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悍爹-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看皇帝和军方大佬们据理力争,虽然知道二人冤得很,却也不可奈何。
二人死罪可免,活罪自然难逃,双双被流放蛮荒异地。
可惜堂堂一代名将李道宗,在流放岭南之地的途中病故,就此成为历史。
收到消息的李治,脸上没什么变化,可是心中却生出了强烈的愤怒。
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的愤怒,对长孙无忌这个舅舅所代表的关陇门阀的愤怒。
朕的江山,你想搞死谁就搞死谁,你想流放谁就流放谁,朕这皇帝名存实亡,还有啥奔头?
但他知道,要收拾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以及其背后的关陇门阀可不容易。
房遗爱谋反案,干掉两名亲王,两名公主,三名驸马,流放宗室名将李道宗,名将执失思力,宰相宇文节、谯国公柴哲威等等一干名将、明臣,朝野内外对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的行径,都是噤若寒蝉。
若非军方大佬们,在房遗爱谋反案上看不惯长孙无忌、褚遂良构陷军方名将,恐怕他这皇帝也也莫可奈何。
此刻,正是大唐朝堂最微妙的时刻,在这朝堂之上,恐怕要发生一场谁也看不见,却又身陷其间恶战了。
长孙无忌回道:“臣最近得闻郑王、卢国公在封邑上大修水利设施,造福封邑庄户,实乃是义举,圣上当褒奖其功,以示皇恩浩荡,诰满朝勋贵效仿之,让大唐百姓,同感圣上恩典。”
李治微微一震,今日他这舅舅失心疯了么?
满殿朝臣更是窃窃私语,连在列的老程都有点摸不准长孙无忌的目的了。
站在末端的郑王府嫡长子李敲蛔磐纺浴�
李元懿告老之前,就特别提醒过他,这朝堂之上,步步杀机,凡事多看、多学,不惹事、不靠边。
一直以来,郑王府都与长孙无忌平平过,也无甚恩怨,长孙无忌犯不着会为他们说话。
最重要的是下河县男,先开了封邑修缮水利的口子,当时李明月就料到,势必会让大唐的勋贵们怨愤。
为了拉下河县男一把,郑王府才牵涉其中,而后跟上来的是卢国公府。
一个王府,一个国公府都在封邑上修缮水利,定然遭受其他勋贵争锋相对才对。
可是今天,权贵们却没动静,长孙无忌却率先跳出来,主动为郑王府、卢国公府请功,这是作何道理?
第171章 章171 才不要跟你们玩耍()
不论长孙无忌作何打算,目的是什么,既然没和他对着干,李治都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但他这个舅舅,绝对不会如此简单的就突然卖乖示好。
长孙无忌做什么事,都会谋定而后动。
上次他这个舅舅,就在敕封高悦永安公主的事情上顺了他的意,可是三天之后却突然发难,让江夏王李道宗、驸马都尉执失思力都被流放到了蛮荒之地,还让李道宗这样的名将客死异乡。
这事情还历历在目,李治恨得牙痒痒也没办法。
唐朝的三省六部,本意是避免一家独大,将权利用一分而三,所谓的“三权分立”,互相监督,最后一切的政令再由皇帝定夺。
这也间接的让权利过于分散,不利于集权,连皇帝的意志,在某些时候都会受到干扰。
贞观年间,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
李治现在面对的情况,比他老爹做皇帝的时候更为复杂。
毕竟三部六省都是他老爹的臣子,而现在三部六省的臣子,还是他老爹的臣子,听长孙无忌、褚遂良的比听他的多。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老臣为代表的关陇门阀,几乎控制了三部六省,许多事,二人不点头,李治这个皇帝也抓瞎。
如此,就问李治恼不恼,恨不恨?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想要自己的皇权不受挑衅,这些老臣就是必须清除的障碍。
此刻,长孙无忌这个舅舅卖了个乖,他就有预感,接下来就要迎接这个舅舅弄来的更棘手的问题。
“丫丫。”
李明月站在崇文馆前,看到散学的高悦出来,便一脸喜色的唤了一声。
“小姐姐。”
高悦一脸雀跃的冲向前来接她的李明月。
李明月蹲下身,张开双臂,将冲过来的高悦一把揽在怀中。
小丫头习惯性的在李明月又温暖,又柔软的怀中蹭来蹭去,一脸酸爽的表情。
李明月笑眯眯的问着:“丫丫,今天崇文馆里的学士教了些什么?”
