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美国当大师-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等,大师球。为什么会有麻将牌?”
“宿主,麻将牌就不是牌了?请你不要歧视‘蕴含着赛里斯人古老智慧的游戏’!”
“好吧,大师球。不过这张‘代表白色未来的BAI BAN’有什么用?”
“宿主,使用了这张卡牌可以让你打麻将永不输钱……”
“那还等什么?快使用啊!”
“好的,宿主。使用‘卡牌:代表白色未来的BAI BAN’。使用者今后打麻将永不输钱……不过也赢不了多少钱。”
“大师球,你……快帮我取消掉啊啊啊!!!”
“宿主,请看说明书。所有卡牌一经使用概不退货!”
第一百六十一章 输不了 (求订阅和打赏!)()
本章副标题:两把平胡惊破天,人不风流枉少年……和18点体质。
笔者声明:本章有很多“作者感言”,如有不便,深感抱歉。
“狎妓看竹乃是旧时代文人认为的风雅之事。在新旧交替之际的民国时期,很多文化界思想界的名人依然带着名士气,对这两件事情尤为热衷。
其中最有名的两位便是有着‘‘民国两只猴:太湖小袁(猿),黄山老胡(猢)。’之称的袁燕倏和胡适之先生。巧合的是,他们两位都是自由主义者,也都是留美博士。”
先说胡先生,他对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席卷全球的麻将热潮颇不以为然,还著文痛批说,“我们走遍世界,却看到那些长进的民族,文明的国家都和中国人一样沉迷于荒时废业的麻将之中。”
不过胡适之先生早年却是有名的嗜牌如命。他在1910年头两个月的日记里,就有16次打牌的记载。他对自己的虚度时光也很懊恼,曾自责地写道:‘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至于喝酒狎妓也是年轻胡大师的一大爱好。他有一次大醉之后,因为和巡捕厮打而在班房里面过了一夜。
袁燕倏先生更是民国有名的旷达之士,后人称其为“中国最后的一位狂士”。他常说自己生下来就有两件东西,一件是‘正平之舌’,另一件则是‘惠王之疾’。其实袁大师所说的“正平之舌”另有深意。祢衡著有《鹦鹉赋》,他这是在说自己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的抄袭者罢了。
所谓正平之舌,说的就是他像三国狂士祢衡那样喜欢骂人。袁燕倏先生回国之后常好在中外文报纸上作月旦评,品评起当时中外人物更是毫不客气。
而惠王之疾自然就是《孟子…梁惠王下》中的‘寡人好色’。
至于袁先生和麻将的渊源那更是尽人皆知。麻将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现代竞技运动,正是因为他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大力推动,这才能让麻将在今日的体坛占据重要地位。
他不但建立了美国第一个麻将俱乐部、第一个麻将学校、第一个麻将协会,还亲自为麻将制定了一整套兼具竞技性和娱乐性的比赛规则,使其成为一种正规的现代竞技运动。(顺便问问病友,采取哪种规则比较好呢,请在书评区留言。)
可是让人费解的是袁燕倏先生在此之后却不大和人打麻将。有人也曾问起过他为何如此,袁先生说他在美国普及麻将只不过是为了宣扬国粹,而他本人也觉得打麻将太过浪费时间。
不过在他20年代初回国的那段期间,却因为麻将和胡适之先生一同上演了一段逸闻趣事。
当时在南京和上海两地教学写书的胡先生屡次邀请袁先生一起打牌,可是都被后者婉言谢绝了。
“这只安徽老猢狲(袁先生语)”确实是个妙人。他居然联合两位善于手谈的沪上名姬在报纸上向袁先生下战书。
这份战书上说,她们姐妹因为袁先生宣扬国粹于海外,且极为仰慕他的风采,所以想要和他进行一场麻将友谊赛。袁先生输了不管多少,都当是她们姐妹两人的渡夜之资;而他要是赢了,这两位名姬会免费陪他一个月。
战书在各大报纸上那么一发,立即是轰动上海滩。据旁观者说,袁先生看到战书就仰天大笑,马上回书慨然应战。他还在信上说不用陪他一个月陪他一晚上就行了,因为这一晚过后,两位女校书一个月接不了客。
当时老成之士认为这实在有辱斯文。袁先生是堂堂留美博士,还是美国总统好朋友,德国皇帝秘书官,全球知名的大学者。他绝对不应该自贬身份,搀和这种荒唐闹剧。
尤其是袁先生的父亲得知之后勃然大怒,派自己次子去告诉自己长子,如果他去赴约那么就要登报和他脱离父子关系。袁先生沉吟片刻,挥毫写了一个对联,又让弟弟带了回去。
