕也是华夏断绝的一大隐患,与之相对的,则是另外一种传承,那边是文化与思想的传承!”

    “后世的国家,多数都是民族国家,但也有文明国家存在,这就是思想、文化、习俗的巨大威力,如将刀兵铁血看做是肉体和表面上的征服,建立的王朝,便是这种征服的直接体现;”

    “那么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习俗,便代表着精神与内里的变迁,只要深深根植,那么不分种族血脉,都可以传承下去,千百年后亦可视当年风姿,比三百年的治乱循环要悠久和漫长,但也不能忽略掉行政手段的影响,但总的来说,比王朝三百年要恒久,这应该也是继绝学的本质所在,但两者却非对立,应该相辅相成。”

    “这有些类似修行,不过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修行,征战、攻伐就是外功打熬,是外炼骨血,以血肉为舟,跨越历史长河,但若无内省,终究腐朽;而学问、道统便是内修,塑造民族、文明的精魂,凝练精华,流传后世,但若完全没有外力护持,也难免迷失、沉沦,这以国朝为基的修行,我是否可以掌握?”

    这么想着,他对于当下这印刷术的传播,自然是十分看重,因为要知识无疑是传播和塑造他人思想的重要因素。

    “先不想太远,当下这种情况,这印刷术先自己搞起来,也不急着传播到洛阳以及更南边,现在我掌控的土地上进行实验,等时机成熟了,再进一步推广,正好可以通过代郡世家,观察一下士族对于印刷术传播后,知识从上往下面转移,是个什么态度。”

    原本的知识是世家垄断,就算有寒门子弟崛起,但其源头还是世家,所以并没有激起多大的风波,毕竟寒门子弟严格来说,也是被归纳到士族范畴的。

    但书本和印刷术可就不同了,能大幅度减少平民阶层获得知识的成本,并且大规模的传播,等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激发相关的诉求,这就和士族的根本利益发生了冲突,那些士族中的有识之士,肯定在一开始,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现在,经过几场大战,恩威并施,震慑之后再加以拉拢,这代郡的世家算是被我彻底驯服了,但直接在他们麾下的人群中实验,还是有风险,而且没有群众基础和同盟,连我这边的心腹中,恐怕陈梓都会隐隐反对,也就是苏辽和周傲有可能成为盟友,所以这最早的一批目标,应该……”

    想着想着,他再次忙碌起来。

    这一忙,一直持续到深夜,却依旧没有结束,等他放下笔的时候,门外正好有敲门声传来。

    “进来吧。”

    很快,陈举推门而入,手上还拿着几封信,他一边走,一边说道:“太守,前线刚刚传来了消息。”

    陈止点点头,接过信大致看了几眼。

    这信其实来自两个地方,一处就是代北的屯兵之处,而另外一处则来自拓跋部。

    代北只有一封信,上面诉说着大概的情况。

    “很好,不光抓住了汪荃,还击溃了段文鸯余下的一半人马,驱散了接近一万五千人,俘虏三千,还有诸多部族愿意归附……”

    想着想着,他微微闭眼,等重新睁开,便对陈举说道:“去把苏辽、陈梓叫来。”

    “诺!”

    陈举点头称是,但却没有立刻动作,而是犹豫了一下,才对陈止说道:“这个时间了,您也该休息了。”

    陈止一愣,然后点头道:“嗯,等处理完此事,便去休息。”

    陈举遂不多言,转身离去。

    而陈止则拿起了剩下的三封信,这三封信都是来自拓跋部的,乃是分别出自拓跋单于、拓跋郁律,以及束交与张亢。

    打开信,稍微了看过,陈止便笑了起来。

    “这几千人来的正是时候,岂不就是理想的选择?不过以鲜卑人的性子,必然不会送来太多孩童,那不妨借着这个机会,给他施施压。”

    这么想着,陈止研墨提笔,当场写起了回信。181

第六百五十一章 筑城立于北,举贤出两门() 
当陈梓与苏辽赶来的时候,就看到陈止伏案而写,奋笔疾书。

    二人也不打扰,就在旁边等着。

    陈止则很快放下笔,看着两人,笑道:“你们来了,先看看这几封信。”