高悦一脸得意的道:“今日学士教的是太公家教,丫丫一学就会,又让学士夸奖聪慧了。”
“丫丫真棒,出宫后,小姐姐定告诉丫丫阿耶,让他也高心一番。”李明月满脸喜色,抱着高悦舍不得松手。
听到李明月提自己老爹,高悦的小脸顿时露出凄苦,而后带着哀求的声音,对她道:“小姐姐,你去求求皇帝伯伯好不好,让丫丫回下河村好不好,皇城里无聊死了,丫丫想阿耶,丫丫想翁翁,想祖母,想下河村了。”
李明月神色一暗,她不知道怎么去回答高悦的请求。
对于高悦的请求,她也无能为力。
其实一月前,在上河村修缮河堤的工地上见过高升之后,她得知李治不仅将高悦带入了宫中,还封了永安公主,她就将修缮河堤之事交给管家,自己只身入宫求见李治。
从李治的话里知道,李治颇为喜欢高悦,更从其中猜到高悦恐怕是李治捆绑高升的棋子,当时她就决定在宫中,陪伴在宫中举目无亲的高悦。
一个月来,一有机会她就多方试探,发现李治没有松口的意思,这让她心中更为狐疑李治为何要扣押高悦,按照她了解的李治,当不会如此不堪。
炼钢新法已经交付官府,李治对高升也甚为放心,可为什么还要扣下高悦,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这段时间以来,只要李治有闲空,就来看高悦,而且态度和蔼,也让她从中嗅到了什么。
当年李治还是晋王,堂兄弟姐妹唤做雉奴的时候,李治与她消失的姐姐李艳阳的关系要好,感情深厚到外人羡慕的程度。
难道因为高悦长得像李艳阳,因而李治才会强留高悦在宫中么?
李明月也确定不了心中的想法,她只能在其中蜗旋,她清楚,高家这一大一小都惦念着对方,能让高悦出宫,才是她此刻最应该做的。
所以,她准备持续在宫中白吃白喝,天天磨着李治,直到李治放人为止。
对于这一切,高升完全不知道的。
他知道的是,一时间,他心中记挂的两个女人同时消失了,心里空落落的,十分的没着落。
见李明月一脸的为难,聪慧的高悦知道,自己的请求似乎是很难达成了。
这种请求,自从李明月入宫来陪她开始,她就问过了无数次,明知道没结果,但她每次还会问上一问。
哪怕有一丝希望,高悦都想回到下河村,回到老爹身边。
就在这时,太子李忠领着自己的小跟班们,出了崇文馆的大门,见到李明月揽着高悦,眼中放出嫉妒的光芒。
自从那日王伏胜来宣纸之后,李忠就被圣旨吓了一跳。
他的老爹,当今高宗皇帝,居然敕封了一个下河村的野丫头为永安公主。
十多岁的孩子身在帝王之家,耳渲目染之下,或多或少都能理解一些帝王的心思。
加上王伏胜宣完旨,就将他拉到一边,只说了一句话就让他针芒在背。
“殿下,若想太子之位稳固,定要与永安公主关系和睦,就算讨好巴结也不为过,否则定有大祸。”
王伏胜身为李治的近侍宦官,说这番话已经是犯了帝王大忌了。
有些话,王伏胜不能说得太明白,但这句话,他已经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提醒李忠,若李忠还不上道,恐怕谁也救不了李忠了。
当夜,李忠将这番话告诉了王皇后。
李忠是宫人刘氏庶出,王皇后没有子嗣,王皇后的舅父柳姡Ъ豢墒В猛趸屎罅煅死钪遥谑抢钪冶涣⑽印�
王皇后对高悦入宫的事情也有所耳闻,作为皇帝近侍宦官王伏胜,自然对高宗的喜好厌恶都心中有数,所以王伏胜的话不可不信。
王皇后当即让李忠照做,第二日,李忠再到崇文馆蒙学,对高悦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又带了精美糕点讨好高悦,极尽巴结之能事。
崇文馆里蒙学的皇子、公主看到太子李忠都对高悦巴结讨好,纷纷不明所以和纳闷。
可是有了太子的对高悦的态度,这些皇子、公主顿时对高悦客客气气的,一改之前的傲慢和敌视。
但高悦依旧我行我素,对一群皇帝的儿子、儿女讨好,睬都不睬。
这些逼娃之前欺负丫丫,才不要跟你们握手言和,更不要跟你们一起玩耍呢。
此刻,李忠心中闪过千般念头,最后咬咬牙,带着一脸笑容上前,来到李明月和高悦的身边,十足一副君子做派,作揖道:“姑姑,皇侄有礼了。”
一个太子,居然自降身份来讨好李明月,就算她是长辈,可李忠是太子啊!
这么反常的事情,一时间让她秀眉紧锁,心里惊愕无比
第172章 章172 就是这么拽()
跟着李忠上前来的皇子、皇孙,见太子都对李明月如此客气,也纷纷向她行晚辈礼。
李明月松开怀中的高悦,慌忙对李忠行礼,道:“殿下是太子,无须对明月如此客气,这有违纲常,明月受不起。”
自从她入宫以来,就从高悦嘴里得知了李忠强抢书包之事,此刻李忠如此温文尔雅,反倒颠覆了她往常对太子李治为人的看法。
李治却一反常态,道:“您是侄儿的长辈,自然受得侄儿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