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国人就是想把你弄出来,和你谈个毛。直接把钦宗关了起来,从此容华谢后,繁华落尽。钦宗的人生仿佛是一场风花雪月后的万年悲伤……
二月初六,金国发话说,废去赵宋,拥立异姓,其实也从这里看出来,金国对大宋的地盘真的不太感兴趣,只是讨厌大宋说话不着边际,我就要把你这些说话不算话的赵宋全给灭了。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其实金国很二,以赵宋君臣对自己的俯首帖耳,完全可以扶植赵宋的,你现在换一个异姓,无论是谁未必就见得比赵宋听话,而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有赵宋这么有范儿,谁能保证自己能镇得住全国。
二月初七,按照内侍邓述所排列的诸王孙名字,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带着上万名骑兵的严密监视下,范琼裹挟着宋徽宗以及妻妾、子婿妇、女奴婢从皇城络绎而出,全部落入了金人的虎口。
到十一日得时候,就轮到了徽宗皇帝和皇太子。
徽宗皇帝在金国第一次南下的时候,主动离职,去镇江上香,你说你跑了也就跑了,这个家伙还没事的时候舔着大脸下太上皇令旨。钦宗皇帝当然知晓这其中的厉害,你这是分我的皇权呀,你都不干了,你还来给我添乱。于是每一道上皇令旨后面,就是钦宗皇帝的一道圣旨说:前面太上皇说的不算。
这么一来的话徽宗皇帝就有一点害怕啦,手下的蔡攸和童贯就趁着这个挡,想拥立徽宗的在江南另立朝廷。但是被童贯带来的两万士兵都是陕西人,这帮人听说家乡沦陷一个个都要回家,你在不让他们回家,很有可能就是兵变,隋炀帝之事就要翻版重演了。
还有当年花石纲事件,在东南这个地方闹的是民不聊生。诶,现在花石纲总老大,徽宗皇帝来了,很有可能当地百姓会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给你来民变。于是事情没成,徽宗皇帝被李纲给接了回来,并捎带手把童贯等人干掉了。
徽宗皇帝一回来,这日子过的就没以前那么舒坦了,现在是钦宗当老大,你是老大爹也没用,老大反而会对你这个爹戒备之至,徽宗皇帝是想干点啥都不容易,可以说就是被软禁起来了。
各种求,求推荐,求点击,求书评,一切求……
(本章完)
第74章 生活微笑着继续()
现在金国点名要他了,你还别说这个皇帝糊涂了一辈子呀,这个时候还英武起来了,说:我去金营如果能换回皇帝的话,我万死不辞。
你想的到美,没那么多好事,你辞不辞都得要去。金国又收出在民间躲藏的赵宋宗室,几乎将任何与赵宋宗室有直接血缘关系,可以威胁到伪政权的皇帝位置人被一网打尽。
这一次宋金大战以宋朝皇室几乎全部被俘虏,而赵宋对金国的惟命是从也没有换来金国的一丝怜悯,金国已经定下废弃赵宋的大计,于是天会皇帝下诏废宋钦宗与宋徽宗为庶人,宋徽宗封为天水郡王,宋钦宗被封为天水郡公。
如果说真有王公的待遇,那还好说了,尤其对徽宗来说,他本就不想当什么皇帝的,现在皇帝不当了,又没操心的事了,那还是不心情好,没烦恼;举头揽幸福,低头抱美好。可事实上,这爷俩就是一对俘虏,从天堂坠入地狱的天使……
而淮河以北的老百姓也从天堂坠入地狱……
两百多年后,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百姓才又看到王师北定。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北宋灭亡!
