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工匠心-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完耿宝昌的话,就算给这件东西盖棺定论,梁海生长出口气,放松下来道:“清宫原本也有冰箱,都是柏木制成,外形如箱。内设格屉,放冰块,屉板上存食物,四壁铅皮包裹,热气进不去,冷气出不来,当年皇帝与爱妃们能在炎炎夏日吃上冰镇西瓜。”
“要说掐丝珐琅的小东西,花瓶、首饰、熏香炉子,宫里常见,可景泰蓝冰箱?还真第一次见!”
“嗯,别说是你,就连我都第一次见。”耿宝昌摸着景泰蓝问道:“什么来路?”
“东西是一个叫潘大卫的年轻人送来,说是他外公陆观虎的遗物。”
梁海生介绍道:“陆乃民国京城第一名医,上世纪30年代,经徐世章介绍,以3500大洋从一个古玩商店购入这个景泰蓝冰箱。喜爱有加,据说每天擦拭。当时说冰箱原本是宫里之物,溥仪被逐出宫时将其偷带出去,因为太沉,就在路上卖了。”
“老人遗愿就是想把它捐给故宫,我拿不准,所以请您老掌掌眼,现在确认是真品,那就可以走程序。”
“嗯,这件东西路分不低,形制极其少见,最少是二级文物。”耿宝昌点头道:“看来景仁榜上又要多一个名字喽!”
梁海生笑着点头,身为大管家最喜欢这种无偿捐赠,用笔填写好表格,猛地抬头,才看见不远处的鲁善工。
“这位是……”
第83章 揭皇榜()
丁老拍拍鲁善工的肩膀,介绍道:“鲁善工,瓷器修复高手,在琉璃厂自立门户。”
“哦?你就是鲁善工?”
梁海生轻咦一声,站起身,来到面前,上下打量道:“好年轻的小伙子,不错!”
“你知道他?”
梁海生看着耿宝昌迷惑的表情,笑道:“您老不知道,这段时间他在圈里可是名声鹊起,好几个人在我面前提到过善工堂,说琉璃厂又出现一位能工巧匠。”
鲁善工走上前,抱拳行礼道:“梁老谬赞,善工不敢,以后还请前辈多多指教。”
“嗯,小伙子果然不错!”梁海生点点头,难怪纪华诚对这个小家伙赞不绝口,原本自己不过是好奇,可今天对方居然跟着耿宝昌来参观故宫,这个不一般!
老爷子是什么人?就连馆长都要客客气气请教的权威,故宫现在也只剩下这一个泰斗级大师,能入他的眼绝对非比寻常。
“来,难得来故宫,坐下聊。”
梁海生笑着摆摆手,让大家坐下,倒上茶,开始聊天。突然想起什么,转身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件东西,放在桌上,让鲁善工过来。
“看看这个,有几分把握?”
鲁善工一愣,走上前,吃惊道:“成化斗彩天字罐!”
“这么快就来?”丁老看了看耿宝昌,暗自道:“不愧是老梁,连废话都省了!”
耿宝昌笑而不语,他对这个年轻人也很好奇,到底水平高到什么程度?正好借此机会称量称量。
鲁善工看着眼前的罐子,胎体轻薄,直口,短颈,丰肩,腹以下略收,广底,圈足,底部用青花楷书“天”字。
海水龙纹为主纹饰,辅以蕉叶、回文。以水緑和明黄为主色调,辅以大红,既艳丽高贵,又不失素雅。
胎体洁白细腻,釉子温润如玉,捧之觉轻,抚之给人以熟透的感觉,是成窑天字罐的精品。
“咦?盖子颜色不对,应该是后配的吧?”
梁海生暗自点头,眼力不错,这么快能看出破绽,认可道:“原品缺盖,现在这个是雍正景德镇后仿,颜色和釉料有点差异。”
鲁善工双手捧起天字罐,仔细研究着,这种宝贝在古代就十分珍贵,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九年六月十九日,养心殿造办处给督陶官唐英发一个缺釉的成化斗彩天字罐。
并传旨:着将缺釉天字盖罐一件,着交唐英补釉。如补得,补好送来。如补不得,不必补,仍旧送来。钦此。
唐英看到御旨后十分紧张,把这个罐带回景德镇,琢磨怎么能把釉补上。隔几个月,他重新做三对,连同原罐,一起带回给皇上。
写下奏折:奴才伏察发到天字盖罐,系属成窑,迄今年久,火气消退,若将缺釉之处补色,必须入炉复火。恐炉火攻逼,于旧窑质地实不相宜,是以不敢冒昧补釉,谨赍至窑厂,仿照原罐款式大小,造成三对,恭折送京,并奉发原罐一并赍进,伏祈皇上请皇上睿鉴。
看完唐英的奏折,乾隆大笔一挥,写下一个:览。目前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共有12只,其数量少于成化斗彩鸡缸杯。
至于天字罐的“天”究竟代表什么意思?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说法,有人认为,古代有一种按《千字文》的文字顺序来编排次序的方法,《千字文》开篇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天代表第一号,也有天字第一号的意思。
天字罐是成化年间首创,纹饰有海马纹、花草纹,惟独没有人物纹。罐底书写的天字,特征是无栏无框。
因距今已有500多年,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完整器物流传至今已属不易。罐,大口,鼓腹,用以储物、储水,因为是储存用途,原应有盖,故名盖罐。但因使用频率高,盖易损毁,今天存世明代盖罐多有罐身,而缺器盖。
明代是瓷罐史上的鼎盛时期,由于罐与官谐音,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超过其他造型,寄托对门庭兴旺的美好寓意,用途与品位,随之得到提升。
二十几年前佳实德曾在伦敦拍卖过一个天字罐残器,不但器口颈部磨平,还缺盖,成交价达到1130万元。很多藏家不惜万金以得一罐,作镇宅之宝。
鲁善工放下罐子,沉思道:“清康熙、雍正两朝所盛行的仿品,与成化盖罐有明显区别,成化盖罐盖面显得微凸,而清代仿品则是平面,兼有棱角分明感觉。”
一句话让几个老爷子暗自点头,这就是鉴定天字罐的关键秘诀,年轻人眼力不错,值得期待。
“能不能配损?”
