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凉州辞-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一说完,捡起一旁的半截断刀,起身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循着南方挪去……
*************
“四门紧闭,全城大索!”李延炤面色铁青,一掌便拍在了面前的几案之上。
方才入夜不久,县府府库失火。当府库中值守的文吏拿着木桶打了水前去救火之时,却不明不白地被人杀死在府库后院之中。
虽然火势很快便在闻讯赶来的四门守军合力之下迅速被扑灭,且如今的府库空无一物,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然而此时大敌当前,李延炤深知,府库这种紧要地方出现火情意味着什么。本来在这个关键节点,府库这种地方自然着火的可能便是微乎其微,守库文吏的非正常死亡,更是向城中诸将昭示着一个事实:城中如今已是混入了奸细。
随着城中居民被强制迁移,如今的县城中,几乎只剩下了守城兵卒与县府的衙役文吏等。其余人等自然无法在其中鱼目混珠。加之如今各部士卒都已在城头轮班据守,贼人来放完这把火再逃出城的机会也是基本不存在。
不过这帮虏贼的探子显然在刺探情报和搞破坏方面也是业余水准。居然不知如今县城中的粮草军械物资等早已转移进入县兵营中。跑去烧一座已经搬空的府库,却提早暴露了城中仍有探子的部署,在李延炤看来却是诚为不智。
尽管如此,李延炤还是摆出一副狮虎搏兔的架势,勒令除去四门值守士卒之外的其余人等,一概投入搜捕之中。这座本来已经日渐冷清下来的小县城,霎时又变得人声鼎沸,热闹不已。士卒们以队为单位,在各自队率的带领下严格搜查县城之中的各间房屋。李延炤严令各人务必仔细搜查。隔间暗道地窖等一概不能放过。
在空余兵士全城大索的同时,四面城墙上轮班据守的士卒们,也在纷纷做着战前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将一桶桶豆油搬运到城墙之上,并在墙上支起大锅,准备等虏贼一来,便用这种在十一年的金城之战中已经实践过的利器给登城虏贼当头一棒。除此之外,城中制备的滚木礌石、弓弩箭矢等军械,也在士卒们的努力下纷纷被搬上城头。
因城中出现虏贼探子的活动迹象,李延炤身边的随侍护卫也因此被增加到了整整一什。率领这一什人马的,却是如今战锋营队率秦大勇。前番在河南血战虏贼先锋,掩护败兵回撤战斗中,秦大勇斩获三级,又恰逢是役原队率奋战阵亡,李延炤便令秦大勇顶上了这一队率职位的缺。
作为早先在广武军马厩便一直跟随李延炤的几人,如今秦大勇已不在,其余人等基本都已步上什长一级。刘季武、曹建等各有特色,各人武艺与临阵指挥都是无可挑剔。因此随着李延炤职位的上升自然是水涨船高,其余人心中也毫无怨言。毕竟此二人勇武智计,可说冠绝全军。他们也皆是心服口服。
其余人中,崔阳因其形象普通,遇事冷静,且性情刚柔兼具,被李延炤推举任命,负责与狄道的探子祝捷等联络事宜。虽然职务仍为什长,不过若论重要性与待遇等等,已不亚于百人将级别将佐。出于保密需要,崔阳的这一层身份除去他与李延炤两人,也尚无旁人知晓。不过崔阳自己对此倒是颇为感恩戴德。
张兴、王强、廖如龙等人,如今依然是任职什长。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韩文灿,前番与虏贼先锋谷口血战之时,他率领辅兵奋战,斩级两级,如今也是晋为辅兵队率。
总而言之,如今李延炤在军中的威望与自己的势力皆是极为有限。就算是一直跟随自己的这些老弟兄,也皆是因各种原因无法破格提拔,只能暂且屈居一线。不过他们在一线任事,为李延炤所带来的好处以及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些老弟兄的存在,使得李延炤能够掌握基层将兵的第一手资料。这些人在什长队率的位置上,也能够令李延炤对基层将兵做到如臂指使。这也正是为什么控制一支军队,只需要安排大多数听话的中低层军官的原因。
李延炤登上城楼视察战备情况。见城头上已有序排放着守城所需一应武备器具,心中却仍是颇感凝重。或许明日,战事就将降临这座安宁祥和的小城。他只希望以自己和这三千士卒一起,将这支入境的赵军牢牢拖在城下,令其重现十一年时那般景象。
只是遣出派往各郡县通报求援的诸多骑卒,如今仍未有回信带来,令他心感不安。倘若各郡县皆作壁上观,在人数远多于己方的赵军攻击下,令居最终的结局仍将不守。
李延炤没有作为炮灰进行这种无意义牺牲的觉悟。只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弃城而逃,在数量巨大的匈奴骑兵追击之下,自己带着这三千士卒也无法远走。即便撤军成功,令居要地失陷,李延炤作为军事主官也要面临被问责的结局。他并非士族,出了这等事情,除了掉脑袋也没有别的方法可让上位者安定军心。因此在反复权衡之下,他只得就这样走上了这场战事的风口浪尖。
先前搜捕敌军探子的基层将佐已是陆续返回。他们所带来的搜查结果,也基本都是并未发现任何异动。直到最后一队人归来,李延炤也丝毫没有听到这些队率们报告任何有用的消息。他心中不由得疑惑起来,难道敌军探子真的长翅膀飞出去了?
