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恰好刘正彦也认为自己平叛有大功劳,王渊赏赐却给的太少。
两人一拍即合,开始琢磨起了王渊,事情哪经得起琢磨?不久之后,两人就这事达成了高度共识。
他们认为王渊和太监康履关系非同一般,才升迁的比较快。
靠着太监升官,那不是君子所为啊,那是要遭人唾弃滴。
比如说一代法家集大成者商鞅,靠着走秦国太监景监的路子,见到秦孝公且被重用,就被很多后世人诟病,当然这是题外话,苗刘二人不一定知道。
但是走太监的路子不光彩,两个混蛋是明白了。顿时觉得自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觉得自己太伟光正了,一个冲动,就成了小魔鬼……
要说苗刘二人看不起太监,欺负可怜人,那是不对的,老康可不是可怜人,那是典型的坏人。
问题来了,坏人并不好做,因为一个不好,就会被更坏的人给弄死了,也有可能被好人弄死,所以做坏人要有资本。
康履有资本吗?有,太有了!
咱们说说康履的简历。
康履很早就追随了赵构,那时节赵构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皇子。
后来风云际会,赵构做了兵马大元帅,因为康履是近臣,就被任命为主管机宜文字。
赵构在做兵马大元帅这段时间,康履是主要的心腹,因为老康多次阻止康王援救京师,救护父兄。
康履的眼观不错,汴梁城果然破了,徽钦二帝过人被捉了。于是赵构就继位为帝。
主子成皇帝了,奴才们自然也露脸了,手里的权利和权威就多了。权威这种东西,在正直之人的手里,那是造福百姓的利器,在小人的手里,那就是作威作福的戾气。
小人当道,不低头也得低头,许多大将都对老康行贿,尤其是刘光世。
这让高宗皇帝很不高兴,康履你想干什么?你想做李辅国,还是想做童贯?朕的恩威你也敢截流?
念在往日的情分,高宗皇帝并没有对康履下手,只是下了一份诏书:内侍不许与统兵官相见,违者停官编隶。
所谓:“停官编隶”,就是说不准在做官了,编入奴隶户籍。
按说皇帝都发话了,你老康要识点进退吧?可人家老康偏不,依旧我行我素,我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我怕谁啊?
你都不知道康履有多嚣张,当然了,那些巴结他的人也够贱。
根据记载,当时场景是这样的:“与内侍曾择凌忽诸将,或踞坐洗足,立诸将于左右,声喏甚至马前,故疾之者众。”
这段的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康履不是和将军们沆瀣一气,而是把将军们当儿子使唤,所以很多人对他是又怕又恨。
由此可见康履真的是坏人,是个疯狂的坏人,你如此作威作福,只能是一个独夫而已,谁能成为你的朋友?即便对你卑躬屈膝,那也只是一时的,一旦有了什么风吹草动,谁会来帮你!
皇帝觉得这小子太不像话了,你这么干算怎么一回事?我好歹是皇帝,好歹要一点脸的。
于是皇帝就把这小子“迁内侍省押班、金州观察使”。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咱们解释一下。
迁这个字,用观官员体系里,就是指调动改派,并没有升迁的意思。一般来说迁不单独使用。
“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就是平级调动。“右迁”、“迁除”才表示升职。“左迁”、“迁谪”就是被罢官了。
内侍省是皇帝的近侍机构,管理宫廷内部事务。
说到这里,在下得说,这段史料是有问题的,在内侍省内是没有押班这个职位的。押班是入内内侍省的官职。
当然了,浩瀚史料,错误是难免的了,而在下恰好找到了错误的史料。
入内内侍省主要掌管宫廷内部侍奉事务,以都都知为长官,其下有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官。
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管理内部事务,一个掌管宫廷内部侍奉事务,多了侍奉两个字,由此可见入内内侍省更接近皇帝。
而且内侍省的官员不一定是太监,入内内侍省的官员一定是太监。
观察使的全称是观察处置使,在唐代的时候有一定实权,主要的工作是监察州县。
到了唐朝后期,节度使的出现,让观察使的地位降低,可以理解为小节度使。
到了宋朝,节度使也好,观察使也好,都成了无职掌,也不驻本州的虚衔。
实权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在封赏了,就只好加虚衔,因为虚衔也有俸禄,而且不低。
咱们在官职上纠结的时间太长了,咱们出来。
康履一个大太监,皇帝身边的红人,被贸然的封为押班也不为过。
高宗皇帝从扬州出逃,就康履等五六个人随行护驾。
这一下,康履就更膨胀了,以前的膨胀,是因为皇帝的关系,现在的膨胀,那是有真功劳的,护驾之功那是天下最大的功劳了。
然后,他就不仅仅把百官当儿子看了,已经到了孙子地步。
人啊,就是这样,有一点功劳就开始显摆,膨胀,最后爆炸而死,是唯一的归宿。
康履到了杭州,按说生活稳定了,您也别在出幺蛾子了,好好的生活,荣华一生不好吗?
