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塞北王朝金-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要真被杀了该多好啊。
秦桧很摆谱,对死过一回的人来说,死也需就小事情了吧,他侃侃而谈,说:“我是御史中丞秦桧。”
当兵的那管什么御史中丞,根本没听说过,遇屎的是忠诚,遇尿的呢?还是要动刀子搞死秦桧。
秦桧接着摆谱就说:“这里有没有秀才,秀才肯定知道我的姓名。”
士兵想想也是,别真把一个大人物给搞死了,找一个人过来核对一下,也不耽误什么事情。
(本章完)
第173章 173秦桧南返(三)()
当地真有个卖酒的秀才,这个秀才姓王。
王秀才哪知道什么秦桧呀,但是他觉得自己不认识秦桧,会跌了秀才的身份,于是装作认得秦桧的样子,一见就作个大揖说,“中丞劳苦,回来不容易啊!”
当兵也懵了,还真是大人物啊,不仅不敢杀了,反而以礼相待,毕竟在文官的面前,武将的地位太低了。
这件事还有一个版本。
秦桧想回南宋是直接和完颜昌说的。
完颜昌说:你可考虑好了,现在回去的话,会被当成汉奸,能不能保命都是问题。
秦桧说:没问题,大宋那边肯定不会杀我,我还能让宋金之间达成真正的和平。
完颜昌大概和秦桧的关系真的很好,见秦桧心念以绝,也就放他回去了。
一些学者认为完颜昌所以信任秦桧,是因为完颜昌是金国的主和派。
完颜昌率领大军南下带上秦桧,自然是为了同南宋讲和。
在下觉得完颜出兵动向,并不像讲和的路数。在说了,和或不和,他说了都不算,他的大侄子宗翰发话才行。
《宋史·秦桧传》则肯定地说:“盖桧在金廷首昌和议,故挞懒纵之使归也”。
《林泉野纪》说秦桧在金国当奴才,替徽宗上书向宗翰求和,挠到了宗翰的痒痒肉。
宗翰爽了,然后就喜了,赐钱万贯绢万匹。在进攻楚州时,“乃使乘船舰全家厚载而还,俾得和议为内助”。
这个说法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宗翰本身就是一个主战派,怎么可能凭你一张破纸,就欣喜若狂?而且还要宗翰掏腰包给秦桧钱?
如果这些成立的话,那就说明金国内部谈和已经成了主流。可事实上不是。
《金国南迁录》中也有记载:金国大臣考虑南宋复仇事,涉及放纵秦桧归国。完颜昌说,只有放宋臣先回,才能使他“顺我”。
宗翰说:这事在我已酝酿三年,只有一个秦桧可以用。我喜欢这个人,“置之军前,试之以事”,表面上虽然拒绝,而内心中经常能“委曲顺从”。
秦桧始终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今天如能放他回南宋,他必得志。就这样,金人决定放秦桧南归。
据当时人所编的一些文史记载显示,同时被俘的宋朝官员到北方后,大都守节不屈,而秦桧却是唯一的例外。
《靖康稗史笺证·呻吟语》载:“(靖康二年,即建炎元年)十月,虏迁从官陈过庭等至显州,惟秦桧依达懒,居留弗遣。”
《鄂国金续编》卷二十《鄂王传》也有一条不见于他书的记录:“亲王(郓王赵楷)府卒有自虏中逃归者,时虏方来索逃亡急,二人走蜀,投吴,尝言之蜀人,谓:兀术尝招桧饮,其家亦与焉。兀术之左右侍酒者,皆中都贵戚王公之姬妾也,知桧夫妇得归,嗟叹,亦有掩泣者,兀术曰:‘汝辈安得比秦中丞家!’”
宗弼是以主战著称的,秦桧居然成了他家的座上客,与“左右侍酒”的赵宋“贵戚王公之姬妾”成鲜明对照。
若此事为真,足见秦桧在女真人心目中的地位。这也是秦桧当初大义凛然的回报,只有你是个英雄,才会得到了别人的尊重。
在说了,高宗皇帝能编造出“草泥马”的“泥马渡康王”,秦桧编造的“秦中丞脱险记”总比那个要看起来更真一点。
也有学者猜测,高宗皇帝也怀疑秦桧的说辞,甚至还可能知道秦桧的间谍身份及其特殊使命。
不过对高宗来说,只要能稳定局面就行。也许高宗皇帝和秦桧之间也有什么秘密交易,只是大家都不知道。
说到最后,根据这些史料,在下认为秦桧被放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是宗翰和吴乞买同意放归的。至于逃回说,纯属扯淡。
这并不是大问题,问题是会来之后的作为。秦桧返回南宋之后的作为,实在是太下作了。
秦桧如何南归就不分析了,咱们继续说故事。
秦桧南归后,送给赵构的第一件“见面礼”就是,要想天下无事,就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所谓的“南人归南”,实只是一句空话,肯不肯让南人南归,因为决定权全操在金人的手中,是由不得南宋王朝的,而“北人归北”才是问题。
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人组成。按照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去办,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女真贵族,而且大批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统治。
这可能吗?皇帝再年轻也不至于傻到这个份上,等于是自毁长城,自己解除武装,对金放弃武力抵抗。
更重要的是高宗皇帝也北方人,难道高宗皇帝也要回去做“顺民”?赵构愿意做顺帝,但绝对不会愿意做顺民。
秦桧奉送赵构的第二件“见面礼”是他首先递上一份“求和书”。
求和一直是高宗皇帝梦寐以求的事情,说“又得一佳士也”,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因朝野上下一片不满。
当然了这份“求和书”也存在争议,有人说是完颜昌执笔的,还是那句话,完颜昌有啥权利下决定?
