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舌尖上的大宋-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怀仁默默的像,也许人家平时就喜欢这个位置,早就已经在这里坐习惯了,只是今日他来的早了一些,反而占据了人家的熟座。
他约莫了下时间,兰若心从此去端王府走一个来回,即便她熟识城里的街道,也要小一个时辰的光景才能返回。
既然如此,不如就陪这老汉喝一壶茶,随性的谈谈天,打发了这一段闲散的时光。
杨怀仁看着老汉的穿衣打扮,试着猜测这老汉是个什么样的身份。
他身材匀称,却不是一般老人那种削瘦,胳膊看上去就很结实,应该是个有把子力气之人,但从他的神态来看,又不像是个时常练武的武人。
他身上的穿着也比较普通,比起茶馆二楼其他人或长跑儒衫或一身富贵的绸缎翁袍来,老汉所穿的衣服略微显得有些寒酸,更像是个寻常的百姓人家之人。
只是他素色的衣服看着并不新,一定是浣洗过很多次的,但整体上却又格外的整洁,穿在身上也没有什么褶皱。
由此可以判断出,他的衣服一定是洗得很仔细,晾干之后也是经过了熨烫,才穿在了身上,也就说明了这个老汉是个对生活以及穿衣打扮极其讲究之人。
老汉看上去并不是富贵之人或者饱学之士,能到茶馆的二楼来喝茶,便说明品茶应该是他的个人所好了。
老汉落座以后,估计是因为对面坐了个陌生人的缘故,略微显得有些不自然,不时地扭头看看楼梯口小二是否已经上了他点的茶水,或者转过头去刻意地望向窗外。
这么一来,弄得本来想开口和他随意聊聊天的杨怀仁也有些尴尬,本想说些什么新鲜的话题,却又怕惊扰了对方。
过了一小会儿,一阵“噔噔噔”的上楼的脚步声,小二走了上来,手中端着一个陶制的托盘,托盘里是两个黑瓷的茶壶,还有五盏同样是黑瓷的小茶盏。
“客官,请慢用。”
杨怀仁随手从宽大长袍的袖筒里掏出一块碎银,塞到了小二的手里,“劳烦小二哥再跑一趟,随意来几样茶果。”
小二看见那块碎银,脸上笑开了花。两壶修仁茶二百文,再上几碟十文钱一叠的茶果和瓜子果干等小食,加在一起也不过二百四五十文钱。
而手里这块碎银子,稍微掂了一下,便已知道这块碎银起码有四钱多重,接近半两。
他在茶馆干这跑腿迎客的小二哥,一个月下来的工钱也不过五六百文的样子,照茶馆的规矩,客人若是高兴多给了茶钱,便算作了他的打赏。
这样一来,便让他平白无故的多了一旬的工钱。平日里茶客不是没有赏,只不过都是一两文的散钱,一整月下来,也不过三四十文,好的时候顶多百八十文而已。
这位第一次上门的老先生一下就给了他近二百文的赏钱,他岂能不开心?他连声道了好几声谢,才匆忙下楼去端茶点,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对面的老汉看到这一幕,稍稍有些吃惊,头虽然还是朝着窗外的方向,却不自然地斜眼睨了杨怀仁一眼。
杨怀仁也发现了,好似对方也在打量着他的穿着打扮,猜测这他的身份。
杨怀仁其实也不是炫富,刚才给小二哥那块碎银,已经是他身上所带的最小的银子了,腰里倒是别着十几枚铜钱,那本事打算进了城随手在街边吃些小摊的小食的,要支付二百文的茶水钱,实是不够的。
既然茶水上来了,杨怀仁也不好自己喝茶让人家一个老人家在对面看着,同时他也想着,或许眼前的两壶茶水,正好让他可以找到两个人共同的话题。
“这位老哥哥,咱们今天能同坐到一桌,就是缘分,不如就让我请你喝一壶茶吧。”
老汉听见对面的老先生模样的人跟他说话,这才转回头来,抬手抱了一下拳。
“呃……我点的茶水马上就来了,就不必了,多谢这位老哥的盛情。”
见他想都没想便拒绝,更让杨怀仁确定了他对这个老汉的猜测,这人挺讲究,也挺固执。
杨怀仁笑了笑,分别拿了两个精致的黑瓷小茶盏,摆到了自己和对面老汉的面前,接着端起一壶茶来,先给老汉倒满了一杯,才又给自己斟满。
“老哥哥见外了,俗话说相聚就是缘,既然你我二人在此萍水相逢,共饮一壶香茗,无须客气。”
说罢杨怀仁放下茶壶,左手端起自己的茶盏,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老汉稍微思量了一下,觉得杨怀仁说的似乎有道理,要是一而再的拂了人家的好意,似乎也是折了人家的脸面。
想想待会儿自己的茶水上来,再请他吃一盏便是,于是也跟着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盏来,面带笑意的道了一声,“请!”
