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凉州辞-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谥Φ娜挝瘛�
饶是如此,陈珍却依然没有感到哪怕一丝轻松。他立即又亲自率营中别部司马,赶往姑臧城中武库。手持使君手令,要求开库查验。随着司库打开库门,陈珍便率先步入其中查看。姑臧是整个河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可以说,凉州境内最好的工匠,基本都集中在此。
姑臧城内武库所储武备也是种类繁杂,数量繁多。别部司马问司库要来登记书册交给他,陈珍便一边翻阅着眼前这记载着武备出入情况的书册,一边兀自行走在其间,细细查看周遭陈设的诸多武备。宿卫营中并非没有武备,只是陈珍始终觉得,麾下这些宿卫们久不历战阵,如今出动在即,总须要好生思量,为他们多准备一些东西才好。
别部司马与此间司库二人随在陈珍身后,默默地走着。陈珍时不时自一旁拿过刀剑,或是弓弩细细打量一番。打量完之后又将之放回。就这样转悠了两圈,回到武库门口之后,陈珍便吩咐着司库,雕弓还需千张,箭矢十万枝,马槊亦需千把,诸如斧锤流星拐子等奇门兵器,亦是纷纷备下了一批。
司库将陈珍所要求的东西罗列在记录武库出入的册子上,陈珍随即拿过毛笔,在上面草草签了自己的姓名。随后与司库约定时辰,便要遣将卒来武库,将这批武备领回营中。
在军议之后,营中骑将们便纷纷奔忙起来。姑臧宿卫这支骑军虽人数庞大,然而确如陈珍先前所言,这些骑卒日常只是负责巡城,或充当使君的仪仗,几已不历战阵。他们多是北宫纯所率,东赴国难而后折损在洛阳城下的凉州士卒后代。先辈们两战洛阳的荣光,在如今的他们身上仿佛已经找不到多少影子。
这些忠烈之后,虽然拿着较高的待遇和报酬。然而战斗力却远远不能与各部营兵相比。陈珍望着营中,那些士卒忙碌的身影,却不断地在心中将他们与李延炤部的那些骑卒做对比。十一年时,陈珍率部出征,自湟水流域渡河,去往赵军身后破袭其运输线,便与广武军的骑卒打过交道。而那百人长刘季武单骑入营,说动略阳氐首领苻洪这种较大的部落起兵与他们一同合击赵军之事,给陈珍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
那些整日在边镇游走的骑卒,气势与现下面前这些自己麾下完全不同。那些州郡兵装备虽差,然而顾盼之间,流露出来的皆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然而自己麾下这些忠烈之后,许是在姑臧这种大城呆的久了,少年人心性,仍是有些贪恋玩耍。
但一想到自己明日就要带着这些士卒开赴前线,真刀真枪地与虏骑作战,陈珍便不由感到一阵揪心。这些部下展现给他的素质,使得他几乎完全无法信任他们能够胜任围剿虏骑的危险工作。军报上,像李延炤所部那样的久战之师,面对这些虏骑的时候,都“折损近百,几三去其一。”更不用说自己麾下这些半大的孩子了。
陈珍便在这种忐忑与不安之中迎来第二天的天明。不论手下如何,事情总归都还是要做的。他召集诸将,点过名之后,便令众人前去统计好营中骑卒人数,随后报与行军司马。以防野外宿营时,或出现逃兵,或有士卒被敌掳去。
衣甲鲜明的宿卫骑兵相继开出城外,随即在城南集结。而陈珍行出城的一路上,一边观察着街头巷尾百姓们的指指点点,一边恍若未觉,只是一心向城外行去。到得城外之后,他便随即将各部骑卒集结起来,随即又令行军司马与各将点了一回数。
“此去艰险,真正战阵,远非诸君平日在校场上儿戏。”陈珍跃马登上城外一个缓坡,目视着面前这一干宿卫骑卒道:“在外征战,惟望诸君一切听从各将号令,若遇凶险,切莫逞强,即刻上报。”
他顿了顿,又道:“此番前来的虏骑久历战阵,绝非好相与之辈。诸君万勿轻骑急进,以给他们可乘之机。若无故惊敌,至围剿失败,长久受苦的不止你我,尚还有仍在城中静待我等佳音的使君!”
“出发!”讲了半天,陈珍终究还是一挥手,这支三千来人的骑卒随即便转身,向着宿命中的方向迈开了前进的马蹄。
令居城中,收到陶恒传信的李延炤随即心急如焚地找来雷融,令他将修养了两日的新训氐羌骑卒集中起来,准备随他一同前去与陶恒所部会合。并令刘季武率五百步卒据守县城。这支新训骑卒也展现出来较高的军事素养,在传令下去之后仅仅两个时辰后,他们便在李延炤与雷融的率领之下,踏上了出营北去的道路。
陶恒一直在追踪深入州境的虏骑踪迹,却似乎总是与他们失之交臂。哨骑派了一波又一波,所得也不过总是将将找到虏骑临时栖身的营地。深恐陷入虏骑算计的陶恒也颇为持重,下令麾下士卒们斟酌而行,切莫一时冲动,误入虏骑圈套。毕竟这两支虏骑各有六百人的规模,若是在打家劫舍,扫荡乡里之余,还算计陶恒这支尾追的骑卒,那就必然是九死一生之局。
李延炤与雷融率部沿着陶恒所部北去的道路连续追赶,终是在一日之后见到陶恒放出哨探的哨骑。在这哨骑带领之下,李部与陶恒终是会合到了一处。
陶恒与李延炤二人见面,当即便拿出地图,说起了军务。陶恒早将这几天他率部巡视过的地点都标注了出来,并且所发现的虏骑栖身过的营地,也皆是做了标注。李延炤手中拿着一支铅笔,将图上所标注的虏骑临时驻地连成了一条线,随即便苦苦思索起来。
图上虏骑的各个临时驻地联结起来,一条线逐渐偏西,而另一条,则一直向北。陶恒所率骑卒也多半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只探得这两处敌军的行进线路。而其余的,对他们来讲仍是两眼一抹黑。
李延炤看了半天地图,随即抬头问道:“这些营地所见规模,可有变动?”