当时的赵构,还是很估计主战派的议论和气势,没有下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心,秦桧的这条投降路线未被采纳,秦桧本人竟以此而被斥逐出南宋王朝。
后来证实,金朝使节到南宋,要求全部送还北方人,恰与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相吻合。
似乎可以证明,秦桧与金人合谋,秦桧的面目又清楚了一些。
秦桧卖国政策一时难以实现,只得忍受着暂时的挫折,静观宋金政治风云的变幻,伺机东山再起。
绍兴五年(1135年),完颜宗翰被害,完颜昌得势。
绍兴八年(1138年),赵构再次起用秦桧为相。当然这是后话,我们以后还要交代。
咱们转到河东战场。
建炎四年,九月十四日,同统制李彦琦与金军在洛河车渡交战,击败了金军。
(本章完)
第174章 174富平之战(一)()
这么多年来,陕西地面连年交战,老百姓早就跑光了。
老百姓走了,军队就没吃的,官军还稍微好一些,其他地方还能送点粮食。
贼军只能抢,这个地方没法抢了,就去能抢的地方,当时距离陕西比较近的,且又吃的地方只有四川。而且四川地势险要,金兵还没有能到达哪里,自身也会很安全。
这是一个山中无老虎局面,接下来猴子就要来了。
巨寇桑仲攻陷了襄阳,没找到吃的,接着就进入了均州,均州知州李伦清、韦知几弃城逃跑。
桑仲的所部号称三十万,嚣张的不可一世,接着进犯金州白玉关,准备下四川找吃的。
还是那句话,这三十万人,肯定又是老婆孩子都算了。
王彦带着三千兵马,驻守长沙坪防守。
王彦我们之前说过,因不愿在范琼手下做事,所以就弃官回家了。
可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张浚主持陕西军务的时候,就再次征召王彦出山担任前军统制。
这个事例证明一件事,有些人的人生,是要举行追悼会才能决定的。
桑仲以前是王彦的手下,桑仲到也还算客气,没有依仗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上来就和老领导拼命,而是恳求王彦说:“仲於公无敢犯,愿假道入蜀以就食耳。”
谦卑中表达的是不容质疑,因为吃东西是每一个人必须的活动。
王彦是何等人,那是必须质疑,你已经进化为贼军到处掠夺了,怎么可能让你在去祸害四川?
都住在阴沟里了,还尼玛45度仰望璀璨的星空,装什么文艺青年。
老领导不给面子,那只好开打了。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王彦处于大不利的境地,其部仅有两三千人,王彦也是惴惴不安,但是依旧给手下鼓劲说:“桑仲之为人,善驭士卒,轻财善斗,然勇而无谋,决为诸公破之。”
这话绝对是吹牛逼了,人家妥妥的三十万人!
王彦为了证明自己能把牛皮吹的清新脱俗,就开始部署行军方案了,派遣统领官门立为先锋迎战。
本来就两三千人,门立能带多少人,白起复生也不能胜,更命得事情是,门立的马陷在了淤泥之中,被桑仲给擒获了。
这帮贼军也是确实是毫无人性,竟然把门立给剁成了肉酱。
门立这一败,王彦所部是人心震恐。
这个时候也没吃的了,王彦手下的这帮人,就想给桑仲让一条路算了。
王彦慨然说:“方今强敌陕右,桑仲在安康,则四川腹背受敌,奈天下何?吾荷国家厚恩,誓不与贼俱生!”
王彦不是说说算了的,他将老母亲托付给自己朋友,然后和贼兵决一死战。这一下部将立刻就来劲了,主将都不怕死,我们好意思怕死吗?
门立的战败,让三千人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了。
因为人数没有可比性,才有了置死地而后生的恐怖战斗力,这帮人全部成了敢死队。一个人如果不怕死,那绝对是百夫难挡。
战前准备,王彦再次激昂的说:“大丈夫要当以忠义死节,岂可效鼠辈偷生负国?敢有言避贼者斩!”
据说当时战场局面是:“人皆奋励,愿争先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