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兵甲三国-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
“家中可有直系亲戚为官?”
“没有。”
“在城中可有自己的房舍?”
陈老五无奈的答道:“没有。”
王婆终于不再愿意浪费时间了,下起了逐客令:“抱歉。张家姑娘也是好人家的女子,人又长得水灵灵的,可过不得苦日子。”
陈老五冷笑一声站了起来。自言自语的说道:“我只是个亭侯府天工营的一级铁匠而已,看来是真高攀不上了。”
话音未落。王婆已然腾身而起,猛的一把将他牢牢抓住,笑眯眯的说道:“死鬼,怎么不早说,来来来,年
轻人要有耐性,坐下好好聊聊。我家闺女今年也十四了,长得比张家那磕碜的闺女好看多了。而且胸大屁股大,保准能给你生儿子。”
……
公元193年,辽西郡太守刘和奔往昌黎城正式赴任,阎柔和鲜于辅相从。同时在公孙白的荐举之下,原徐无城县令黎醛被刘虞任命为辽东属国国相。
随同而去的还有张郃的太平军,镇守辽西东北部与辽东郡及辽东属国交接处一带。太平军除了防止鲜卑人跨过长城南下,以及百姓暴乱,山贼劫掠,还有两个重要任务:其一是防止辽东的公孙度入侵,其二则是震慑刘和与阎柔等人。防止其作乱。
这样一来,三郡的政治局面得以稳定,右北平郡乃至上谷、渔阳、辽西及辽东属国。进入了汉末经济大发展时代。
刘虞的94的政治值充分得以发挥,在他的号召下,幽州北部的荒地得到大量开垦,包括右北平郡内的许多游牧为生的乌桓人也开始垦荒种田,由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化。而采铁和制盐业也蓬勃发展,渔阳的盐和铁矿,还有右北平郡内的铁矿,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幽州之地,铁矿丰富。尤其是渔阳和右北平郡为甚,不过原有的冶铁业却遭到全面的禁止。大车大车的铁矿石。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土垠城外的冶铁营。
冶铁营归亭侯府所有,在土垠城外的两三里外。这里有几十间房舍,和一个方圆达数百步的大院,左边堆放着如山的铁矿石,右边则整齐的码放着冶炼好的钢锭。
每天都有马车来来往往,进出冶铁营,有的是送铁矿石的,也有的是来拉钢锭的。虽然有人奇怪为什么这里的既然是冶铁营,为何不见冒着黑烟的高炉,只见到铁矿石进去,钢锭出来,但是亭侯府的事情,也没人敢细问。
重要的是,这里的铁矿石卖价是最好的,至于钢锭,一律不外卖,全部送到离冶铁营不过百步外的天工营。所以即便原有的冶铁业不被禁止,也不得不放弃,他们既出不起亭侯府的价钱来购买铁矿石,而且冶铁质量极差,也没人买他们的铁块。
天工营,取巧夺天工之意,即亭侯府所建的工匠营,主要以铁匠为主,也有不少木匠。这里汇集了幽州境内最优秀的铁匠和木匠,当然造出来的也是最好的铁器。除了部分兵器以外,大部分打制的都是农具,包括锄头、曲辕犁、钉耙等物品,都是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农具。
天工营的农具,开始只在右北平郡内热卖,后来逐渐扩散到了整个幽州,乃至冀州北部,于是才出现了在上蔡县甄俨所见的那一幕。
在天工营,铁匠按照手艺的高低进行评级,不同等级的铁匠工价也不低,像陈老五这样的一级铁匠的工价自然是最高的,所以陈老五才会一举变身为钻石王老五。
优质的铁器,除了铁匠们的手艺好之外,真正的原因还是钢料好,优质的钢料不但打出来的铁器坚韧耐用,而且也节省了铁匠们锻打的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才能销往整个北地。
至于钢料,经过兵甲系统锻造出来的炒钢,都是按照这个时代最优质的炒钢料质量所锻造出来的,几吨炒钢料只需要十分钟就全部完成。(。)
第一百一十二章 见面就想人家妹妹(新年快乐)()
作为一个穿越者,除了有个逆天的系统,没事爱装逼,公孙白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毕竟他只是个程序猿,而不是工科狗。?。
不过,作为一个农二代,他终于还是惊艳了两把,其一就是曲辕犁的发明,其二就是肥田耕种的推行。
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都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耕地,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但是这种犁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在唐代的时候,发明了曲辕犁,将长辕、直辕改成短辕、曲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但使犁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后来到宋朝和清朝,对犁都有改进。
但是公孙白却一部到位,直接剽窃了现代犁的设计,这种梨不但吸收了曲辕犁的优点,而且增加了调解深浅和方向的功能。足足使犁地的效率增加了一倍多。