第554章:饮茶的正确姿势()
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喝茶的民族,《神农食经》里介绍中国古代人早期的饮食,就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可见公元前三千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饮用茶叶了。
用现代的眼光看,茶的饮用或者食用,都可以归类到我们的饮食文化中来,但其实茶最早被我们的祖先食用,其实并不是作为一种饮品,而是当做药物来使用的。
到春秋时期,茶便有了个雅致的称号——“香茗”,从对茶这样的称呼,我们可以猜测,早在那个时代,或许茶便已经从中药的范畴里分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饮品了。
但确切的说,上古时代被称作的茶的东西,和我们现代的茶叶,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那时候的茶,或许是一些类似茶的多种植物绿叶复合在一起,人们饮食过之后,达到一种药用的目的。
直到西汉,从史料的记载当中对当时茶的描述来看,我们才可以判断,这个时期的茶,从植物学上来讲,才跟我们当今的茶,有了紧密的植物学上的亲密关系。
当时有几位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如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的《荈诧》说茶,以及《九怀》的作者王褒在辞赋《僮约》中“武阳买茶”的故事,都生动的描述了茶叶在西汉的盛行。
只不过当时的饮茶文化,似乎有种怀念上古的复杂情愫。
茶叶虽然已经作为煮一锅茶水的主料,但在味道上,由于复杂的调味步骤,甚至加入盐、草药以及各种香料,导致我们想象一下,免不了会觉得当时的茶饮,好像更像是一锅下饭的菜汤。
即便如此,当时的茶,也不是普及的,由于茶的产地大都是在南方的川、赣、闽和浙一带,所以只有在中国的南方,在属于少数人的文人墨客当中流行。
而汉朝的北方,这种制作复杂的茶饮也只是被极少数的权贵附庸风雅似的食用而已,至于平常的百姓,其实并不知道,也不怎么注意到茶的存在。
到隋唐时,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交通的便利,让煮茶的文化逐渐在文人之中流行,这种混合味道的茶,也在大江南北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
唐中还出现了一位奠定了后世茶文化基调的茶艺大家——“茶圣”陆羽。他一生精于嗜茶,又精于茶道,并成书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
到了北宋,茶的食用方式,才逐渐有了后世茶流行世间的雏形。
人们煮茶,不再混合那些多种的香料,也不再加盐,而是单纯的去品味和享受茶叶原有的那种清香的醇香之味,并将整个过程融合到思想当中,追求那种淡泊和纯粹。
北宋中期盛世之时,这种茶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开始出现了数量繁多的茶叶种类。
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文风鼎盛,文人们也开始把烹茶饮茶,当做和琴棋书画一样能够证明斯文和风雅的一种方式当中。
文人之间平时聚会,除了卖弄些诗词歌赋或者笔墨书画之外,也开始比拼茶道和茶艺,这种比赛烹茶的方式,被称作斗茶。
……
老汉享受了杨怀仁的修仁茶,似乎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他是嗜茶之人,却因为家境没有那么宽裕,也只能隔三差五的来到家附近的这家能提供比较正宗茶水的茶馆,来享受片刻的宁静。
茶馆的老板伙计也好,经常来二楼打发些闲暇时光的茶客也好,大多是与他相识的。
所以老汉的爱好,这些人也略知一二,他点的茶水,不过是二十文一壶的平常货色,只是偶尔像是发了些小财,才点上一壶上百文的好茶,在靠窗的位置上,悠然坐上一整天。
杨怀仁点的两壶茶水,刚被小二哥端上来的时候,老汉其实光靠闻那从壶嘴里袅袅飘出来的香味,便已嗅出了这是百文一壶的修仁茶。
因此杨怀仁在老汉眼里的,应该是位有钱的茶客,当杨怀仁付了近半两银子的茶钱,剩余的一半打赏给了小二哥却没有一丝犹豫的时候,老汉便知道眼前这人,应该不一般了。
对方以同坐一桌是种缘分的说辞,要请他喝茶,出于礼节,自然是应当谦让一番的,人家再次言辞恳切的又请,他也不便拂了人家的好意。
杨怀仁把茶盏送到嘴边轻轻啜着还滚热的茶水同时,也偷偷瞄向了对面的老汉。
老汉端起茶来请过了之后,却不是像他一样直接把茶盏送到嘴边饮用,而是缓缓地将那精致的黑瓷茶盏在面前晃了几圈,闭上眼睛,贪婪地用鼻子吸着从茶盏里冒出来的香气。
好似一个虔诚的信徒在举行一场庄严肃穆的宗教仪式,老汉嗅了好一会儿,才渐渐睁开双眼,似是那茶叶的清香之气抚过了他的脸颊,让他渐渐地展露出一丝欢快的颜色。
他冲着茶水的水面轻吹了几下,吹散了一团热气,又有所目的地吹着茶水面上漂浮起来的茶叶和浮沫。
至此他还是没有急于把茶水送入口中,而是迎着窗外的亮光,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茶沫不断变幻的形状。
直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