人家不,人家非要搞事情。
到了杭州,就要旅游,老康颇有雅兴,就去观潮了。
(本章完)
第142章 142苗刘兵变之康履被杀()
这一去,动静就大了,更具记载:“比至杭州,江下观潮,中官供帐,赫然遮道。”
前八个字很好理解,咱们解释解释后面的句子,中官就是太监。
供帐是指宴会,一般来说,只有大朝会的宴会,才能称为供帐,一帮太监你供啥玩意帐啊?还把酒宴摆到了路中央,把道路都给挡住了,你这算什么?太不拿交警当干部了!
苗傅大概也被老康虐待过,见到这种情况,心中大为不爽,对自己部下王世修说:“此辈使天子至此,犹敢尔邪?”
苗傅是个傻子,但他话说的不错,很有正能量。
王世修也是一个愤青,觉得老苗说的好,觉得好也就罢了,他还联络人了,联络了刘正彦。
果然是一个圈子的,人性基本差不多,刘正彦直接拍板,说:“会当共除之。”
不久,王钧甫、马柔吉等人也入了伙,造反的小团体就算成立了。
其实到了这一步,在下看来,苗刘还都是正义的,他们只是要杀掉一个作威作福、没有底线的太监而已。
咱们再接着往下看。
三月初五,这个绿风春了的时节,王世修伏兵城北桥下,王渊退朝路过……
一切就按部就班了,王渊就被围了起来。
老王也是一脸纳闷啊,这是要唱哪一出啊,我也没得罪你们啊。
兵变就要死人,老王混了这么多年,那是心知肚明的事情,正准备安心驾鹤的时候,刘正彦晃晃悠悠的过来了。
老王登时来了精神,大呼:刘统制救命。
刘正彦微微一笑,扒拉开人群,走到王渊面前,然后就是一刀……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王渊就这么挂了,享年五十三岁。
为什么杀王渊?
王渊该不该杀,确实该杀,因为他杀了皇甫佐,他用皇甫佐的命为自己抵罪?可他是被刘光世冤枉啊!
而且这本就是一本糊涂账,也许就是皇甫佐问题。
在退一万步,在那个时代,杀下级军官的事情,其他将军没干过?军令如山,杀人不过是小儿科。
何况你是下级,按照法律,你这是擅杀上司啊,而且你杀王渊,有什么理由?这是大罪啊!
苗刘为什么杀王渊,绝不是为了给皇甫佐报仇,他们根本就不认识。
他们觉得,只有干掉王渊,才能干掉康履,因为王渊手中有兵。如果先杀了康履,王渊一定会弄死他们的。
好了,一切顺利,王渊死了,接下来就是康公公了。
苗刘派兵把康家给包围了,按说他一个太监,能有什么家人,杀了他也就成了,结果苗刘下令,把没有胡子的全杀了。
二人收编了王渊的队伍,现在皇帝身边只有苗刘的军队了。
就算当地有地方军,地方军怎么说也不能和正规军抗衡,而且数量也不会很多。
于是苗刘就陷入疯狂了。
当然了,他们不能不疯狂,兵变和造反没有区别?都是华山一条道,有去无回,要么睡龙床,要么断头台。
那就赶紧干正事吧,他们干的不错,带兵就来了行宫之外。
宰相朱胜非站在城楼上,呵斥苗刘二人擅杀大臣。
按说你自己杀进去,拿下高宗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不就得了,你和一个文人斗什么嘴呢?你这不是找死吗?
好死不死的,两人脑袋抽抽了,竟然被问住了,愣在那里不说话了。
王世修见两个大傻不说话了,赶紧说:“别管宰相说什么,按照商量好的话问皇上。”
王世修也不是高人,就不两个大傻好一点罢了,你和皇上说什么呢?拿下皇上,你想让皇帝说啥都行,你说啥都是皇上说的。
咱们先不管这个,两人就开始质问皇帝了,说:“陛下信任中官,凡中官所主者皆得美官。王渊遇贼不战,交康履得枢密。中官在外者已诛,更乞康履、蓝珪、曾择等诛之,以谢三军。”
高宗皇帝并没有意思到事情的严重性,宋朝嘛,大臣就喜欢玩个性,欺负一下皇帝,他还不忍心把康履卖了,表示:你们别闹了,我给你们升官。
苗傅以嘲弄口气说:“欲迁官,第须控两匹马与内侍,何必至此!”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想要做官,直接送两匹马给太监就行了,何必这么费劲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