梁海生盯着鲁善工,这点水平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值,逼问道:“可以把原始数据给你回去研究,时间不限,几分把握?”
“可以试试!”
鲁善工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是骡子是马,凭手艺说话。微微一笑道:“正好最近要修复几件何朝宗,原料在路上,顺手的事!”
“好小子,霸气!”
丁老听完哈哈大笑,这句话牛逼,顺手修天字罐?
“好,你等等。”梁海生眉头一挑,拿出天字罐所有资料交给鲁善工,他倒要看看这个年轻人水平有多高!
“说起来又到一年一度发皇榜的时间了吧?”
耿宝昌想起什么笑道:“今年咱们准备拿出什么东西招贤纳士?我记得去年瓷器是几件唐三彩和两个元青花?”
鲁善工一愣,发皇榜?招贤纳士?
梁海生哈哈笑道:“准备下个月发今年的皇榜,说白了就是向民间求助,故宫上百万件文物,大部分多多少少都有各种程度破损,光靠我们工作人员一百年都修不完。”
“再说很多失传技艺连修复组都望尘莫及,所以只能向民间高手求助,包括瓷器、书画、雕刻、青铜等林林总总十几项,上百件精品用来招贤纳士,希望能吸引各路高手前来一试身手。”
“怎么样?不来试试?”
梁海生看着鲁善工,轻松道:“年轻人要勇于接受挑战,天字罐就算投名状,只要过关,今年我亲自邀请善工堂入皇榜如何?”
鲁善工心头一震,看着几个老爷子期待的目光,慢慢挺直胸膛,坚定道:“晚辈自当义不容辞!”
第84章 任重道远()
“好!”
梁海生一拍手,欣赏道:“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冲劲和勇气,我看好你!”
其他人哈哈大笑,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学习机会,故宫已经是最高平台,每年都聚集各路高手,在一起共同研究手艺,对于匠人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盛会。
梁海生看似轻描淡写,好像参加很容易的样子,其实不然!
有资格参加的都是圈里知名高手,各个领域的绝对精英,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毕竟手艺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任何一门工艺,没有二十年以上的刻苦努力,很难有所成就。
要不是鲁善工这段时间的确大出风头,得到很多资深行家的交口称赞,不光是琉璃厂,还有纪家和丁老,现在连耿宝昌都对其刮目相看,这让梁海生十分期待。
如果对方真能修复天字罐,重新配上盖子,那今年就破例给资格邀请善工堂进故宫,上皇榜,正式加入修复国宝的行列。
高手在民间,可毕竟很多人喜欢自由自在,一旦进入体制内,很多条条框框,匠人大多不善言谈,专注于手艺和作品,所以更喜欢自己单干。
国内也就是几个顶级博物馆有资格招贤纳士,用国宝重器吸引高手前来研究,讨论工艺,群策群力,共同提高。
不光是修复,鉴定也有专家团,一件国宝可不是某个人一拍桌子就能说了算。需要最少七八个专家全部通过,没有任何异议才能最终确定下来。还要上报领导,层层审批,要知道一级文物寥寥无几,每件都是镇馆之宝。
“海生啊,你在故宫快四十年了吧?”
梁海生看着耿宝昌,笑道:“今年是三十九个年头,老了,半辈子都在宫里生活,已经离不开喽!”
几个人坐下喝茶聊天,鲁善工慢慢才知道景仁殿,也就是当年康熙的出生地,现在是捐献馆。从1939年到2017,共有682人向故宫捐献33400多件文物,每个数字都是梁家三代一个个数出来的。
“前两天去中原,参加何刚的追悼会,您老还记得那个朴实的农民兄弟吗?”
耿宝昌叹口气,无奈道:“当然记得,我让人也去问候过,当年他从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