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舌尖上的大宋-第8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士们心中有数,也不用多说什么废话。
龙武卫和虎贲卫虽然被杨怀仁带了几年了,可杨怀仁也不会觉得这就是他的兵卒,有些事是一定要分清楚的,也绝对开不得玩笑。
所以江南的匪剿灭的差不多,杨怀仁也打算把禁军交还给官家。
赵煦对龙武卫和虎贲卫总是心怀芥蒂,虽然只是心理作用,但他还是决定不打算让龙武卫和虎贲卫回到京师了。
和枢密院商议之后,决定对龙武卫和虎贲卫撤卫改藩,虎贲卫并无为军改称江安军,驻扎巢湖护卫长江航运,由杨世虎担任指挥使。
而龙武卫改编武德军驻扎常州武进,杨怀仁为指挥使,总理江南航运,包括内河航运和海运。
这道旨意就是去了杨怀仁原来指挥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军权了。杨怀仁其实早就希望这样,当初赵煦把龙武卫和虎贲卫交给他,那也是临时的。
如今事情过去了,让杨怀仁控制两卫禁军就不合适了。撤卫改藩之后,军队还是那些军队,但权限就没那么大了。
杨怀仁还是指挥使,但军队调动,却要受兵部限制,不过圣旨里并没有收回杨怀仁钦差的差事,还多给了他一个江南军节度使的名头。
所以道理上讲,杨怀仁暂时依然可以随意调动江安军和武德军。
第1387章:撤卫改藩(中)()
这年头武人是很讲究的,杨世虎知道杨怀仁对龙武卫和虎贲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现在不但撤卫改藩,还要把两卫分开,杨怀仁一定会不舍。
所以杨世虎钻了个改编两卫禁军的空子,只带了一千虎贲卫将士前往无为军进行合并改编,把两卫禁军原有的大部分将士留给了武德军。
无为军府原先是淮南西路最大的藩军和厢军的混合体,下辖无为、巢县和庐江三县,编内军卒高达四万余人,实际也有三万五千人之数。
即便是这个比例,在整个大宋的厢军或者藩军里,都是人数比例最高的几支军队之一了。
所以杨世虎没必要带那么多人过去,带一千人去上任就可以了,反倒是新成立的武德军没有多少基础,所以把原先的禁军将士都留给了武德军。
两浙路之前只有南康军、广德军和昌国军三个军府,但三个军府加起来人数还没有一个无为军人多。
如今多了一个武德军,两浙路才算是兵强马壮,起码是看上去是这样的。
实际上武德军这样改编,反倒保留了原来龙武卫和虎贲卫的近两万人马,虽然从禁军被降格成藩军,但将士们待遇并没有降低。
所以军营里虽然有点沮丧之意,不过经过军官们的极力引导之后,降格改编的私情也没有在军中造成太大的影响。
龙武卫和虎贲卫的番号也没有消失,杨家庄子后山里两卫禁军的大营还在,也还有四五千人马留守在那里。
将来赵煦要怎么安排他们,杨怀仁也想好了主意,既然大营都建了,总不能浪费,不如就把两卫山谷大营改造成一个禁军的综合性训练场,两卫留守的将士便成了训练场的管理军卒。
这样的提议,杨怀仁相信赵煦会同意的,当时庖厨学院建立的时候,杨怀仁也向赵煦透露过一些想法,当时的赵煦是默认了的。
如今庖厨学院正在向着综合学院的方向发展,多出一个军官训练学院,似乎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武德军驻兵常州,自然是就地就食,常州府会负担武德军的粮饷,因为人数众多,所以杨怀仁在武德军内部又分成了武德军左右两厢,也就是原来的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将士,这样大家更容易习惯。
武德军左厢驻兵武进县,右厢驻兵隔壁的晋陵县,左厢一万人扼守大运河和长江水陆要道,被当地百姓称作威武军。
右厢一万人驻扎在横山和芙蓉泊,这里可以东望江阴县,注视着市舶司衙门的一举一动,被老百姓唤做横山军。
老百姓这么叫,杨怀仁觉得无所谓,武德军武德军,也不知道赵煦这么想出这么个名字,听着像无德军似的,看来他还是对龙武卫有些心理阴影的。
龙武卫和虎贲卫被降了格,本来杨怀仁应该不好受的,明明这两卫禁军比拱卫京畿的其他禁军还要精锐,就因为曾经出了一些造反的兵将,就落得了这个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
但杨怀仁想通了一点之后反而不觉得可惜了,如果手下这帮将士们还是禁军,其实很多事他说了还不算,就算临时能用,但终归还是要枢密院的调令。
可降格为藩军之后,他对武德军倒是有了更大的掌控力,可以按照他自己理想里那样,进一步去改变大宋的军队,而武德军便成了他的试验田。
改变整个大宋的军队现状,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但通过改变改编后的武德军来寻找大宋军队最合适的发展之道,杨怀仁觉得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可以通过武德军的范例,进一步对江南一代的各地藩军和厢军产生影响,那就不是不可以实现的事情了。
毕竟杨怀仁头上还挂着个江南军节度使的虚衔,江南军是不存在的,那么杨怀仁就是个光杆司令。
但另一层意思,江南军也可以泛指江南一代所有的厢军的统称,那么这个节度使的权限可就大了。
杨怀仁琢磨了好久,觉得赵煦忽然心血来潮给了他这么一个没头没脑的官职,说不定就是想让他按照他的法子来练军。
练出来自然是好事,练不出来,那也有借口推搪过去,因为这事,杨怀仁虽然觉得赵煦不算个明君,可也是有一颗想做明君的心的。
不管赵煦将来结局如何,既然杨怀仁有这么个好机会,那就做做试试,梦想虽然有点远,但万一实现了呢?