当时金国人就要来扒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的龙袍,侍郎李若水挺身而出抱着钦宗皇帝,大骂金国人,被金国人,被割下舌头,李若水便怒目而视,以手相指,又被挖目断手,最后壮烈殉难,死年三十五岁。
不过这帮野蛮人,虽然残暴到也敬重英雄说:“辽国灭亡,死义十多人,南朝唯李侍郎一人耳。”也因此李若水被后人称之为:“南朝一人”。后被追赠其为观文殿学士。
这一段历史被后世称为“靖康之变”。
观中国历史,一统中原的王朝在没有内乱的情况下,被少数名族建立的王朝攻破首都,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头一着,耻辱啊,耻辱啊!所以“靖康之变”也被称之为:“丙午之耻”。
当然靖康之变的一两百年前也有后唐李从珂被石敬瑭和契丹联军攻入首都,后晋石崇贵被契丹攻破首都的尴尬时刻,但是无论是后唐还是后晋,都不能代表整个中原,毕竟他们也只是在五代十国之中相对较大的一个割据政权。
遥想当年周世宗柴荣新丧,宋太祖赵匡胤欺负人孤儿寡妇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再想当年李后主入国,宋太宗皇帝赵光义对小周后做出令人发指的行为……
若宋太祖和宋太宗在天有灵看到后世子孙如此凄惨不知做何感想。
很多人说靖康之变是由于汴梁城是广阔平原,四战之地,利于少数民族起兵的纵横驰骋,这话说的绝对在理。当年宋太祖皇帝也这么认为,想把京城前往洛阳。结果太宗皇帝装十三来了一句:“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就彻底打消了太祖皇帝的迁都想法。
在下也赞成“天下之固在德不在险”的说法,就像当年孟子所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只是宋太宗皇帝有没有想过,太祖皇帝得位失不失德?后世子孙就一定是贤人?当德不足以凭借的时候,险还是要靠一靠的,然而大宋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德,所以背盟灭辽,又背盟招降纳叛……
以至今日之耻。
宋史对这段历史的评价个人觉得很好:宋中叶之祸,章、蔡首恶,赵良嗣厉阶。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谓其轻佻不可以君于下。辽天祚之亡,张觉举平州来归,良嗣以为纳之失信于金,必启外侮。使二人之计行,宋不立徽宗,不纳张觉,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以是知事变之来,虽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迹徽宗失国之由,非若晋惠之愚、孙皓之暴,亦非有曹、马之篡夺,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于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及童贯用事,又佳兵勤远,稔祸速乱。他日国破身辱,遂与石晋重贵同科,岂得诿诸数哉?
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犹告武王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况宣、政之为宋,承熙、丰、绍圣椓丧之余,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
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
白话的意思就是:北宋后期的祸乱,章惇、蔡京是首恶分子。马植(赵良嗣)则开其祸端。然而哲宗去世,徽宗未立之际。章惇这样的人都能说徽宗不稳重,不可让他统治国家。
辽天祚帝灭亡,张觉举平州归降大宋,马植(赵良嗣)认为接纳张觉会失信于金国,必将引起金国对宋的侵犯。
假如这二人的计谋得实行,宋朝不立徽宗,不接纳张觉,金国虽然很强盛,但怎么会找到侵宋的借口呢?因此可知事变之由来,即使是小人也能知晓这个道理,然而君子却不能有所措施来控制局面的发展。
探寻宋徽宗失去天下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像晋惠帝那样愚蠢,像孙皓那样残暴,也不是因为像三国时司马氏对曹氏政权的篡夺,只是因为依仗自己有点小聪明,良心倒向一边倒,疏远排斥正直人士,宠信亲近阿谀奉迎的奸佞之徒。
于是蔡京凭借自己的偏狭卑劣、乖巧邪佞的资质,满足了徽宗皇上骄奢淫逸的愿望。迷信虚无的道教学说,崇尚游乐,大造景观,使民力凋敝困竭。
君臣都喜好享乐,相互影响,荒诞放纵,丢弃国家大事于不顾,每天都做那些荒唐的事情。到童贯掌握兵权,又把优势兵力调得远离京师,直到祸端积累日久,全国迅速大乱。后来国家败灭,其身受辱,于是和五代后晋石重贵走了同一条道路,难道能将责任推给天数吗?
从前西周新建国的时候,召公还告诉过武王不要做无益的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能把其他物品看得太重,而轻视自己的常用物品,况且政和、宣和时期的宋朝,承继熙宁、元丰、绍圣时期的弊端丧乱,而徽宗又亲自重蹈上述二事之弊祸。
自古以来,凡是习于所好而丧失大志、放纵私欲、败坏法度的国君,很少有不亡国的,徽宗所作所为更为,所以特别写出来作为鉴戒。
(本章完)
第75章 太原失守()
大爷!您着是护送吗?你这又是背盟,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你李纲是厉害,不代表所有宋兵都厉害。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好好的去谈和,让那帮野蛮人明白,他们所说的数目,是不可能实现的,是反*人*类,反科学的。
另外赶紧练兵备战,所有和平盟约都是靠不住,战争迟早还回来。
当年大宋和辽国也是“约为兄弟”,大宋在关键的时候,不照样落井下石,攻打辽国。
大宋庙堂之上的滚滚公卿,什么也没干,就傻傻的等着。这帮货以为金国撤兵了,就没事了。从此,你走你的过街天桥,我过我的地下通道。生活微笑着继续……
咱们在来说说李纲的策略,这个策略从结果上看,那自然很解气,同时也得到了一帮主战将领的拥护。
可宰相们却认为,若是现在把京师的士兵调走的话,谁来保卫京师?李纲的建议就被否了。这帮宰相考虑事情,首先考虑自身安全,不是其他。
在下认为,现在的大宋军队,无论那一只军队和金军交手,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和一个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