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时明月之大明宫辞-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就是高祖皇帝,高祖是庙号,大名叫李渊,如今的太上圣人。作为一母同胞的兄妹,老李对于这个没有利益冲突又对他家有恩的妹妹,总是十分的感激又歉疚的。如果没有王静娘的通风报信,他也许早挂了。那如今自然也没有什么李唐江山,还有太上圣人的优越生活。王静娘也许会被其他的正义之师给残害,但更也许会生下隋炀帝的子嗣,能在勤王之师的保护下,当上太后。那样的日子比花样年华就早逝不知道好多少。
但世上没有如果。王静娘还是死了,同安公主还是失去了女儿。她的下半辈子悲愤抑郁,得不到解脱。
这让在晚年饱受几个儿子手足相残的老李同样感同身受。所以他对妹妹很照顾,要什么给什么。偏偏同安大长公主很骄傲,从不主动要什么。这让老李更加觉得愧对妹妹,更加体贴了。有什么好的都给妹妹送一份。这也让自玄武门之变后对父亲手足无措的李世民感到了一线可下手的机会。于是他对这个对老李家有恩的姑姑加倍的好。加封大长公主,增加封邑。皇帝的行事看在所有人的眼里。即便有魏征那样的诤臣在,也不好对圣人的作法有所质疑。不让朕对姑姑好,你是想让我忘恩负义是吧?
作为臣子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所以当有风声说最近同安大长公主过得很快活的时候,老李和李二都不太相信。不过在召了同安大长公主进宫之后,便相信了。
一个人的眼睛是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的。从前的同安大长公主的眼睛是两潭死水,如今的却仿佛有了神采。脸上也隐隐带了笑纹。看着似乎年轻了几岁。
对于这个可怜的女人,王润是下了苦功夫的,将她哄得非常开心。看来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于她,王润没有带任何的功利心,只是将她当成了一个需要照顾的老人。一有空便过府来,陪着下棋拜佛,赏花散步。同安大长公主的心情果然有了改善。
王润觉得她可以做个心理医生了
。
在太安宫见过老李,同安大长公主又去了立政殿见过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含笑与同安公主哈拉了一回,同安大长公主便告辞了。
而后便见圣人来了,长孙皇后对同安大长公主话里话外总提起的那个小娘子很是好奇,待将情况同皇帝说了,方道:“我还从未见过同安贵主有这么欢喜的模样呢!”这些年她老人家可是越来越严肃了。
太宗道:“那是谁家的小娘子?”不会有什么阴谋吧?巴结同安大长公主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好像都失败了。
长孙皇后道:“说是驸马的侄孙女,驸马也很喜欢。”不是野三路出来的,倒是正经的世家大族的小娘子。说起来,老李家和长孙家都比上人家的门第高呢!
皇帝想了想,那就是王思政的孙女了,祖母出自博陵崔氏,母亲似乎是柳姡е茫幌党雒牛匀幻挥惺裁次侍饬恕1悴凰祷傲耍溃骸盎使没顾凳裁戳耍俊�
长孙皇后道:“只说了几遍这孩子仁孝难得,又贴心可人疼。若是日后她随父亲上任走得远了,一年半载也回不来了。她这么大年纪了,可不知道还能见她几面呢!”
皇帝是聪明人,自然听懂了同安大长公主话里的意思。不想她随父上任,那就留下她父亲不就是了。
正好,他正有意拉拢那五姓七望之家。这王思政是名将,还是个坏脾气拗性子的名将,几次下旨都不见他来就,让他颇为气恼,却也没办法。他那儿子王仁祐倒还可以,为官本本分分,官声不错。罗山让他治理得颇好。也该让他升职了。顺势也可让同安公主承他的情,在太上皇面前讲几句好话。
虽然玄武门之变他并不后悔,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为了跟随自己的将领兄弟,为了自己的全家妻儿,他必须这么做。如果再来一次,他也许还是会这么做。不然后患无穷。
但是对于生养他的父亲来说,那是致命的打击。也让皇帝在那之后从未得到过任何的好脸色。而同安大长公主是唯一能和太上皇说的上话的人。上回太上圣人对他脸色稍好的时候是在他晋了同安长公主为大长公主的时候。可见同安大长公主在太上圣人心里的地位了。
为了这个,升王仁祐的职也认了。况且王仁祐也是个中规中矩的官儿,如今天下太平,不需要什么治世奇才。倒是这样的稳重安民之臣,方是首选。
此后不几日,便有圣旨下来,王元祐的任命下来了。
得幸大理正,从五品下。王润细细问了,据说是类似于法官的官儿,有实权。
很不错,皆大欢喜了。
只是这后面的弯弯道道,实在是众人想不到的。
作者有话要说:求花花,求收藏!