首先要改造的便是两浙路内的几路厢军。
南康军驻军鄱阳湖,庐山之东,编制是一万两千人的大军,其中四千步军八千水军,但南方常年不打仗,所以实际人数只有一半,一千步军加五千水军而已。
江州水患之后,会产生一些流民,挑拣身体健壮者充入南康军,可以补充兵员三千人左右。
但补充三千兵员的代价是需要负责这三千人的上万名家眷,南康军负担不起,已经多次向杭州府要粮了。
南康军是以水军为主的厢军,杭州府这边给拨付的粮饷也不会太多,要多养活一万多人,杭州府这边也压力山大,只得向杨怀仁求助。
其实不是他们缺粮食,而是之前有过这样的先例,地方官府有义务拨付地方厢军的粮饷,但一直都是按编制发放。
中间再层层截留,实际发放到厢军手里的粮饷基本就斩了一半去了,所以厢军也从来不会编满,实在没有那么多粮食养这帮人。
遇到灾年,厢军会接收大量的灾民充军,粮食肯定是不够吃的,只能向上头要粮。
就像这次杭州府这边,一定会给南康军拨付一些追加的粮饷,但不会太多,也只是一次性的。
总不可能他们要就立即给的,总是要推诿一番,最后少给一些,这都是官场的习惯,目的便是防止厢军伸惯了手。
烫手的山药抛给了杨怀仁,杨怀仁也心烦,总不能自己花钱买粮食给南康军救济,会被落下闲话的。
可要是看着厢军挨饿不管,他又不忍心……
第1388章:撤卫改藩(下)()
跟两浙路地方官府这边打交道,杨怀仁也不能拿王爷的名头压人,事情传到京城里去,又是一个麻烦局。
其实杨怀仁这些年被言官们弹劾惯了,早已经习惯了这帮蚊子苍蝇在耳朵边嗡嗡,虱子多了不觉得咬,也没和他们较真。
但如今他不在京城,反而没法不介意,朝堂上斗的厉害,新党把旧党骨干都斗到边地或者岭南去了,又开始了内斗。
赵煦当政之后,新党骨干李清臣出任中书令,协助章惇变法,本来两个人都是新党头领一样的人物,可不知为何,他们之间也有了嫌隙。
李清臣没斗过章惇,被贬出京城,去了大名府。
这件事给杨怀仁的触动非常大,哲宗朝党争不断,却没想到他们斗到了如此地步,新党内部也斗的如此厉害,对自己人都这么狠,看来这帮喜欢争斗的文官是真的狠。
所以这种时候是不敢冒头的,本来朝中就有不少人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万一杨怀仁惹了什么事让他们不高兴了,就算斗不死他也得给他泼一身黄汤子。
不怕不怕死的莽汉,就怕没了节操的文人,这话真的不假。
所以杨怀仁跟杭州府要粮也不能太过分,不太够的钱粮,便从武德军这边分一些出来给南康军那边送过去救急,起码先把今年应付过去。
武德军这边粮食本来也不缺,前边武德军的前身在江南一带闯出来的威名那可不是假的,常州府这边也不敢克扣武德军的粮饷。
加上不断的有地方豪绅自愿捐了不少钱粮出来犒劳将士们,武德军这边也一直很富足。
广德军也是藩军,比起南康军来可就厉害多了,广德军指挥使石猛是将门之后,御下甚严,所以一万五千人的广德军在南方军队里就算是比较强悍的了。
石猛他老爹是开国国公,这些年广德军利用屯田竟做到了自给自足,这一点倒是让杨怀仁非常佩服。
大宋藩军厢军众多,一个个的对国家都是往死了喝血的,能有个自给自足的广德军,确实让杨怀仁很欣慰。
至于昌国军,那就是市舶司衙门的人马了。
昌国军驻军舟山岛,作用是护卫沿海商船,建制八千人,实际也就四五千人,全部是水军。
昌国军这边也不用杨怀仁操心,市舶司衙门油水多的是,昌国军虽然战力一般,但只是护卫海运,也足够用了。
其他各州地方厢军,也有不少,各州人数从几百到两三千不等,加起来也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