不过现今情势之下,既然未搜到敌军探子,他也只能在城中紧要各处增设卫兵,从而防患未然。布置完了这一切,李延炤便出了营,信步向县府行去。在虏贼大举攻城之前,还有一事,需要他亲自去处理……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三千弃卒(六)()
,辛彦抬起头,一脸讶异地盯着独自而来的李延炤。心中数度翻腾起来,不敢置信地问道:“李定东,你是认真的吗?”
李延炤平静地望向辛彦:“辛抚梁,你与我辈寒伧武人不同。你出身高门,又饱读经义,治国之才,可圈可点。如今更在令居县任职数载,本应有更好前程,万不可与吾辈同死这县城之中。”
顿了顿,李延炤语调悲戚道:“如今我遣十余骑,前往各郡县中通报敌情,求取援军。然信使皆渺无音讯。即使遭逢胡骑截杀,也绝无可能皆被截杀!眼见便是诸郡县长官,无意派遣援军,助我等脱困罢了。我等数载交情,互相敬重,我绝无必要隐瞒或是欺骗于你。今令居既已成死地,我等三千,皆为弃卒!战守两难,更是无路可逃。若外无援军,令居必破!”
辛彦闻言,面上已有几分恼意:“李定东,你太小看我了!我虽一儒生,手也提得刀剑。使君既委我令居,如今大敌当前,我便断无弃城求活的道理!你辈武人可据城死战,搏一忠义美名,难道彦便差在哪里吗?”
李延炤苦笑一番:“抚梁切莫激动。炤犹记当初,府君将你托付予我,曾明言:‘此我侄也,惟求定东好生看顾……’言犹在耳,炤未敢忘……”
辛彦听闻,脸色更是涨得通红:“我叔父哪里晓事!凉州正是因他这类人太多,才有今日未盛先衰局面!韩璞此人,兵略平庸。却屡得使君青眼,付之于精锐,以图河南。然其人每每临战畏怯,裹足不前。未战已先败三分。十一年时,困守桑壁、冀城。仰赖金城张府君与其侄韩宁、广武诸郡县兵将奋力死战,方才议和得脱。带回所率精锐,犹算功德一件。今番与刘胤相持沃干岭,大败亏输。州治精锐几去十之六七。”
辛彦满脸鄙夷道:“此等庸才,丧师辱国,不当斩其以慰三军乎?李定东你临危而不乱,犹率县兵前出,掩其溃兵回师,正大功哉!而各府君皆惮之,任你独守要地。虏贼进迫,我等皆无退路。你任令居司马,我任令居县令。城失陷,则我等皆死!”
李延炤神情纠结起来,沉默了几息光景,缓缓道:“抚梁能如此,我已是至为感佩,只是……”
辛彦气得跳脚:“李定东,我也闻你于军中,自小卒而起,手刃敌军数十计。方才有今日。却怎如此难缠好似妇人!若我不在此城之中,则左近郡县多半借故推脱,不来赴援。而若我在此,别处且不论,就我那几个叔父,岂能坐视不理?”
“今日你且记住,我必于此相候。令居存则抚梁存,令居亡,则抚梁俱亡!多说无益!”
李延炤实在想不到什么方法来说动这位固执的明府,只得拱了拱手,道:“既是如此,我便不再强求。惟愿抚梁平安。待他日得胜,必与抚梁共谋一醉!”
“明府保重!”李延炤郑重地抱拳躬身,而后转身行出县府。辛彦的强硬远超他的想像,所想的,也是留守县城,履行他的职责。尽管在他这里碰了钉子,然而李延炤心中却没有半分怨忿。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毕竟这个往日里一直给他一种文弱儒生印象的膏粱子弟,竟能有随军死战殉城的气节。不得不说这种外柔内刚,令李延炤对他的看法几乎大为转变。
饶是如此,如今城中可能仍潜伏着敌军探子,为了安全起见,李延炤还是由充作预备队的铁甲锐卒中挑选了一什士卒,前去县府中拱卫明府安危。受命的什长正是老部下王强。看着王强点齐士卒,各披铁甲,执长刀前往县府,李延炤心中才略微感到一阵莫名的轻松。
离开县府后,李延炤又复上城头巡视。如今城头备用的军械等皆已准备完毕。轮班值守的士卒们却也是了无睡意。李延炤独自行在城头之上,不时便引来周遭士卒的窃窃私语。谁人也没想到,在如今这山雨欲来的情形之下,这位县府司马还能够上城,与他们这些底层士卒同在一处。
李延炤走一段便停留一阵,与周遭士卒们攀谈一番,检查检查他们各自手中弓刀箭甲等。主将与他们同处一线,使得这些士卒们心中也平添几分振奋。各自虽拘谨,却仍都想与李延炤多聊几句,好在李延炤面前露露脸,让他能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