陶恒摇摇头:“据属下观察,向西去的那一路敌骑,人数约莫在两至三百之间,其营地也多做了些隐藏。人畜粪便进行了填埋,其余丢弃之物也一并填埋。另一路看着人数便少了许多,大约不到两百人。然而其宿营之地,倒不曾太过注意隐藏。士卒造饭时挖掘的锅灶,只是匆匆用枝叶盖住,并未特别进行填埋……”
“便未发现再远处的敌军踪迹?”李延炤面对着地图上画出来的两条线,依然是紧蹙眉头,不知虏骑如此是何用意居心。
“长史,骑卒所部一日行不过七八十里,哨骑所出,凡十里。此番我部多遣哨骑,我部行至何处,方圆十五里,也是尽在眼底,确未发觉其余敌骑动向……”
李延炤拧眉沉思片刻,忽然抬起头来,直视着陶恒:“西平!敌骑一线如此大张旗鼓,另一线则刻意掩藏,正是想让我等向北追逐,从而掩饰其大队的西进意图。”
李延炤将地图折好,随即塞回陶恒怀中。又抬眼环视了一番周遭正在小憩的骑卒们,斩钉截铁道:“稍事休息,三个时辰后,全体开拔,去往西平方向!”
言罢,陶恒连忙拽了拽李延炤的衣袖,使了个眼色。二人走向一旁,陶恒忧心忡忡地出言问道:“长史,如今我部不过两百四十来人,这股敌骑三百左右,我等仓促去追,是否能够应对?”
李延炤凝神望向陶恒,随即回道:“陶百人将,如今敌客我主,敌骑在此处,四野皆是陌生,他们如何与我等匹敌?稍后你且再遣三五骑卒,自不同道路前往西平报信,以防虏骑截杀。”
李延炤自怀中掏出几张草纸,找了块平整些的石板,将纸覆在上面,随即奋笔疾书起来。不多会,数封内容一模一样的书信已是写就。李延炤拿出数个不过三寸来长,专门用作传递密信军情的小木筒,将之交给陶恒:“切记!三个时辰后全体开拔,不得有误。”
当这部骑卒休憩完毕,再度开拔的时候,已是夜幕降临之时。李延炤知晓自己如今偏要在此时开拔,正是要寻机探探前往西平这支数百敌骑的虚实!
第三百五十七章 虏骑覆灭(下)()
陈珍率姑臧戍卫骑兵出城向南,进至武威郡停驻了一日,几乎同时,左近武兴、武威郡骑卒亦纷纷集结而至。稍晚些收到张使君命令的辛翳、谢艾则亦是在一日后派出了广武郡的所有骑卒北上,数支骑卒之间每日定期通信,意图将进至州境的这些虏骑找出,并一网打尽。
李延炤心知凭自己这部人马,也断难对西去敌骑造成什么威胁,在全军开拔同时,亦遣了数名骑卒一路向北,便要驰至州治,好将方才判断的虏骑动向及时通告给其余各部知晓。当下看来,州中各部对这支虏骑展开围剿已是必然。而李延炤也相信,自己之前所做的那一切,即将在不远的未来发酵酝酿,及至收获他所想要的结果。
倘若这次刘胤派遣的游骑没有达到他所想要或者预期的结果,而氐羌人的那些所作所为又传到他耳中的话,李延炤丝毫不怀疑这个狭隘自大的南阳王,会施以雷霆手段,整治一番陇西境内那些氐羌。而这也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对于当下凉州的这种人口不足,劳力与兵源都极为有限的状况下,既无法让士族们将他们口中的荫户吐出来,便唯有如此一试了。通过拉拢接纳流入州境的氐羌等少数民族,来充实劳动力与兵源。
关于异族内迁所将引起的动荡与不安,他内心亦是计较了一番。西晋王朝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自东汉中后期以来,北部归附的南匈奴及其羯人奴隶一同内迁,在中原地区逐渐定居。陇西的氐羌民随着东汉攻灭氐羌军事集团的行动,亦是内迁与汉民杂居。
经过三国,直至西晋时期,许是因士族大部分登上了政治舞台,形成架空君权的“门阀政治”,掌权的士族地主阶级奢靡成风。而日渐壮大的家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这种需求之下,买卖胡人为奴的社会风气,便就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