袁老爷子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桃花庵里桃花扇,杨柳岸边杨柳词。这两句里面写了四位名士,其中三位比较好猜就不说了,“杨”指的是和解缙、徐渭并称明朝三大才子的杨慎。他老人家乃是前清秀才自然看得懂这两句的意思,长叹一声对旁人道,老夫当不成才子,却生了一个狂生。遂罢此事。
后来沪语中就有了一句二十一世纪仍在使用的谚语:宁可气杀老头子,还是不能放鸽子。老头子即父亲,放鸽子是沪语,意为爽约或者毁诺。不过这句话要用吴地方言来读,风味绝佳。
这场牌局在四马路(笔者注:现在的福州路,旧上海类似八大胡同的地方。)会乐里的一间书寓里进行,四人约定打十六圈。他们从中午十二点一直打到了第二天凌晨。
袁先生开头是大输特输,其他三家自然是大赢特赢。胡先生还取笑他道,怪不得鸿渐不肯出来打麻将,原来牌技这么臭。不过这位唯一的大输家却面不改色,只是报以微笑。
到了最后一圈的北风局正好是袁先生做庄。此时场上风云突变,他连庄连了数十把,把输的钱全部都赢了回来。据当时服侍他们的下人说,他的牌打得是鬼神莫测,也打得三人面如土色,连手都发抖了。
最后把钱赢回来的袁燕倏先生故意拆牌放冲才算是结束了牌局,一算筹码他恰好赢了一副平胡。打了十几小时麻将仍然精神奕奕的袁先生对胡先生道,论国学我不如兄,论国粹兄不如我。
说完这句话,他便携着两位佳丽翩然而去,望之如神仙中人。而且一夜过后,事情真如他所说的一般,两位名姬当然是闭门谢客一个月咯。有人问起过她们那晚后事如何,这两位笑而不语只露出那种你懂的微笑。
胡适之先生后来立誓戒赌,这件事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经此一事之后,坊间传说他们袁家有传自葛稚川和陶弘景的祖传秘籍,还真的有人出重金向袁老爷子求黄赤之术,让他老人家是哭笑不得。其实这两位都是善于“黄赤之术”的道家名人,而且巧的是葛洪是句容人(镇江),陶弘景是秣陵人(南京)。
然而事情还未结束。
其后袁先生受邀去京城讲学,北方学界对他的牌技和‘你懂的’那也是将信将疑。于是由当时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也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和日后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出面,依样画葫芦地请了两位北地名姬以同样的条件邀战袁先生。
顺便提一句,梅先生酒量宏大和好打麻将那也是有名的。
袁先生当然没有二话地应战了,这次战场摆在了八大胡同之首的陕西巷。整场牌局和上海那场却是截然相反,袁燕倏先生开始赢得梅先生和两位北地胭脂昏头乱象,可是到了后面却把赢的钱全都输了出去。打完一盘帐,发现他还是赢了一把平胡。
前后两场麻将的结果一对比,世人这才恍然大悟地明白过来了,袁燕倏先生原来真的是麻将高手中的绝顶高手。
后来有人还为这两场麻将做了一首打油诗:
诗云:四马路上胡不和(音胡),
累煞两位女校书。
八大胡同梅倒霉,
却给小袁做了媒。
——节选自《民国大师轶闻录》
………………
PS。上次有人问慕容是不是江郎才尽,那么我只能再作冯妇证明一下自己了。
看盗版的朋友,慕容有良心吧,你们只要订阅一章就能看到那么多的“金句”。而且真的不看也无所谓来着。
我真正的病友们啊,这章感觉如何,该不该打赏呢?如果大家捧场,那慕容周末加更一章。
这周开始周五第二章换在六点更新。
第一百六十二章 有钱啦 (四千字大章节。祝大家周末快乐!)()
笔者声明:我真不知道QQ阅读和苹果的病友们看不到作者感言,所以把那些“空白”在作品相关里面重发了一遍。
为了向这些病友表达歉意,那么就发一个两章合并的大章节。
…………………………
本章副标题:会花钱的大师很忙
区区凡人怎能抵挡可以和《希瑞经》相媲美的麻将牌呢。
我们的袁大师怀疑这四位外国朋友智商太低不能领悟“蕴含着赛里斯古老智慧的游戏”的奥妙,特意教给他们最简单的“港督(沪语中的傻瓜)麻将”。
这种麻将只能胡“清(清或者风一色)混(混一色)碰(碰碰胡)”外加乱风向(不看牌型只要凑齐十四张风牌就能胡牌)这四种牌型,后来“清混碰”麻将的英文名称是“Basic Mahjong(基础麻将)”。
不愧叫做“港督麻将”和“基础麻将”,“清混碰”确实简单易学还很容易计算番数,没多少功夫这四位老外就打得像模像样了。等他们学会之后,四个老外就像第一次得到玩具的孩子那样兴致勃发,这一打就从下午打到了午夜。
为什么就算没有我们的袁大师麻将牌都能风靡美国呢?
这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西方最流行的扑克游戏,惠斯特牌戏。其实原始的惠斯特和后世中国人打的四十分非常相像,同样是四个人分成两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