    说话间,他将除了拓跋郁律之外的其他几封信,都递了出去。

    那拓跋郁律给陈止的书信,算是私人书信,说的也不是什么公务正事,而是探讨了一些经意文章。

    当然,陈止很清楚,这种书信看似私信,其实也是为了拉近关系,说不定都是那位鲜卑大单于特意吩咐下,拓跋郁律才写下来的,就是要用人情拉近彼此的关系,不过终究不好展露于外,况且里面也没有什么和代郡布局有关的内容。

    很快,陈梓和苏辽就把几封信看了一遍,随后各自长吐了一口气。

    “恭喜太守,代北既定,则代郡定矣!”陈梓笑着回答,同时感到肩头重压,顷刻间就减轻了一多半。

    这代郡一旦被彻底掌控,加上陈止准备的单梢砲和新兵,再算上几个部族的归顺,那就算是王浚要再来找麻烦,也要掂量掂量了。

    “现在看来,短时间内,太守是不用担心代郡的人口不够了,”苏辽这般说着,“这代县的俘虏里面,有三个部族愿意归顺,而那代北之外,又有四个部族愿意归降,这就是七个愿意归附的部族,满打满算差不多也得近两万人啊,有了这一批人手,操练起来,就是精锐骑兵!”

    陈梓却摇头说道:“这些毕竟不是中土之人,即便归顺,也不可太过信任,况且他们之所以归降,实乃形势所迫,或许等局势一变,就要纷纷离去。”

    “此事我亦知道,”苏辽却没有分辨,而是顺着那话,继续道:“不过,这并不是说部族不可用,那草原上的崛起之主,哪个麾下不是有诸多部族,只要其势在,则众皆不敢违逆。”

    “那这些人要安排在哪里?”陈梓针锋相对的问道:“代郡人口少,而地盘相对不小,那北边有诸多内迁的胡人了,这些年下来也未能归化,甚至都不愿意编户齐民,留下来就是个祸患!再迁胡入内,岂非是火上浇油?”

    说着,他拱手对陈止道:“太守,之前就有大贤上奏朝廷,有《徙戎令》一说,这胡人若留在华夏境内,必有隐患,但朝廷过去因北方人口损伤太过,便迁边以实内,期望靠着这些化外之民能补充人口,但如今天灾一现,便就生乱,纵观幽州、冀州、幽州、并州等地,无不是接纳异族最多之地,可见非吾族类,其心必异!不可放纵!”

    果然,这个时代的人,很多已经看出问题症结了。

    听着陈梓的话,陈止忍不住感慨起来,但旋即又在心里摇摇了头。

    “可惜啊,如陈梓这般士人的担忧,是站在长远利益上来看的,但真正掌权的人,却要考虑短期利益,对于那些以土地为根本、以人口为权利根基的大地主而言,外来的人口是无分中原还是四边的,只要是人,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便利,乃至还能借口向朝廷要钱,一如后世泰西之地的难民之灾,皆知并非久策,但因一时之利,却难以停下,久而久之,积重难返了!”

    这么想着,他也说道:“你们二人说的都有道理,所以这部分归顺的部族,是不能留在代郡境内的。”

    陈梓、苏辽一听,都品出了一点意思。

    “太守的意思是?”

    陈止便道:“这些部族,既然皆有游牧之性,那不妨还在草原游弋,但这方面需要有个人去统领他们,关于人选我已经有腹稿了,但还需要再考察一下。”

    听到陈止的处置方案,两人都觉得较为稳妥,也知道现在只是说个大概,具体的细则要等真正落实的时候再设计。

    “另外,”陈止跟着话锋一转,“根据杨宋送来的这封信,那代北的屯兵之地,已经隐隐有了城池的雏形,所以我有个想法,要建造一座稍微特殊些的城池,若是顺利的话,还可以推广到整个代郡。”

    “不知太守想要如何筑城?”苏辽很干脆的问道,“这筑城按说也不简单,单是那城墙要坚固,就需要不少的功夫,才能将土夯实,一般是水磨工夫,耗费的人力和财力都不少。”

    这其实就是委婉的劝阻了。

    要知道,当今的城池,可不是那种石头垒起来的,大部分的势头,只能用在城门附近,其他地方,则为凝固、打熬、蒸煮到了极点的夯土,配合糯米浆粘合,乃成坚墙。

    但只是听这样的步骤,就知道困难程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