这种梨由公孙白凭着记忆画的草图,再由工匠进一步完善,由系统制造的优质炒钢料打造而成,经过优质炒钢料打造的铁器又远远比之前的普通铁器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一倍。这样幽州的造犁技术足足领先了世界一千八百年。
除了发明曲辕犁,公孙白还推行田地施肥的改革。先秦至汉朝,已经有了施肥的概念,并采用草木肥田。《诗经?周颂》中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说明西周时已认识到杂草腐烂后的肥田作用。《礼记?月令》说利用夏季高温和降雨沤腐杂草,可以“可以粪田畴,可以美上疆”。但是肥源仅限于草木等肥料。
公孙白下令百姓采用溷肥(厕所里的人粪尿)、厩肥(牲畜粪肥)、蚕矢(蚕粪)以及其他排泄物来、碎骨等肥料来肥田,使肥源大大增加。由于公孙白在民间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使这一肥田法迅速被实施起来。
改进后的铁犁的使用效果立竿见影,得到广大百姓的好评,虽然天工营的铁匠铺还是日夜不歇,叮叮当当的火热朝天。但依旧是供不应求。所幸的是,由于天工营的待遇高,几乎整个幽州之地的工匠都闻风而来,汇集于土垠城。提高了铁器的产量。
由于天工营的铁器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刘虞与公孙白协商后,宣布三郡之地免税三年。而为了鼓励垦荒,对于新垦荒地则要求是免税六年,对于部分新迁入辽西之地的百姓。以及转畜牧为种植的牧民,包括乌桓人,可半价提供农具,甚至可赊欠,约好秋后还债。
三郡之地,地广人稀,有了优质的农具,三郡百姓长期以游牧为主,并不缺畜力,开垦荒地速度非常快。一时之间三郡之内的耕地增加了五成。
只要老天爷不闹事,这必将是个丰收之年。
在三郡的百姓以及众将士眼中,公孙白的形象原本只是神通广大、杀伐果断、善于识人用人等,说简单点就是属性基本体现在智力和仙术上,而经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众人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这个看起来深居简出、十指不沾泥的官二代公子,也是如此的接地气,懂政治。
这让三郡之内的士大夫纷纷对公孙白刮目相看,公孙白的人气在三郡之内激增。
***********
193年6月初。就在幽州东北面三郡一片安定和繁荣的时候,公孙白却遇到一件头疼的大事情。
由于各种扶持农耕的政策,再加上刘虞的政治号召力,幽州北部的很多百姓纷纷迁往右北平郡乃至辽西郡。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再加上今年的老天爷比较争气,一片风调雨顺,丰收即将在望。
可是另外一个问题却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即将出现青黄不接的困境。三之地原本就缺粮,再加上大量的人口涌入。导致粮食更加不够吃。
公孙白府,大厅之内,一片愁云惨雾。公孙白、刘虞、田豫和郭嘉等人正愁眉不展,商议解决粮荒之策。
“最多到月底,便会出现粮荒,虽然亭侯手中钱财不少,却无处购粮。幽州之地历来缺粮,不只是三郡,其他诸郡也将出现青黄不接,只有幽州南面诸郡勉强可自保。一旦缺粮,眼看这大好形势便会化为乌有,饿殍遍野,哄乱不断,而且还会出现割新麦充饥的时间,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唉……”刘虞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满脸的阴霾。
“太傅久镇幽州,必有良策,还请细细思量。”公孙白道。
我去,你个政治94的大哥都没办法,我怎么有办法?
刘虞无奈的摇头道:“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和徐州,都是中原膏腴之地,盛产粮食。昔年青黄不接之时,我都是从各州征调粮草,半买半送,接济幽州。如今亭侯手中颇有钱财,原本不应如此窘迫。只是如今天下大乱,令尊、袁绍、曹操、袁术和陶谦战乱不断,如何调得粮草?”
公孙白怒道:“下官手中有钱,袁绍手中有余粮,下官出钱买还不行?大不了提高一点价格。”
田豫苦笑道:“如今天下群雄,各怀叵测之心,如何还记得在长安受苦的陛下,一个个拥兵自重,军粮乃招兵买马的根本,其如何愿意肯卖粮。再说如今袁绍与令尊在青州摩擦不断,大战一触即发,更不可能卖粮了。”
公孙白眼中厉色一闪,沉声道:“活人难道还能被尿憋死?他既然不卖,老子就去抢。冀州之地,袁绍原本就来路不正,大不了我率五千铁骑杀他个丢盔弃甲,直接把冀州之地抢夺过来,交于太傅管理。”
刘虞神色大惊,急声制止道:“如今中原之地已经够乱了,烽烟四起,荼毒生灵,岂可再去添乱?不若我且修书一封给袁绍,劝他卖粮于你。”
公孙白阴测测的笑道:“太傅受朝廷诏命,节制幽、冀、青、徐、并、兖六州事务,不若再修书给曹操和陶谦。谁若不肯卖粮,下官就打谁!”
刘虞瞬间脸色变苦:“我且试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