李渊禅位给李世民,一来是政治因素,这儿子连两个兄弟都杀了,这老父亲自然也受到了威胁。二来也是伤心之下,没有什么比儿子们手足相残更让做父亲的痛心的了。而李世民登基之后,善待父亲,一是出于政治,已经杀了两个亲兄弟了,还能把老父也给杀了不成?二是对父亲的歉疚。所以即便老李在太上圣人的位置上已经没有政治权利了,但是在一些不影响大局的事件上,李二对父亲是言听计从,甚至是讨好的。
16庶妹()
王府内院,王润的闺房里,窗户开着,外头的花草开得正好。
王润正执笔练字,今日临的还是从同安大长公主那里得来的《兰亭集序》临本。她虽练了多年的字,也有名师指点,但到底年岁尚小,笔力稍嫌不足。对于这个问题,她也问过常夫子,常夫子倒是提过一个主意,就是让她去多提提水啊什么的,或者是练练剑,简单的说,锻炼锻炼臂力。但是王润看了看自己纤细白嫩的手,想想自己要是变成了个大力水手的模样,哆嗦了一下,算了吧,她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缺点总会克服的。
正写着,却听外面小丫头道:“二娘子,三娘子来了。”
王润头也不抬,道:“请两位娘子进来。”
王凊王凌一前一后进了门,便见花间里王润正在挥笔行书,道:“大姐姐正在练字,我们来的不是时候。”
王润抬头一笑,笔下不停,道:“两位妹妹说的什么话?自家姐妹说什么呢?妹妹们且先坐坐,我写完了这段就来。纹枝上茶来。”
王府上下深知王润这个练字的习惯,便是柳氏也不大会在她练字的时候来打扰她。故纹枝的心里十分不忿,只觉两位小娘子太没脸色,脸上却是不露出,煎了茶上来,道:“两位小娘子请喝茶。”
王凊王凌今日进了门,便觉后悔了,怎么忘了这会子王润正在练字呢?只是若是就这样回去,她们是什么脸面也没了,只好硬着头皮坐下,端起茶来喝。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王润方才写好。细细看了看,命缠枝来晾干收好。绣枝已经带了小丫头打了水来服侍王润洗了手。王润方才笑道:“今日真是稀客临门了。两位妹妹怎么有空来我这里?”
这话倒是真的,这段时间王凊王凌两个十分得忙碌,忙着读书女红。
说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那柳氏虽然不喜欢这两个庶女,但是却也未曾苛待她们。回了长安后,虽然也带了她们回来,但初时忙碌非常,自然没空理她们。她们在内院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自然是焦虑非常。内院的大家长崔氏早些年吃过侧室的亏,对庶女们自然没有好感。但到底是儿子的种,却也没有苛待。可到底没有看在眼里,只是漠视罢了。下人们都是看人下菜的,见主子们对妾侍们并两个小娘子都不看重,便有些慢待起来。王氏府中虽然规矩言,但总有高低之分,贵贱之别。一个个又都是见惯了富贵的眼睛,如何看得见她们?王凊王凌胆子又小,又不敢说什么,便只得忍着
。赵氏和吴氏自王仁祐回京之后便不大得见了,便是诉苦也无处说去,也都忍着。
还是王润偶然知道了,便告诉了柳氏。柳氏想了想,她们不过是女孩儿,苛待了她们反倒显得自己气量狭小容不得人。况从前王仁祐便与她商量了要与两个庶女开蒙。只不过那时她们年纪小,罗山又没有合适的先生。后来又合家迁入长安,忙碌到现在,自然也没空管她们。如今得了空,若是还不请先生教导,这小孩子长得快,一年大似一年的,再开蒙也就晚了。而且若是王仁祐知道了,只怕也会不喜。岂不毁了她在他心中多年来的贤妻形象。
故她立即令人去族中,请了个中肯老实的老夫子来,又请了个绣娘来教导女红。这样一来,王凊王凌立即进入了一级学习状态,每日早起晚睡,十分辛苦。
柳氏又向王仁祐请罪,说她耽误了庶女们的学习巴拉巴拉。王仁祐听了,方才想起这事,当下反倒更觉得柳氏贤惠了。夫妻两个在回长安后因忙碌而有些生疏的感情总算回温了些。倒是意外之喜。
柳氏更觉女儿是她的福星。好人果然有好报,她一定好好教样庶女们,反正都是女儿,日后都要出嫁的,不过两份薄嫁妆的事,她不差这个钱。倒是王凊王凌两个,即便对长姐平时有些羡慕嫉妒恨,此番却也无话可说,对王润的态度也是好了很多。
两个小娘子虽也生的伶俐,但到底还小,那夫子是较严谨的人,管得颇紧。女红却是和赵氏学过的,只是到底不比绣娘专业,自然也要下大功夫。于是两人都不大得空。
只是今日也不知怎么有空,两个一起来了。
王润接过绣枝端上的玫瑰花茶,抿了一口,笑道:“两位妹妹可是大忙人了,今日怎么有空来?”
王凊王凌面上一红,听王凊道:“什么大忙人,大姐姐莫要笑话我们了。”
王润笑道:“哪里是笑话,你们如今读书识字学习女红,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